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不能只有相關部門唱獨角戲


垃圾分類不能只有相關部門唱獨角戲


2020年5月1日起,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正式實施,作為首都的北京一直很重視垃圾分類,在此之前已經探索了多年,分類標準從兩分法到三分法,再到如今的“廚餘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分法。北京市垃圾分類進程經歷了幾輪從轟轟烈烈到結果差強人意,究竟怎樣才能持久推行垃圾分類,這是對垃圾分類工作的“靈魂拷問”。

第一,進行廣泛地宣傳動員。目前從電視公益廣告到社區村莊海報條幅都已經進行了宣傳,並且更換了垃圾分類垃圾桶,時刻提示居民5月1日起北京正式實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有的社區還通過網上講座、開網課等方式,利用抖音、微博等新媒體平臺進行宣講,烘托氣氛。相關部門及社區雖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垃圾混投現象還比較普遍,甚至有居民表示對本週末正式實施的強制垃圾分類並不知情,也有外賣配送人員對不提供一次性餐具並不瞭解,宣傳效果還存在差距。

第二,明確並監督落實四方責任。《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明確了市區兩級政府、黨政機關、單位和個人相應的垃圾分類責任,比較容易落實的是政府部門和黨政機關,一聲令下很快就能進入狀態;企業單位可以通過監督檢查和行政處罰的方式進行約束和規範,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應該也能達到相應要求;最大的難點,也是垃圾分類直接參與的最大群體——個人,強制性約束性還比較難以執行,居民拒不執行垃圾分類規定,社區監督人員只能引導和指導,但是沒有執法權和處罰權,在工作中雙方容易起爭執、鬧矛盾。


垃圾分類不能只有相關部門唱獨角戲

第三,以獎代罰引導居民廣泛參與。韓寒的電影裡講:小孩子才爭對錯,成年人只講利益。古人云:堵不如疏。既然處罰不容易執行,也容易讓居民產生牴觸情緒,那麼不如加大經濟刺激,如通過垃圾分類積分減免物業費、社區停車費等,讓居民感受到自己的垃圾分類行為切實對自己有益並且是立竿見影的、持續的。當然,我們也要客觀認識到,垃圾分類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前期分不對、出現垃圾混裝是正常的,需要垃圾分類指導人員們給予指導和鼓勵。個人認為,初期只要能分出廚餘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就很好了,就可以有效提高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化效率,隨著人們對垃圾分類的認識逐步加深,在進行更精心的分類要求。

第四,垃圾處理產業聯才是垃圾分類的關鍵。垃圾分類的意義何在?其實就是為垃圾處理後端服務的。後端有什麼樣的處理設施,前端才有什麼樣的資源要求。垃圾分類一定是後端決定前端,從後端向前推。如果只有填埋和焚燒,垃圾分類就沒有多大意義了。曾經有人質疑:我們做了廚餘垃圾和生活垃圾分類,但是垃圾車一來就又混到一起拉走了。這說明,一方面相關部門對分類運輸過程宣傳不到位、公開透明力度不夠,另一方面也表現出群眾對後端處理模式的不理解、不信任。把產業鏈做起來,同時保證產業鏈能有合理利潤,企業才能正常運轉,才能促使政策、技術和模式三者有機結合。若垃圾處理產業鏈尚未建好,不僅會降低居民積極性,政府公信力也會受損。


垃圾分類不能只有相關部門唱獨角戲

垃圾分類離不開宣傳動員、分類指導、垃圾處理,更離不開群眾積極廣泛參與,垃圾分類不能只有政府部門唱獨角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