《曾國藩家書》值得看嗎?

菲溜溜


曾國藩家書以及曾國藩,看到了中國近代文學、歷史和教育的精華縮影,是對人生的勵志,修身的提升,治國平天下理想的最好踐行。

一、《曾國藩家書》作為難得的近代教育、文學與文化的精髓代表作,非常值得去閱讀學習和吸收。

作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首,曾國藩是晚清覺醒最早的官員,是思想意識最先進的官員。許多思維都是中西合璧,但是卻建立在傳統古典文化的根基上。他力主富國強兵,趁西學東漸推行洋務。

《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個人創作的書信集,成書於清19世紀中葉。該書信集記錄了曾國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後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隨想而到,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蘊育真知良言,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

曾國藩傾注心血所寫的《曾國藩家書》,記載了兩百多封曾國藩親筆書信,這兩百多封信記錄了曾國藩30年的經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觀點在書中可以看到。

從他的作品裡,你可以看到中國近代文學、歷史和教育的精華縮影。在他的文章裡,可以讀出來對人生的勵志,對修身的提升,對治國平天下理想的踐行。

建議你細細品讀《曾國藩家書》,從第一封家書開始,你就會就被書裡濃濃的親情味和人情味所感動,所感染。被譽為“清朝第一中興名將”的形象在你的心裡徹底被改變,被征服。

雖然表面看著彷彿是一封封聊著居家艱難的家書,字裡行間蘊含的是對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兒、親朋好友的濃濃的思念、敬重、感恩和關心之情,,,每一封家書都充滿愛的情愫,每一封家書都洋溢著令人感動的親情。

讀《曾國藩家書》,史上名臣曾國藩的另一面向你緩緩地走來,人性中最為美好最為善良的光芒為之閃現出來。

你眼前的一封封家書,那麼熟悉,那麼親切,字裡行間充滿的是對親朋好友的關心或關懷,字裡行間踐行的是中華民族最完美的儒家道德觀和價值觀。

《曾國藩家書》體現出來的濃濃親情和真摯友情,正是迷茫的你我曾經丟失的和渴望得到的心靈明燈。當每個人的內心都充滿濃濃的親情和友情時,我們的社會才不會那麼浮躁和狂熱,你我的心中會擁有更多的恬靜和滿足被熨平。

曾國藩的這首詩道出了所有人的心聲:

“左列鍾銘右謗書,人間隨處有乘除。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雲過太虛。”

筆者相信,《曾國藩家書》會讓你對中國文化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和全新的提升,因為這本書擁有你需要吸收的教育理念與文學文化精髓。

二、曾國藩的影響非常大,是當之無愧的著名思想家、理學大家,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一儒家偉大理論的積極傳播者和踐行者。

曾國藩屬於中國有兩個半聖人,一個是孔子,一個是王陽明,半個就是曾國藩。

曾國藩學術方面突出,將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相融合,自成一派,樹一幟。

文學方面自成一派的文學風格。表達表述幹練,語言到位,思想性更強。是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國藩的代表作《曾文正公全集》影響世界。

曾國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從某種意義上講,曾國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化身。如果說,儒家文化可以分為早、中、晚三個發展時期,並有與之相應的三個代表人物的話,那麼早期為孔子,中期為朱熹,而末期就是曾國藩了。

曾國藩繼承了中國以儒學為核心的傳統文化。曾國藩是儒家的積極傳播者和踐行者,完全按照儒學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做人之路,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他認為"君雖不仁,臣不可不忠,父雖不慈,子不可不孝,夫雖不賢,妻不可以不順。"他本身的"以禮自治,以禮治人","執兩用中","持盈保泰","剛柔相濟","勤、儉、謹、信"的自我修養,其家訓的"八本"、"八字"、"四條"、"四敗"等等,均反映了曾國藩是集中國傳統文化的大成者,他的成就有目共睹,無人能比。

在教育孩子方面,《曾國藩家書》已經成為海內外家長與教育工作者學習研究的典範理論藍本。

曾國潘的一生,是為中國文化文學和儒家發展踐行而努力的一生。身為一個優秀儒家傳承者和理學家實踐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努力,而且踐行得非常到位,成就斐然。

三、曾國藩是近代思想解放運動的先驅代表,洋務運動的代表,在治國和外交領域都做出了突出貢獻。

曾國藩親自創立湘軍,以一己之力支撐起清朝晚期政權,是著名的“中興名臣”。是清朝可以依靠的為數不多的權臣。

他是近代思想解放的先驅代表。倡導洋務運動,希望通過洋務運動,讓大清真正的中興,也希望通過洋務運動,讓落後的清朝變成復興的王朝。具有前瞻性和先進思想性。

曾國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能否說:曾國藩對西方文化就全盤拒絕呢?筆者的回答是:他既不是對西方文化不分良莠一概拒絕的封建頑固派,也不是不顧中國國情對西方文化一律照搬的所謂"全盤西化"派,而是主張中西文化相結合的"中體西用"論者。

曾國藩對中西文化,都是持短處揚棄態度,對彼此的長短有個清醒的認識,強烈的民族意識使他把中國傳統文化放在主體地位,而輔以西方文化。把傳統儒學中的"經世致用"精神發掘出來,形成"義理經濟"合一的新格局,給傳統文化賦予了新的生命力,恢復了其中號召士林,維繫人心的作用。正是因為他對傳統文化的長短有透徹的瞭解,他就能夠吸取併發揚傳統文化的精華,能夠引進西方近代文化,促進中西合璧。

曾國藩用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帶動了清朝的一批人進行先進技術文化與思想的積極探索和實踐。曾國藩的治國治軍以及治家思想,都是後世人們研究和學習的範本。

總結:

《曾國藩家書》是難得的集教育、文化、文學與理學於一體的經典,太值得你去閱讀。

作為一個人,對清王朝和中國近代現代的政治、軍事、思想、文化和經濟等方面都能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也只有曾國藩。

以上是我的回答。

感謝 的大力支持。

關注 資深教育耕耘者與傳播者。對教學中的文學史學有獨到研究。


吳剛作文


曾國藩被譽為清末中興名臣,是中國近代史上叱吒風雲的人物,為清王朝社會穩定發展做出了較大貢獻。其教育思想如瀚海遺珠,博大精深,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實際上,曾國藩在學問和事業上的成就,既體現出其做人的品行、態度和膽識,也體現出其做事的眼光、方法和路徑。

曾國藩是傳統倫理綱常的衛道者,一生志向高遠,注重提高個人修養,自拔於流俗,克己立身,注重家訓家風建設,以家書為媒介,勉勵家中子弟,在教育後代方面取得了成功。《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千千萬傳世文字中的精要部分,集中體現了曾國藩的教育思想。同樣,《曾國藩家書》中的治學之道既是曾國藩治學經驗的具體總結,又是曾國藩治學之道的生動示範。


對於《曾國藩家書》值得看的問題,先看看名人們怎麼看,大家可以一目瞭然;接著從《曾國藩家書》的內容和先進性上加以說明:

第一、名人對《曾國藩家書》的肯定

  • 毛澤東:在延安時,毛澤東還建議黨員幹部們都要讀這本書
  • 《曾國藩家書》編撰者唐浩明指出:“《曾國藩家書》是一個學者對讀書治學的經驗之談,是一個成功者對事業的奮鬥經歷,更是一個胸中有著萬千溝壑的大人物心靈世界的袒露。”
  • 錢穆:錢穆先生在論及曾國藩的治學方法和學問成就時指出:“至論學術,曾氏也有他自己一套獨特之旗幟與地位。述說近百年來之諸儒讀書論,曾氏是極可注意的一人。”
    可見錢穆對曾國藩學問成就的高度評價。


第二、《曾國藩家書》的主要內容——”內聖之教、外王之道“

深受儒家文化薰陶的曾國藩遵循內聖外王之道,內聖之教包括學問之道和立德修身兩個方面,外王之道包括處世之學和持家之方兩個方面。曾國藩的家訓思想不僅時刻規範約束自己的行為,而且對其家人和部下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 內聖之教

(1)學問之道

首先,讀書以明強為本。曾國藩在守父喪的一年多時間裡,對自己出山辦團練的經歷進行了深入的反省,反省的結果是他終於明白了只靠法家雷厲風行的手段是不能成事的,必須雜糅黃老之學。曾國藩把《中庸》中對學者提出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這五個方面的要求,歸納為“愚必明,柔必強”六個字。所謂“愚必明,柔必強”,就是說想要做愚公,必須明白事理;要是柔弱處世,就必須自身變強。

其次,讀書以立志為要。曾國藩在給九弟的一封家書中提出了一個命題:“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缺一不可。”規模遠大,指的是要有遠大的志向、遠大的抱負。所謂“志”,指的是要有堅定的信念,對某種追求的恆心和決心。曾國藩在家書中經常提及做人要有志、有恆、有識,志向和恆心、膽識是經常一起提及的。

最後,關於讀書的方法。曾國藩在書信中經常指導兄弟子侄讀書,也提出了很多關於讀書的方法。其一,讀書宜體察涵泳。所謂體察,指的是將課本知識和自身實際聯繫起來,切身體會書中的意思。所謂涵泳,指的是將聖賢所說的當作雨露來洗滌讀書者的內心,就像雨露滋潤花草樹木一樣。其二,勤做讀書札記。曾國藩雖然身為朝廷重臣,但是經常在書信中指導兒子的讀書學習,某次書信中要為兒子的《詩經》作指導。在此基礎上,曾國藩傳授給兒子一個讀經史的具體方法,勤做讀書札記。曾國藩提到了兩個做讀書札記的好處:一是看到自己有新的見解的地方,就記下來自己的心得;二是遇到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將自己的疑惑記下來,以後有了新認識再將這個過程記下來。其三,“猛火煮,漫火”法。猛火煮就是要快速大量的閱讀,剛開始讀書時宜快速閱讀全貌,因此“凡讀書有難解者,有一字不能記者,不必苦求強記,今日看幾篇,明日看幾篇,久久自然有益”。漫火溫就是對課本中的細節慢慢咀嚼研讀。曾國藩的這種不盡信書、不迷信權威和勤做讀書札記的方法對後世仍有指導意義。


(2)立德修身

首先,既要慎獨,又要敬恕。儒家文化對於個人修身一直強調慎獨,而曾國藩又是儒家文化的忠誠守衛者,早年間曾經寫過一篇《君子慎獨論》,所以他對兄弟子侄的修身要求也是慎獨。曾國藩在家書中要求兄弟子侄把敬恕二字牢記於心,敬是儒家士大夫所極力推崇的。古人解釋“敬”的涵義:慎也,不敢慢了,指的是待人接物要謹慎、認真等。一方面,敬可以提升自身修養使百姓平安,可以養成忠厚謙恭的品質使國家太平;另一方面,敬在日常生活中運用也很普遍,曾國藩認為敬可以使人精神抖擻、強健體魄。

其次,綜理密微,克勤小物。曾國藩在給九弟的一封家書中提出了一個命題:“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缺一不可。”如果有了遠大的志向,只會誇誇其談,好高騖遠,也是不會成功的。辦大事的人除了有遠大的抱負,還要有嚴謹的態度,腳踏實地的作風。

最後,不可虛擲光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勤學早起是主流文化所提倡的,至今還流傳著許多教人珍惜時間的詩句,曾氏家風也十分重視勤勞這一寶貴的品質。曾國藩在早年的家書中教給弟弟們的課程中就有早起這一項,他對早起的解釋是黎明即起,醒後勿沾戀。後來的家書中也多次提及關於早起的事情,甚至在兒子新婚後不久就告誡兒子不可虛擲時光,要在大好年華認真讀書。


  • 外王之道

(1)處世之學

首先,和諧處理上下級關係。“仁”和“禮”是曾國藩處理社會關係的核心思想,主要是通過“誠”和“恕”體現出來。在處理和下級的關係中,要以誠待之,用自己的誠心對待下屬,不搞特權壓迫,不擺官架子。從湘軍中實行的“厚餉高鑫”政策可以看出,曾國藩對待下屬的確做到了誠心和寬恕。為了鎮壓太平軍起義,曾國藩對士兵實行厚餉制,對待軍中將領實行的是高薪制,有了物質保障,官兵們就可以專心訓練,大大提高了士兵的工資,也提高了士兵的戰鬥力和士氣。

其次,思報社會之恩。受傳統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影響,曾國藩認為,為人要對社會懷有感恩之情,要有責任心。他在家書中明確提出了三種行善的方法。第一個方法就來自於《孟子》“見牛未見羊”的典故,“見牛未見羊”指的就是做好事要以目見為準。第二個方法就是隨緣佈施。第三個方法就是曾國藩的祖父星崗公之言:濟人需濟急時無。這句話的意思是救濟別人危難的時候要給他需要的東西。

最後,適當的交際圈。青年時期的曾國藩進京做翰林,受到過很多良師益友的幫助,後來身居高位更是交際廣泛,曾國藩一生朋友甚多,但他視為畢生知己且始終相得的卻只有兩位,一位是劉蓉,一位是郭崇燾。但是曾國藩在教育子女時卻不主張朋友越多越好,他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指出朋友太多反受其累。他指出,朋友大部分都交情不深,還要浪費時間和精力去維護這種泛泛之交;另一方面,他結合自己的交友經驗,認為結交能給自己指導的人才能促進自己的進步。所以曾國藩建議子女要適當縮小自己的朋友圈,多和對自己有益的朋友來往。


(2)持家之方

首先,讓兒孫一無可恃。曾國藩在當官之初,就在家書中表明瞭自己做官不存發財之念,並且自己的財產也是歸曾氏大家族所有。隨著曾國藩社會地位的提高,他並沒有改變他做官的初衷,他在家書中經常提到不留財產給子孫。“歷覺有國有家之興,皆由克勤克儉所致;其衰也,則反是”,曾國藩看到了歷代統治階級貪婪腐敗導致民不聊生,激化了社會矛盾,導致國家的滅亡,因此他吸取歷史教訓,主張重儉黜奢。在一封給兒子紀鴻的信中,曾國藩對官宦之家提出了一個治家良方,那就是不給兒孫後代積蓄財產,讓子孫自己去奮鬥。

其次,睦鄰為和家之輔。曾國藩十分注重與鄉親鄰里的關係,他深知遠親不如近鄰這個道理,加之早年深受其祖父“人待人無價之寶”的訓示影響,在家書中也多次叮囑家人要和鄉親鄰里保持和睦的關係,所以睦鄰友好也是曾氏家訓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曾國藩早年的親身經歷也使得他知道團結鄉里的重要性,早年間曾國藩在兩次科舉中都名落孫山,再次考取功名的時候就沒有足夠的錢,這時候靠的就是鄉親的接濟,才能順利參加考試。

最後,治家八字訣。所謂的八字訣,指的是“書、蔬、魚、豬、早、掃、考、寶”。曾國藩祖上代代都是農民,曾氏家族是傳統的農耕家庭,到他父親時家族才出了一個秀才,自此曾家就樹立了半耕半讀的家風。曾國藩根據祖父的治家理念,總結了治家八字訣,即“書蔬魚豬,早掃考寶”。治家八字訣的提出也經歷了一個過程,他首先提出了四件事:種蔬、養魚、養豬、種竹。從四件事可以看出曾國藩重視勞動,讓家人在優越的環境中保持寒門子弟的志氣,親自動手勞動,自給自足,在鍛鍊身體的同時也能享受田園勞動的樂趣。至於“早掃考寶”,早就是早起,掃即打掃庭院,考指的是祭祀祖先,寶指的是善待鄰居鄉親。


第三、《曾國藩家書》的先進性

曾國藩一生經歷豐富、思想淵博,其家訓思想的內容也涵蓋了讀書、做人、處世、持家等眾多方面,內容之豐富,體系結構之嚴密,是其家訓思想具有鮮明的特徵。曾國藩家訓思想之所以能夠做到內容深刻而淺顯易懂,看似具體零碎而結構緊密,既具有一般家訓思想的普遍性又具有曾氏家訓的獨到之處,其成功之處主要是曾氏家訓思想的全面性以及吸收西方思想的先進性等突出特點,這也是曾國藩思想的先進獨到之處。其先進性具體來說:

(1)、以家書的形式作為道德教化的重要手段

曾國藩的家訓思想主要體現在《曾國藩家書》中,並沒有專門的家訓著作,所以後人只能在他留下的數以千計的家書中體會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從他的家書中可以發現,每一封家書都是書寫工整、內容嚴謹、邏輯清晰,即使在戰事吃緊的緊張關頭,依然不忘對家中子弟的諄諄教導,體現了曾國藩臨危不懼、做事認真的優秀品質,在戰亂時代依然把家書保留完整足以體現出曾國藩對家訓傳承的重視程度。

(2)、因材施教和尊重個性

曾國藩不僅在為官之時做到知人善用,在教育兄弟子侄時也是根據他們不同的性格特徵出發,因材施教。曾國藩的幾位弟弟的性格都不一樣,曾國潢與曾國荃的性格截然不同,曾國潢雖不及曾國荃能力出眾,但是性格成熟穩重、心思細膩,適合留在家中打理家族事務;曾國荃在幾個弟弟中資質較高,但是心高氣傲、急於求成,曾國藩認為曾國荃是可塑之才便悉心教導,他在家書中說道:“溫弟性格略與我相似,而發言尤為尖刻。凡傲之凌物,不必定以言語加人,有以神氣凌之者,有以面色凌之者矣”

(3)學習西方先進思想

曾國藩是洋務運動最早的倡導者,他真正的將“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付諸於實踐,開中國近現代的先河,促進了西學東漸的進展。在社會危機不斷加深的時代,曾國藩在和西方的戰爭中發現了清王朝在軍事上的軟弱,於是產生了洋務意識。晚年的曾國藩積極推行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他主張積極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和思想,給兒子聘請英國家庭教師學習英文,把兩個兒子培養成了優秀的外交家和數學家,他的子孫後代也紛紛去國外接受西方的文化和教育,而後又唯一例外地學成歸國,以自身所學的才能為祖國的建設作出了貢獻。曾氏家族之所以人才輩出,不拘泥於科舉考試,培養出一批經世致用的人才,都是源於曾國藩具有超前的洋務意識。


(4)重視知行合一的過程培養

曾國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最後一位集大成者,完成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足以說明曾國藩是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深厚文化底蘊的人,這和他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是分不開的。曾國藩不僅嚴格的要求子弟完成課程,監督子弟的學習,對自己也同樣制定了嚴格的學習課程,每天都要堅持看書、寫日記。曾國藩在教導子弟的同時,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完成自己的目標,在生活中給子弟們起到了榜樣示範作用。

(5)倡導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

曾國藩在剛步入仕途時就和家人表達了不存做官發財之念的想法,一生清廉,而且不給子孫積蓄錢財。他認為家族的財富只是一時的,官宦和商賈之家都“富不過三代”,過多的財產只會使子女養成好逸惡勞、貪圖享受的不良風氣,只有培養人才才能使家族長盛不衰。曾國藩希望子孫能夠傳承寒門子弟的耕讀家風,不忘農家根本,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為官便建功立業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為民則安分守己、持家興旺。這就對人的全面發展有了要求,曾國藩不僅讓子女學習儒家傳統文化,還讓他們學習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曾氏後世子孫還出了著名的教育家以及詩人,足以體現出曾國藩倡導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曾國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對於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仍然具有寶貴的指導意義。


結論:

如《曾國藩家書》中描述的,曾國藩結合自身的人生經驗,通過家訓、家書、因材施教、以身示範、環境薰陶等方法對子女進行家庭教育。曾國藩是一個極其自律的人,他對自己制定了嚴格的課程,每天都要堅持完成,在生活中以身作則,給家中子弟樹立了榜樣。他以曾氏家訓教育族中子弟,使曾氏家族人才輩出,家族長盛不衰,為當代家風建設帶來了極大的啟迪。

實際上,《曾國藩家書》處處洋溢的濃濃親情和友情是迷茫的現代人正在丟失和渴望得到的東西。當每個人的內心都充滿濃濃的親情和友情時,也許這個社會才不會那麼浮躁,也許每個人的心才會多幾分寧靜和安逸。


(圖片均來自網絡)


嬋月一笑


從“開卷有益”角度看,《曾國藩家書》值得讀,雖然瑣碎具體,但畢竟經過理學大家的勾勒和抽象,其蘊含的真知良言,雖不一定助力事業成功,但對其理性思考以及道德培養和鍛鍊無疑是有益的。

在我看來,《曾國藩家書》通篇就兩個字“知至”,類似當代一大人物所說的“不要立志做大官,而要立志做大事”的意思。為什麼曾國藩會產生這樣的觀點和想法呢?我們沒有在高位工作和生活的經歷,加上學識的關係,對這個問題一時說不清道不明,但我想起了一件事,在這裡說一說,你看看與他形成“守成”的思想有無關係,對你有無啟發?

曾國藩爺爺曾玉屏是湖南湘鄉一個普通農民,某一年,自己私有的一塊土地被鄰居無理耕種了一部分,曾爺爺氣憤不過,到官府告狀,結果因為鄰居有功名,縣官袒護,官司輸了,自此,曾爺爺發誓要不惜一切代價讓後輩讀書,後來,兒子曾麟書考取了秀才,而爭氣的大孫子考上了進士,當曾爺爺收到曾國藩考取進士的家書後,激動的老淚橫流,喚來兒子曾麟書給曾國藩回信,告訴他,我們考取功名不為做官也不為發財,就為一家人在村裡能直起腰、抬起頭來做人,不受村裡惡人和官府欺負。所以,在曾國藩做到三、四品高官的時候,曾爺爺還不準家裡向曾國藩要錢,相反還經常從家裡給他寄送家裡的土特產,有時不管曾國藩需要不需要,還給寄錢,囑咐他要吃好飯,安心做事,不要想錢的事,囑咐他只要他不出事,家裡就有好日子過,一家人就是快樂幸福的。

有人成功靠爸爸,曾國藩成功靠爺爺,也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