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這批40歲以下的處級幹部為何要下鄉?

12月2日,市委為86名新一批駐村第一書記集中送崗。他們都是來自機關單位的40歲以下優秀處級幹部,大多數是80後。很快,他們就要奔赴新的崗位——從過去坐機關,到走進田間地頭,紮根經濟薄弱村(欠發達村),他們的新角色不僅是第一書記,更是精準扶貧的支點。


南京這批40歲以下的處級幹部為何要下鄉?

12月2日,全市村第一書記集中送崗會議暨崗前培訓在市委黨校召開。南京日報記者 徐琦 攝


01

這些新任第一書記從哪兒來?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敬華專門就做好第一書記派駐工作作出批示時指出,推動資源向基層傾斜,持續加大幫扶力度,繼續選派機關優秀年輕幹部到經濟薄弱村(欠發達村)擔任第一書記,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加快鄉村全面振興。

南京這批40歲以下的處級幹部為何要下鄉?

集中送崗會議現場的新一批駐村第一書記。南京日報記者 徐琦 攝

市委副書記沈文祖送給86名新任第一書記三句話:要真正用自己的腳板,去丈量基層民生的短板;主動和群眾坐一條板凳,用真感情贏得群眾真擁護;把汗水揮灑在農村的大地上,把業績留在群眾的口碑中。

這些年輕的第一書記是怎麼產生的?

市委組織部相關人士介紹,新一輪機構改革後,市扶貧辦於今年10月重新調整明確市級機關單位“萬名黨員幹部幫萬戶”掛鉤結對關係。“本輪選派考慮綜合全市工作需要和幹部隊伍實際,注重突出‘三個精準’工作導向。”該人士介紹。


南京這批40歲以下的處級幹部為何要下鄉?

精準把握脫貧攻堅任務要求

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工作“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重要指示精神,保持現行幫扶體系不變、掛鉤結對責任不變、第一書記選派力度不減。


精準銜接年輕幹部培養鏈條

把第一書記的人選資格條件明確為40週歲以下(1979年1月1日以後出生)副處職或二至四級調研員,通過駐村歷練,及時培養和發現一批優秀年輕幹部。結合前期調研情況,直接掌握全市1270名符合條件人選名單,針對性編制選派計劃,跟蹤考察德才表現,及時擇優推薦使用。

精準配置重點領域攻堅力量

選派工作實行市區聯動、統一實施、分層管理,覆蓋全市所有市級幫扶的經濟薄弱村(70個)和年穩定性收入150萬元以下的欠發達村(16個)。其中市派第一書記近八成安排在六合、高淳,在支持南北兩區高質量發展中帶頭挑重擔、打硬仗、啃硬骨頭。

02

角色的轉變:從機關幹部到第一書記

機關幹部李傑2017年底被派駐到溧水區晶橋鎮孔家村任第一書記。

南京這批40歲以下的處級幹部為何要下鄉?

溧水區晶橋鎮風光。晶橋鎮供圖

孔家村是一個經濟薄弱村,談起駐村的經歷,李傑謙虛地說:“我就幹了一點小事。”可是,村民們卻記得這位城裡來的書記為大傢伙做的事。


來到孔家村駐村後,李傑乾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市裡爭取兩個美麗鄉村示範村項目,落實市區補助資金1600萬元,並積極協調爭取已建美麗鄉村的區級獎補資金220萬元以上。接著,他向市經濟技開發區打申請報告並多次上門拜訪,努力推進300萬元扶持計劃的實際到位等。在李傑任期內,他指導村裡完備各種檔案資料,特別是低收入農戶精準脫貧和相關檔案管理工作,做到了一戶一檔,扶持資金及時落實到位。

南京這批40歲以下的處級幹部為何要下鄉?

溧水區晶橋鎮孔家村第一書記李傑在村民家中和村民交談。溧水區委組織部供圖

精準扶貧更需要的是增強經濟薄弱村的“造血功能”。溧水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孔家村地勢偏遠,無工業基礎,李傑來了之後,四方奔走,聯繫村裡100畝鋼架大棚的招商工作,通過努力,孔家村與農業龍頭企業大生集團、“豆果果”等合作,盤活了村裡的實體經濟,幫助村民增加收入。

南京這批40歲以下的處級幹部為何要下鄉?

溧水區晶橋鎮孔家村村委會議事現場。溧水區委組織部供圖

村裡的低收入村民、生活困難的群體是第一書記們牽掛的人。

市人大常委會機關幹部徐洪春曾在江寧區江寧街道西寧社區任駐村第一書記,在挨家挨戶走訪中,他來到村民王慧(化名)家。“我還記得她家住在一幢老舊的二層小樓裡,家裡幾乎沒什麼傢俱,她丈夫去世了,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日子過得很苦。”徐洪春說,還有一戶村民,80多歲的老母親獨自照顧癱瘓在床40多年的兒子。這幾戶困難家庭讓徐洪春揪心,經過他的多方聯繫牽線,王慧找到了工作,小家庭生活得到改善;村裡的村民和那對母子結對子,輪流到家裡幫忙做家務,照顧他們,兩家人的生活有了很大起色。

南京這批40歲以下的處級幹部為何要下鄉?

被選派為六合區程橋街道竹程社區第一書記的祁欣。六合區委組織部供圖

“在我看來,當了駐村第一書記最關鍵的是要完成角色的轉變。”2016年,時任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法規處處長的祁欣,作為我市第一批駐村第一書記來到六合區程橋街道竹程社區。駐村期間,祁欣結合社區地勢特點,註冊成立“伍胥蓮香”公司,大力發展藕蝦合養項目,項目實施後每年為村集體增收25萬元,並帶動低收農戶每年增收近2000元。

南京這批40歲以下的處級幹部為何要下鄉?

祁欣在社區發展的藕蝦合養項目。六合區委組織部供圖


回憶駐村工作經歷,他說,從過去的機關幹部到社區第一書記,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當成村民的家人。到村裡工作不再是過去坐辦公室,而是要靠腿去丈量每一塊土地,“老百姓認不認可、跟你親不親,就是對你工作的評價。”

六合區委副書記孟凡有介紹,三年來,市委先後選派了20名市級機關幹部到六合區擔任村、社區第一書記,在他們的帶領、幫助和指導下,六合區村、社區班子凝聚力和戰鬥力顯著增強,村容村貌有了較大改觀,群眾生產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各項工作得到全面進步。

南京這批40歲以下的處級幹部為何要下鄉?

在六合區,第一書記來了之後,幫村裡修通了道路,打通經濟薄弱村與外界交通通道。六合區委組織部供圖

據市委組織部提供的數據,2016年以來,市區兩級先後向經濟薄弱村(欠發達村)選派兩批第一書記,每批70人(其中市派每批43人)。截至2018年底,第二批駐村期滿時,累計協調融資近4億元,引進項目552個,70個村穩定性收入均達百萬以上(平均160萬元),取得積極成效。

03

接過接力棒繼續幹

徐來是市交通運輸局綜合規劃處副處長,很快,他就要到新的崗位,高淳區陽江鎮臨湖村。

南京這批40歲以下的處級幹部為何要下鄉?

高淳區仿真花項目助力精準脫貧。高淳區農業農村局供圖

臨湖村是全市唯一一個未脫貧村,到這裡當駐村第一書記,徐來感到肩上責任重大。“這是組織對我的信任,我一定要好好幹。”他說,這次到村裡工作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自己制定了初步計劃,到了村裡,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利用自己在交通部門工作的優勢,儘快修通臨湖村村公路。

徐來還悄悄向紫君透露了一個消息,33歲的他和妻子正準備要個小寶寶。這次選派到高淳,他準備變駐村為住村,妻子也非常支持他,小兩口的“造人計劃”要向後推遲一年。

南京這批40歲以下的處級幹部為何要下鄉?

圖為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任六合區冶山街道雙墩村黨總支第一書記朱邦亮(右三)正在查看作物生長情況。六合區委組織部供圖

“我們要接過前任的接力棒,一任接著一任幹。”市水務局基建處副處長施叢叢這次被選為高淳區北固村第一書記。施叢叢大學畢業後一直在機關工作,“真正沉到基層一線直接服務這麼多百姓群眾這是第一次。”他說,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腳上沾滿泥土,心中裝滿群眾,把村裡需求、群眾期盼與上級部署要求有機結合,誓要啃下幾個村裡發展的硬骨頭,實現幾個群眾期盼的微心願。

在當天的第一書記集中送崗會議上,市委對86名第一書記提出了四個方面要求:


政治建設上加強歷練

堅持黨建引領發展,認真落實《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在街鎮黨(工)委領導下,依靠村社區班子,著力建強基層村社區黨組織這個“主心骨”,強化思想理論武裝,加強黨內政治生活鍛鍊,不斷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力組織力戰鬥力,真正建設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堅強戰鬥堡壘。

強村富民上拿出實招硬招

精準施策,根據每個村區位條件、自然稟賦、產業基礎、工作力量等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發展高效特色農業、農產品加工、休閒觀光農業和鄉村旅遊業,增強鄉村發展內生動力。要培養人才隊伍,在抓好產業項目落戶的同時,更加註重建立一支懂產業、善經營、會管理的村幹部隊伍,培養一批熟悉市場、掌握現代農業技術的專業農民隊伍和致富帶頭人,想方設法為農民賦能,讓每個農民掌握1—2項實用技能。

為民服務上要捧著真心、帶著感情

訪民情聽民意,對低收入農戶一家一戶上門瞭解情況,關心他們的衣食住行和柴米油鹽,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根據群眾意願和村社區實際,拿出一份為民辦實事清單。要在化解基層矛盾問題上下功夫,在提升基層治理能力上下功夫,堅持為經濟薄弱村(欠發達村)引入先進管理經驗,傳播文明健康生活理念,倡導良好鄉風。

在工作作風上謙虛謹慎、低調務實

主動走近當地幹部群眾,善於發現他們的長處,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牢固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

(紫金山觀察:南京日報社打造的南京第一時政公號)


文:紫金山觀察記者 江瑜

編輯:紫金山觀察編輯 楊凡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吧!

南京這批40歲以下的處級幹部為何要下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