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文化歷史名人是湖北的?有何故事?

十二十頁


湖北是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特別是在古代更是人才輩出。有開疆拓土的這帝王;有叱吒風雲的將軍;有萬古傳誦的詩人;也有平沙落雁的美人。這些名人影響甚至改變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格局。下面我來盤點一下湖北歷史文化名人,聽聽他們的勵志故事。

一、愛國詩人屈原

屈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屈原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他被後人稱為“詩魂"。

屈原投江的故事

屈原是楚國重要的政治家,年輕時就胸懷遠大抱負,表現出驚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懷王信任,官至“左徒”。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而被流放。在長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沒有屈服。他堅持自己的政治主張,為後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詩篇。

一天屈原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個打漁的隱者,隱者就勸他權貴們同流合汙。屈原道:“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眼看國破之難,卻又無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憂心如焚,在極端失望和痛苦中,詩人來到了長江東邊的汨羅江,抱石自沉。他死時大約六十二歲,正是農曆五月初五。漁民趕緊划著小船去救屈原卻沒有蹤影。他們划著船在江面上祭祀他,把竹筒子裡的米飯撒在水裡獻給他。後來,人們把五月初五屈原投江的這一天稱為端午節,也叫端陽節,再後來,逐漸就變成全中國的一種風俗了。

二、藥聖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的醫學鉅作《本草綱目》被譽為“東方醫藥巨典”。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也曾受益於《本草綱目》,稱它為“中國古代百科全書”。

李時珍開棺救母子的故事

一次,李時珍在路上遇見一群抬著棺材送葬的人。李時珍發現棺材裡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鮮血,於是趕忙攔住人群,說:“快停下來,棺材裡的人還有救啊!”眾人聽了,面面相覷,彼此都不敢相信。在李時珍反覆勸說下,主人答應開棺一試。李時珍先是進行了一番按摩,然後又在其心窩處紮了一針,不一會兒,就見棺內的婦人輕輕哼了一聲,竟然醒了,人群頓時歡動。不久之後,這名婦女又順利產下一個兒子。

三、茶聖陸羽

陸羽(733-804),字鴻漸,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是唐代著名的茶學家,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在中國茶文化史上,陸羽所創造的一套茶學、茶藝、茶道思想,以及他所著的《茶經》,是一個劃時代的標誌。

陸羽品茶的故事

刺史李季卿在揚子江畔,遇見了在此考察茶事的陸羽,便相邀同船而行。李季卿聞說附近揚子江中心的南零水煮茶極佳,即令士兵駕小舟前去汲水。不料士兵於半路上將一瓶水潑灑過半,偷偷舀了岸邊的江水充兌。陸羽舀嘗一口,立即指出“此為近岸江中之水,非南零水。”李季卿令士兵再去取水,陸羽品嚐後,才微笑道:“此乃江中心南零水也。”取水的士兵不得不服,跪在陸羽面前,告訴了實情,陸羽的名氣越發響亮。


秀雅少兒美術



四為堂主人


明玉珍,隨州(今湖北省隨縣)人,生於元天曆二年九月九日(1329年10月2日),世代務農為業,“身長八尺餘,目重瞳子,素有大志”,“以信義為鄉黨所服”。

至正十一年(1351年),徐壽輝起兵,明玉珍集鄉兵千餘人屯青山,結柵自固。

至正十三年(1353年)冬(一說為至正十二年),徐壽輝稱帝,使人招降明玉珍曰:“來則共富貴,不來舉兵屠之”,明玉珍引眾歸降徐壽輝,任統兵徵虜大元帥,隸屬於倪文俊部,駐守沔陽。與元將哈麻禿戰湖中,右眼被流矢射中,傷愈後右眼失明,因此又被稱為“明眼子”。

至正十五年(1355年),倪文俊再次攻佔沔陽,沔陽連年遭受洪澇災害,軍糧不濟,於是命明玉珍率領萬餘人,船50艘,朔江而上,到巫峽一帶籌糧。明玉珍軍紀嚴明,秋毫無犯,以軍功升奉國上將軍、統兵都元帥。

巴蜀立業

至正十七年(1357年),倪文俊攻克峽州(今湖北宜昌),命明玉珍率領水軍(船五十艘)劫掠糧川、峽間,準備引兵歸還。時元四川行省右丞完者都在重慶募兵,義兵元帥楊漢率部五千人自西平寨(今湖北松滋)來投,屯兵江北,完者都假意置酒招待, 卻於席間殺之, 欲兼併其部眾。 楊漢部下“將士皆怒, 遂放船下峽”。楊漢所部出走峽區,嚮明玉珍進言:“重慶無重兵,完者都與四川行省左丞哈麻禿不相能,若回船出不意襲之,可取而有也。”明玉珍猶豫不決,部將戴壽建議機不可失,說“攻重慶,事濟據蜀,不濟歸,無損也”,可將水軍分為兩隊,一隊貯糧歸沔陽,一隊匯合楊漢的部隊攻取重慶,不成功則掠財物而還。

明玉珍聽從了戴壽的建議,決定親率大軍從巫峽出發, 攻克夔州( 今重慶奉節) 、 萬州,進而襲擊重慶,擊敗完者都,生擒哈麻禿獻給徐壽輝。明玉珍首先在普州(今四川安嶽)擊潰李喜喜率領的青巾軍,乘勢佔領瀘州、敘南( 今四川宜賓) ,徐壽輝先後任命他為廣西兩江道宣慰使、隴蜀四川行省參政

至正十八年(1358年),完者都在果州(今四川南充)整合軍隊,會同四川行事平章朗革歹、參政趙資,屯嘉定(今四川樂山)大佛寺,謀取重慶,明玉珍派部將萬勝前往抵擋。萬勝圍攻嘉定,半年沒有攻克,明玉珍於是親自率軍來打。明玉珍派萬勝輕兵襲取四川成都,又分兵出擊龍州(今四川江油)、興元(今陝西漢中)、鞏昌(今陝西隴西)。萬勝在成都生擒元將朗革歹及趙資妻子,朗革歹妻自沉於江,萬勝將趙資妻子帶到嘉定城下,想用來招降趙資,但趙資用箭將妻子射死。明玉珍將嘉定城攻破後,將完者都、朗革歹、趙資等押回重慶,囚禁在治平寺(今重慶羅漢寺),欲使為己用。三人誓不投降,乃斬於市,以禮葬之,蜀人謂之“三忠”。於是四川諸郡縣相繼來附。[路過瀘州,訪得元進士劉禎,大喜說:“吾得一孔明也。”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陳友諒殺徐壽輝自立為帝,明玉珍與陳友諒斷絕關係,命部將莫仁壽駐守夔門,不與相通,自稱隴蜀王,以劉楨為參謀,立徐壽輝廟於重慶城南,四時致祭,並追尊他為應天啟運獻武皇帝,廟號世宗。

明玉珍黃袍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梁王把匝剌瓦爾密與大理總管段功合兵攻擊萬勝,萬勝孤立無援,於是退還。同年三月三日(3月29日)

明玉珍受劉楨等人擁立稱帝。國號大夏,以恢復漢族王朝的統治為號召,建元天統,都重慶。明玉珍立妻彭氏為皇后,子明升為太子。效周制,設六卿,以劉楨為宗伯,分蜀地為上川西道、 下川西道、 上川北道、 下川北道、 上川東道、下川東道、 上川南道、 下川南道共八道,更置府州縣官名。[萬勝從興元(今陝西漢中)進兵剌踏坎, 大敗元軍,俘獲人馬萬餘,擊退元平章侯普顏達失。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明玉珍派萬勝由敘南(今四川宜賓)界首,鄒興由建昌(今四川西昌),芝麻李從八番(貴州惠水)分三路進攻雲南。萬勝孤軍深入,攻佔雲南首府中慶路 ( 今雲南昆明) ,迫使梁王逃到金馬山。 逾年,梁王挾大理兵擊萬勝,萬勝以孤軍無繼引還。復遣鄒興取巴州(今四川巴中)。久之,復更六卿為中書省樞密院,改冢宰戴壽、司馬萬勝為左、右丞相,司寇向大亨、司空張文炳知樞密院事,司徒鄒興鎮成都,司徒吳友仁鎮保寧(今四川閬中),司寇莫仁壽鎮夔關,平章鄧元亨鎮守通州(今四川通江),平章竇英鎮守播州(今貴州遵義),宣慰使荊玉, 鎮守永寧 ( 今四川敘永),宣慰使商希孟,鎮守黔南。這年冬,原徐壽輝部下參政姜珏來重慶朝貢, 明玉珍命他駐守夷陵( 今湖北宜昌) 。

明玉珍派遣參政江儼與朱元璋交好,太祖遣都事孫養浩報聘,遺玉珍書曰:“足下處西蜀,予處江左,蓋與漢季孫(孫權)、劉(劉備)相類。近者王保保以鐵騎勁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謀臣如攸(荀攸)、彧(荀彧),猛將如遼(張遼)、郃(張郃),予兩人能高枕無憂乎。予與足下實唇齒邦,願以孫劉相吞噬為鑑。”自後信使往返不絕。

去世

至正二十六年二月六日(1366年3月17日),明玉珍病故,享年38歲。遺囑臣下固守渝川地區,勿進取中原。諡號欽文昭武皇帝,廟號太祖。同年九月,葬於重慶江北區寶蓋山陵。子明升繼位,年僅十歲,母彭氏同聽政,改元開熙。

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遣使勸降,明升不從。洪武四年(1371年)春,朱元璋遣湯和、廖永忠、傅友德等領兵徵大夏國,夏軍敗潰。同年六月,明兵抵重慶,明升出降,夏亡。次年明朝戶部統計,重慶和四川民戶總共八萬四千餘戶,其中二萬三千餘戶被大夏官員佔為莊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