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GDP排名、人均GDP排名怎樣排?你怎麼評價?

軍統60


經歷了春秋時期一系列的大篩選,各個諸侯諸侯的相互廝殺 ,所以在弱肉強食的混戰中,使得數量眾多的諸侯國減少到了個位數。到了戰國時期,只剩下了7個諸侯國,他們並稱為戰國七雄,分別是齊國,楚國,趙國,韓國,魏國,燕國和秦國。下面就來盤點在當時戰國七雄經濟實力排行榜。

  TOP1:齊國

  齊國有一個特產就是鹽,所以齊國比較富裕,同時也是一個文化中心,人才濟濟。但是相比經濟實力,齊國的軍事實力就差很多,士兵總體不夠剽悍。

  TOP2:楚國

  楚國本身自然條件優越,土地肥沃,糧食充足,不用為溫飽擔心。所以楚國的子民都是比較爭勇好鬥,士兵總體來說比較兇悍,在和其他國家的交戰中一般可以取得勝利。

  TOP3:趙國

  趙國是華夏族,是在北方建立的諸侯國。

  TOP4:魏國

  魏國為了增強國力,採用李悝和吳起兩位重臣的變法,在魏國進行一系列的改革,農業上進行興修水利工程,而且唯才是用,對於在農業上和戰績上有所貢獻的人進行獎勵。

  TOP5:韓國

  韓國是七國裡面的弱國,只有在韓昭侯在位執政時期,國家兵力比起以前,有所增強,當時一段時間也沒有侵略者。

  TOP6:燕國

  燕昭王即位後招賢納士、勵精圖治,燕國國力大增,佔領了中山國北境一帶。燕將秦開東向擊胡,拓地千餘里,直到黑龍江以南、韓國以北。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樂毅為上將軍,與秦國、趙國、韓國、魏國合縱攻破齊國,幾乎佔有齊國全境(除了莒、即墨兩城),燕國達到全盛。

  TOP7:秦國

  秦國是七國裡面實力排序最後的一個國家,是因為當時嬴政的祖先只是因為養馬養得好,所以得到了封賞,可是他的地位僅僅是一個大夫。後來因為祖先保護周平王獲得了很大的功勞和獎賞,所以才被封為了諸侯。當時初期的秦國地理壞境比較偏僻,實力不高,相對來說比較落後。但是秦國後期的發展卻十分驚人,實力大大上升。





浮生若夢sk


說實話,我們現代用GDP總量或者人均GDP評價經濟,十有八九就是一個笑話,千百年以後,後人們回顧這個時代的時候,也許會捧腹大笑。這就好比我們看明清時期的女人裹腳一樣,毫無道理可言。

所以我們現代要用GDP來評價戰國時期各國的經濟水平,其實也證明不了什麼。首先那個時代不看GDP,無法得到一個準確的數字。

那麼很多人會說,看人口多少決定GDP的多少。這只是一個很片面的做法。舉個簡單的例子,商業活動是否比農業生產更容易創造GDP?

至少從現代經濟角度來看,商業所產生的GDP要遠勝於農業生產。而商業所需要的人,顯然是比農業生產所需要的人少的多,因此光看人口無法比較出真實的GDP。這就好比拿沙特和阿三作比較,你能說阿三比沙特富有嗎?


一、戰國七雄比較農業,可以從地盤和人口著手。

戰國時期天下有七大諸侯國,分別是韓趙魏秦楚燕齊。這七個國家的GDP現在顯然是無法做一個具體的統計了,畢竟我們現代都無法統計完善自己的GDP,更何況是兩千多年前呢?

所以要看經濟發展程度,也是一個困難的話題,只能從某一個重要的側面來看。比如說農業,我國自古以來都是農業大國,所以通過農業來比較GDP,是相對比較合理的。

而農業所依靠的除了自然環境以外,主要起到作用的,就是土地和人口。這兩樣越多的諸侯國,這農業自然越發達。

  • 1、戰國七雄人口數量比較。

因為不同時間,這個答案不同,所以我們姑且以長平之戰作為臨界點,看看這個時期戰國七雄大致的人口數量。

首先是秦國,人口在600萬人左右,這是相當龐大的一個數量了。其次就是趙國,人口在300萬左右,楚國人口最多,達到了800萬人左右。

韓國則有200萬人左右,齊國有400萬人左右,魏國有300萬人左右,而燕國看似弱小,其實也有300萬人左右。

這麼一比較,我們就會發現,好像楚國在人口方面是最佔據優勢的。而秦國只能排第二梯隊。至於大家比較看好的趙國,其實也只有300萬人口罷了。

  • 2、戰國七雄土地面積比較。

土地面積或許才是衡量當時農業實力的重要標準,因為你人口再多,這土地稀少的話,很多人就要待在家裡吃閒飯,甚至吃不上飯。

首先看秦國,佔地面積100萬平方公里,這算是相當大了,抵得上七分之一個我現代的版圖面積了。其次趙國,佔地約60萬平方公里。

楚國地盤最多,佔據了大概150萬平方公里面積。韓國佔地面積最小,只有15萬平方公里,所以韓國整天害怕秦國來兼併了他們。

齊國佔地面積在30萬平方公里左右,魏國佔地面積在30萬平方公里左右。燕國也有30萬平方公里左右。

從這個數據來看,秦國依舊排名在楚國後面,楚國的地盤還是戰國七雄中最大的。至於趙國只有秦國一半多的面積。

  • 3、戰國七雄人均佔地面積作比較。

既然提到了人均GDP,我們算不出來這玩意兒,只好先算算人均佔地面積了(無法統計良田和荒地的佔比)。

先來看秦國,人均佔地0.167平方公里,其次是趙國,人均佔地0.20平方公里。再看楚國人均佔地0.188平方公里。

韓國人均佔地0.075平方公里,齊國人均佔地也是0.075平方公里。魏國人均佔地0.1平方公里,燕國人均佔地則也有0.1平方公里。

從這個排名來看,戰國七雄的農業經濟水平排名應該是這樣的,趙國、楚國、秦國第一梯隊,魏國和燕國是第二梯隊,至於韓國和齊國則是第三梯隊。

那麼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對不起還真的不是這樣。你比如說燕國地處大北方,每年只有一季可以產糧食,人均佔地面積再大也只能減半。

而楚國雖然人均佔地面積大,但是當時的廣東廣西等一年兩到三季產糧的地方,根本就沒有開發,所以算不進去。這也要折損一半產量進去。因此秦國和趙國排名第一梯隊沒什麼問題,這也是他們為什麼在戰國七雄中比較強大的原因之一。

二、從商業活動角度來看戰國七雄的經濟水平。

弱燕我們可以理解了,不光人均佔地面積少,而且產糧食的時間也少,所以稱之為弱燕沒毛病。可是戰國時代還有一個強齊的說法,這又是咋回事呢?

齊國人均佔地面積並不沾光,人口和地盤單獨拿出來看,也不沾光,憑啥他們能有一個強齊的稱號呢?這就要從商業活動角度來看問題了。

齊國的商貿活動,在戰國七雄中,是最發達的。因此他們的經濟也搞得很好,況且齊國佔據海濱,擁有天然採鹽場地,這是比較大的一個優勢。

由於齊國的商貿活動發達,所以雖然他們的本土人口不多,可外來人口數量龐大,也就是現代講的人口淨流入地區。臨淄城更是當時全天下最繁華的城市,約等於現在的北上廣深。

因此齊國不光商貿發達,而且文化交流水平也比較高,堪稱是東方文化發源地。這一點是其他六國無法比擬的。

除了齊國以外,楚國和燕國的商貿其實也很發達,因為他們也佔據著海濱,也有采鹽的場地,這是地理位置上的優勢。

燕國是沒辦法,他們農業搞不起來,總不能幾百萬人天天上山打獵吧?所以只有努力發展商貿,才能勉強維持國家的經營。楚國則是平庸的農業生產中增添了發達的商貿,所以楚國也很強大。相對來說秦國的商貿活動就很貧乏。

總結:以上都不是重點!

秦國不管是人均佔地面積,還是商業貿易,都不是第一流的水平,為什麼最後還是他們一統天下呢?拋開戰鬥能力不提,主要原因就是能夠找到六國的弱點。

楚國強大,但是楚國人心不齊,人口過於分散。齊國強大,但是齊國重視文化和貿易,忽略了戰爭成本問題。其他幾個國家都沒有秦國強大。

唯一和秦國比較相似的,就是趙國。這哥們緊隨秦國的腳步,結果導致山東六國,唯一能跟秦國相抗衡的,就是這個名不經傳的趙國。


江湖小曉生


戰國七雄GDP的排名應該是秦齊魏楚趙燕韓,人均GDP的排名是齊秦楚魏趙韓燕。

秦國本來是西部弱小國家,經常被魏國欺負,甚至割地求和,但通過商鞅變法以後迅速強大起來,人口增至500萬,國家經濟(GDP)也在戰國七雄中獨樹一幟,因此也就有了吞併六國的基礎。

韓國人口不足100萬,國家經濟也處在七國的末位,本想在夾縫中求生存,秦國當仁不讓,柿子先捏弱的,公元前230年首先滅悼韓國,將韓國納入自己的版圖之內。

魏國是秦國的宿敵,他們有著世仇,秦國滅韓,就是要夾擊魏國,儘管魏國當時也有300萬人口,但經濟發展因長年戰爭受到阻礙,且魏王得過且過,不思進取,公元前225年,秦國滅魏,使秦韓魏的領土連成一片,成為一隻真正的西部猛虎。

楚國本來是很強大的,擁有長江中下游的大片土地,人口也有500萬,但面對強秦卻束手無策,本想搞一個連橫政策,卻被秦國的合樅破局,公元前223年,楚哀王在壽春(今安徽壽縣)被裝上囚車送往咸陽。自此,楚雖被滅,但大仇己結,故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趙魏韓本來是一家,三家分晉以後趙國遠比魏韓強,與秦國不接壤,魏韓可作為緩衝地帶,魏韓被滅以後,趙國實際上向秦國打開了西邊的大門,儘管趙國有精兵強將,人口也有300萬,但還是抵制不了秦軍的攻勢,公元前222年只得舉手投降。

由於荊軻刺秦王未果,秦王對燕國恨之入骨、滅趙以後,秦軍馬不停蹄北上,燕國本來就不強大,人口又少,秦軍長驅直入,很快消亡。

齊國在齊桓公時代變法,家底比較雄厚,加上鹽業、治鐵業都比較發達,且人口也有400萬,國家整體比秦國富有,假如當時秦齊單挑,秦國未必是齊國的對手,但秦始皇採用的是先喝湯再啃骨頭最後吃肥肉的辦法,就是先把弱國先消滅,然後集中力量消滅強國,公元前221年,強大的齊國終於阻擋不了秦軍的攻擊,齊國滅亡。

經過14年的戰爭,秦始皇終於統一中國,這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從八百年周朝到春秋戰國,國家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以上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