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李敏教授團隊在國內眼科最高級別期刊發佈新冠病毒相關性結膜炎臨床研究成果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副院長李敏教授研究團隊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相關性結膜炎的臨床研究成果被國內眼科最高級別期刊——《中華眼科雜誌》收錄並在網絡上預發佈。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李敏教授團隊在國內眼科最高級別期刊發佈新冠病毒相關性結膜炎臨床研究成果


新型冠狀病毒(簡稱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人體後的主要臨床表現是肺炎。疫情早期,在醫護人員和患者中均觀察到以結膜炎為首發症狀的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有專家在《柳葉刀》發文指出,新型冠狀病毒通過眼表傳播的方式不容忽視,國內幾個眼科研究團隊均在COVID-19患者的淚水及結膜囊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新冠病毒傳染性之強眾所周知,眼睛結膜是暴露在外的黏膜組織,更容易接觸到新冠病毒。疫情期間,作為眼科醫師,更關注的是新冠病毒接觸結膜之後是否容易出現結膜炎的臨床表現,COVID-19患者是否會普遍合併新冠病毒相關性結膜炎,是否會出現大批新冠病毒相關的結膜炎的患者就診於眼科門診而導致類似“紅眼病”的爆發趨勢。

李敏教授帶領的眼科團隊對81例確診COVID-19的患者進行了眼科會診,篩查新冠病毒相關性結膜炎的患病情況。該團隊對新冠病毒相關性結膜炎做出了定義:有結膜炎的臨床表現(具有症狀或體徵之一)且結膜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研究結果顯示,COVID-19患者中未見新冠病毒相關性結膜炎,其患病率較低。

該研究成果與已有的其他研究結論基本一致。在全國8萬餘例COVID-19確診患者中報道合併結膜炎的病例數較少,結膜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的結膜炎病例屈指可數,說明臨床上觀察到的新冠病毒相關性結膜炎並不多見。這對在疫情期間對眼科醫師和普通民眾對病毒性結膜炎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有助於消除民眾過度擔憂帶來的恐慌,也可為今後與新冠病毒相關的研究提供參考。COVID-19患者出現結膜炎不代表就是新冠病毒相關性結膜炎,疫情期間眼科門診也沒有出現結膜炎爆發趨勢,眼部結膜粘膜組織雖然暴露在外,但只要避免用手接觸眼部,新冠病毒通過空氣和氣溶膠方式感染結膜是相當少見的,不是在隔離病房高傳染性區域不必防護過度,不必哄搶護目鏡。

此次研究以廣西“小湯山醫院”——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邕武醫院臨時應急病房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眼科研究人員深入抗疫一線救治患者的同時,開展科學研究,收穫了寶貴的臨床經驗。李敏表示,自2020 年1 月26 日起,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舉全院之力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了自治區黨委、政府及自治區衛生健康委交給的建設臨時應急病房和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任務,創造了廣西治癒新冠肺炎確診患者例數和重症例數最多、零死亡以及醫務人員零感染的佳績,展現了“人民醫院為人民”的擔當。在患者救治過程中,醫院總結了定點醫院的建設、管理經驗、新冠肺炎患者的診治經驗並推廣。李敏團隊總結了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眼科診治經驗並通過發表論文、編寫書籍、開網絡培訓班等形式與大家分享,希望共築疫情防控戰線,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專家簡介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李敏教授團隊在國內眼科最高級別期刊發佈新冠病毒相關性結膜炎臨床研究成果

李敏,二級教授,主任醫師, 享受國家特殊津貼,碩士研究生導師、MPH碩士,留學德國。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副院長,眼科、視光科主任,廣西眼科中心主任,廣西視光中心主任,廣西白內障手術復明指導中心主任,中國醫師協會眼科分會常委,廣西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第七、第八屆主任委員,廣西醫師協會眼科醫師分會主任委員,廣西眼科診療質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主持的科研課題獲廣西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廣西醫藥衛生適宜技術推廣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多項,任《眼科學》(英文版)、《廣西醫學》、《中國臨床新醫學》等雜誌編委。獲得中華眼科學會獎、廣西壯族自治區優秀專家、廣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選、廣西優秀醫師獎等。


文稿作者:秦晨、藍倩倩/文 藍倩倩/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