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使人明智”,聊聊當年我讀史的那些事兒

歷史以人類的活動為特定的對象,它思接萬載,視通萬里,千恣百態,令人銷魂,因此它比其他學科更能激發人們的想像力。 ——馬克布洛赫

很早以前聽過:“讀史使人明智”。對於不聰明的我尤其重視,也想在歷史的長河中學到一點皮毛,讓自己也增長一些見識,和人談天說地時能夠旁徵博引、滔滔不絕。

真正讓我走進歷史,是參加全國自學考試那幾年,也是我最用功、最認真對待的一件事。

《中國革命史》是必修課,為此我懷著十二分的虔誠來看書。裡面的內容太多,如果不列出時間順序,就無法完整牢記。所有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經過和結果都要清楚,所以學起來比較吃力,天天記筆記,列表單,怕時間混淆。為了能夠一次通過考試,《中國革命史》簡直可以說是用“啃”來完成的。

那時都是自己學習,沒有老師教,只有考前進行大串講。記得授課老師是洛陽大學位七十多歲的退休老教師,他對中國革命史有很通透的解讀。當初大禮堂聽課有300多人,後來逐漸減少,最後有廖廖數十人。而我為了逼自己一把,風雨無阻去聽課,僅僅一星期,收穫很大。我們300多人的學生,學前報名考點只考過三人,而我當時考72分,分數最高,這在我們那一屆自學考試中實屬罕見,因為當時60分萬歲,要求相當嚴格。也是從那時起,讓我對歷史有種相見恨晚之感。

“讀史使人明智”,聊聊當年我讀史的那些事兒

記得當初授課的老師講過,這幾年人們都傾向於經濟領域和財經類學科,歷史系反而是門前冷落鞍馬稀,它的短板是無法直接面向經濟建設的主戰場,這種冷清進而影響到了大學招生。聽後唏噓不已,沒想到,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竟然失了讓人探究的興趣。

在我的記憶中,歷史給我的感覺一直是厚重的,每當看到電視劇裡的帝王戲,都會看到紅漆的大門緩緩推開或閉合,沉重而又肅穆。所以印象中的史書都是厚厚的,線裝本,沒有讀便使人敬畏。

毛澤東自稱曾十七次批註過《資治通鑑》,並評價說:“一十七遍。每讀都獲益匪淺。一部難得的好書噢。恐怕現在是最後一遍了,不是不想讀而是沒那個時間囉……中國有兩部大書,一曰《史記》,一曰《資治通鑑》,都是有才氣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編寫的……《通鑑》裡寫戰爭,真是寫得神采飛揚,傳神得很,充滿了辯證法。”

看到毛主席這段話,我一時有種衝動也想買來讀讀,增長一些智慧。便先在網上搜索,一看全是文言文,雖然初中時期也喜歡背默,但那是必修課,凡是要求背誦的都能完成。但當看到網上通篇的子乎者也,實在不願花心思去讀這些令人費解的話,二話不說退出。

“讀史使人明智”,聊聊當年我讀史的那些事兒

說到底還是沒有耐心,記得當初背諸葛亮的《出師表》,對他裡面的話記憶猶新:“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那時讀來朗朗上口,十分有趣,也能沉下心來品味。想想現在為什麼就不能好好去讀一本真正的史書,究其原因是心情浮躁,不能正確認識到史書對自己的影響和以後所起的作用。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不能讀真正的史書,但並不是不喜歡歷史。印象最深的當屬讀金庸的武俠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全部通讀。從他的小說中不但喜歡書中的人物,對歷史故事的起因和發展脈絡也讀的津津有味,帶著興趣去讀反而更好,他的小說主要以宋、明、清為主,從他的書中讓我對中國的歷史窺探一二。

《倚天屠龍記》中對朱元璋的筆墨不多,但對明朝如何建立?他如何奪得皇位書中也有交待。雖然小說和正史有別,但基本沒有脫離歷史。

後來在網上看了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讓我對歷史有了進一步認識,原來歷史還可以用不同的心態去寫。

“讀史使人明智”,聊聊當年我讀史的那些事兒

最初看《明朝那些事兒》有些無法接受他的寫作方式。一直以為歷史應該是嚴肅的、敬畏的。看了幾篇內心有些抗拒這樣的寫作手法。一度心中不屑於此,感覺作者褻瀆了歷史,是對過去的不尊重。

後來無聊時,重新翻看,當沉下心深入去讀,發現作者以小說筆法,書寫的語言幽默風趣,漸漸打動了我。他把沉重的歷史事件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使原本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不由沉思,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讓我明白歷史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解讀。

如今,戲說歷史尤其時髦,各種辮子戲、皇帝戲似“忽如一夜春風來”,盛開在各家的電視銀屏上,氾濫在公共圖書館的報紙書籍上,成為了大眾茶餘飯後的娛樂話題,深受大眾喜愛,不知這樣的演繹對我們的後代子孫有著什麼樣的啟示。

通過讀史,發現儲備一些歷史知識對寫作大有益處,我們讀史不僅瞭解它的過去和未來,還可以從歷史人物和各種詩詞歌賦中對時代感有更加清晰的認識。

聆聽歷史,感悟古詩詞的魅力。會讓人沉浸其中,在古詩詞中感受人的內心變化。於是,我們有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遠大抱負;有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的豪邁情懷;有了“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言壯語;還能聽到“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無奈,聽到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的傷感。

“讀史使人明智”,聊聊當年我讀史的那些事兒

從讀史中,讓我明白唐太宗說過:“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他以魏徵為明鏡,善納忠言,才得以讓大唐有盛世的“貞觀之治”。讀史真的使人明智,就是讓我們在歷史的長河中找出評價的尺度,對過去的人和事作出客觀評價。從而更好地認識自己,並自覺把握人生的現在和將來。

喜歡文史,曾收藏范仲淹《岳陽樓記》四扇屏,此書法為程氏“理學”程顥、程頤後人,第72代孫程豫生所寫,品味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生活態度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真希望他的文字在若干年後以“理學”典範育兒,以‘前不愧古人,後可師來者’的思想激勵我兒。

“讀史使人明智”,聊聊當年我讀史的那些事兒

讀史真的可以為我們的寫作添磚加瓦,你看毛澤東主席,他喜歡讀史,就能寫出: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看到這麼大氣豪邁的語句,你會不會立即捧起史書讀一讀呢?也許不是現在,總之,我會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