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菜!火鍋靈魂之所在

一位愛吃火鍋的哲人說過:蘸料裡沒有了香菜,那就失去了吃火鍋的靈魂。

這位哲人就是愛吃火鍋的我!

香菜也叫芫荽、胡荽。

是歷史悠久的香料植物,早在公元前五千年的埃及就開始使用,《出埃及記》中記載了芫荽籽。

考古學家曾經在3300多年前的古埃及法老圖坦卡蒙的墓穴中發現了芫荽的種子,利用現代技術驗證當時的芫荽與現在的芫荽並無不同。

之後古希臘和古羅馬人的一些拉丁文文獻中也記載了芫荽的食用和藥用。

他們用芫荽保存肉類,事實也證明芫荽所散發的辛氣中含有一定殺菌作用,能起到防腐的效果,或在寒冷季節,以香菜肉湯來預防生病。

羅馬人將芫荽從埃及帶回歐洲,不過歐洲人只食用它的種子,至今蕪荽籽依然是歐式香腸必加的調味香料。

中國的芫荽據說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來的。

也有一說是唐朝時期由阿拉伯人帶入中國,中國主要吃香菜的嫩葉。

唐宋及以前自中亞引進的,常帶“胡”字,如胡麻、胡椒、胡蘿蔔。

明代自海外傳入的,帶“番”字,如番茄、番薯等。

清代以後,引進的植物帶“洋”字,如洋姜、洋車。

芫荽進入中國之後,稱為胡荽,至少唐初的各種典籍裡,都還是稱為胡荽的。

魏晉之後五胡之亂,據說,統治中原的胡人不喜“胡荽”這個名字,於是從那個時候,“胡荽”又稱“芫荽”了。

北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就專門記載:胡荽宜黑軟青沙良地,三遍熟耕。

唐貞元年間,有了“香菜”這一名稱。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全面地總結論述了芫荽的性味、歸經和功能主治:芳香健胃,驅風解毒、利水消腫,和古羅馬及古埃及對它的醫療記載一致。

一則小故事

南北朝時期,南朝派使臣出使北魏,席間有一種湯菜很香,蓋過其他菜餚的風頭,使臣便詢問這是何物,回答是放入了香佩蘭,之後香佩蘭便在南朝也流行起來。這香佩蘭就是芫荽。

芫荽在我國佛道兩家卻不受歡迎。《華嚴經》裡曾說:食此菜者,生生之處,不睹諸佛,被人憎疾。

道教也把芫荽歸為“五葷之一”,甚至有用芫荽沾了雄黃酒灑在受了驚的孩童身上以驅魔的說法。

外國基督教中,芫荽同樣被認為是具有刺激性的、會激發人陷入無窮慾念之物。

芫荽在東西方的吃法也大有不同,中國人用來調味,西方人人用來油炸。


為什麼有人不愛吃香菜

香菜有著很特殊的香氣。

一種人是單純就是不喜歡這個味道,

另一種是因為基因與眾不同。他們的11號染色體上有一個名字叫OR6A2的基因,這個基因會讓人對香菜裡的醛類化合物特別敏感,所以一般人覺得比較香的香菜味,在他們聞起來就是一種金屬味、臭味之類的不好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