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的孩子”,真的如此優秀嗎?

“別人家的孩子”,真的如此優秀嗎?

自卑源於對比,一個總在對比而又無力改變的人是自卑的;而自尊的最底部其實就是自卑,自尊心強的人,既意識不到自己的自卑,更無力積極地轉換。在自卑和自尊中,首先你需意識到是你自己傷害了自己,而非別人傷害了你,你才有可能重生。

“別人家的孩子”,真的如此優秀嗎?


小虎從小就是個調皮的孩子,就像他的名字一樣,生活中,簡直就像一隻精力旺盛的小老虎。小虎的爺爺對活潑的小虎十分寵愛,認為調皮是男孩子該有的樣子。可小虎的媽媽卻不這麼認為;鄰居的兒子梓君同樣是男孩子,為什麼從小就彈得一手好鋼琴,還能把古詩倒背如流?

最近,小虎經常把花壇裡的泥巴,捏成小人帶回家裡;小虎的爺爺對惟妙惟肖的泥人讚不絕口,說小虎以後一定能成為藝術家。

而忙了一天、焦頭爛額的小虎媽,剛進家門就看到客廳一地髒兮兮的泥土殘渣,頓時憋不住了。也不管爺爺的阻撓和孩子的哭鬧,小虎媽一氣之下把泥人全部扔進了垃圾桶,還狠狠地訓斥了小虎,說讓小虎多向梓君學習。

爺爺上前來勸說,卻直接被小虎媽扣上了觀念陳舊的帽子……


“別人家的孩子”,真的如此優秀嗎?

提起那個“別人家的孩子”,總像一塊沉重的大石壓在我們胸口。

當你還冥思苦索一道簡單的數學題時,ta已經當上數學課代表;當你還在為自己小小的進步而喜悅時,ta又一次拿到了年級第一;

當你低頭站在媽媽面前時,媽媽輕蔑地對你說:“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

別人的家孩子,真的如此優秀嗎?

談論一個孩子是否優秀,首先要明確優秀的定義,即:什麼樣的孩子,是“別人家的孩子”?溫文爾雅,出落大方,從不粗言粗語。聽話懂事,理解父母,從不任性哭鬧。天資聰慧,不太用苦學,也能考好成績。

“別人家的孩子”,真的如此優秀嗎?


每個人對優秀的定義各不相同,但我相信,很多家長如果擁有一個如上般的孩子,恐怕做夢都能笑出聲;

現實裡,他們總是充滿怨恨:為什麼自己的孩子不是這樣?怎樣將孩子培養成這樣?但科學告訴我們,孩子在以上方面的表現,其實早在出生時就已經註定了。

“別人家的孩子”,真的如此優秀嗎?

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認為,人的外在表現,取決於人在生理方面體液的分泌情況。

也就是說,孩子是活潑好動,還是內斂文靜;是善於鑽研,還是難以集中注意力,與孩子自身的努力和家長的管教,關係並不大。

戀愛會讓人失去理智,是因為荷爾蒙激素主導了人的神經活動;同樣,孩子的種種行為也是被神經所主導的。

“別人家的孩子”,真的如此優秀嗎?


希波克拉底將主導人類神經活動的體液,劃分為四種——血液、黏液、黃膽汁、黑膽汁。

俄國生理學家巴普洛夫通過實驗,證實了這四種體液對人類神經的影響,並將其劃分為相應的四種性格特質:多血質、黏液質、膽汁質、抑鬱質。

多血質的孩子氣血旺盛,外在表現為精力充沛、活潑好動。

文章開頭的小虎,就是一個典型的多血質孩子。這種特質的孩子,往往能很快適應環境的變化,可塑性較強,同時思維也較為活躍;但缺點是,他們很難長時間集中自己的精力,性格較為浮躁。

所以,對於“學習”這種需要記憶和鑽研的事來說,多血質的孩子天生不擅長。但思維活躍,使他們擁有較強的創造力,在動手能力方面他們也不遜色。


“別人家的孩子”,真的如此優秀嗎?


黏液質的孩子血液流動較慢,這種生理特質,讓他們擁有較強的忍耐能力,和較強的鑽研能力。

他們的情緒較為穩定,不太會做出太出格的舉動。“別人家的孩子”多是這種特質,這並不是因為他們天生聰明,而是因為他們的性格特質,令他們在生活中,更容易和家長眼中的優秀相匹配。

不過,擁有這種特質的孩子並不是很有主見,而且常常壓抑自己的感受,容易迷失自我。

拿鄰居的兒子梓君來說,雖然梓君在家長的眼裡十分優秀,但在長大步入社會後,並不一定能很好的適應;因為從小到大,梓君都在按照家長的規劃生活,一旦需要自己做出選擇,將是艱難的一步。

“別人家的孩子”,真的如此優秀嗎?


抑鬱質的孩子性格特質較為明顯,常表現為內斂、不愛溝通也不願與人交往。

這樣的孩子容易受到外界,或他人的影響。他們的內心細膩敏感,擅長捕捉他人的情緒、洞察他人的想法。

醫學家統計,抑鬱質的孩子患上心理疾病的概率,要高出其他特質的孩子數倍;因為他們往往過於敏感,孤僻的性格令他們的情緒缺乏排洩口,缺乏自信心。

對於這類孩子,父母的教育方式異常重要,錯誤的教育方式會對這類孩子造成嚴重負面影響。


“別人家的孩子”,真的如此優秀嗎?

膽汁質孩子的性格,就是我們常說的“獨立型人格”。

擁有這種特質的孩子,從小就很有主見,並且對事物有很強的掌控能力。他們擅長維護人際關係,但同時又熱衷獨來獨往;不喜歡被人約束、性格急躁、常常坐立不安等都是他們的特點。

由於他們的獨立性過強,經常會一意孤行,不聽他人的意見魯莽行事;他們具有很強的個人能力,但總是因為方向的選擇錯誤,而錯失成功的良機。

家長在教育膽汁質的孩子時,應主要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教會孩子正確認識自己。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修正孩子自大的天性。

同時,家長也要給這類孩子自由的生長空間,因為這類孩子往往敢做、敢想,並會積極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用常規方式對他們進行約束,會扼殺他們的天性。

“別人家的孩子”,真的如此優秀嗎?


孩子的性格特質是與生俱來的,家長要做的不是強行“掰正”這些特質,而是要學會引導孩子發揮性格上的優勢,最大限度挖掘孩子的潛能。

“別人家的孩子”,或許真的沒有那麼優秀,只是他們天生的特質,令他們更容易滿足家長的期許。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份未來;

家長要做的,是要幫助孩子打開內心的潘多拉之盒,讓其中藏匿的奧秘,在自由的空間裡肆意飛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