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趙國的角度看長平之戰:一筆不做白不做的便宜買賣

導語:

戰國末年,秦趙兩國是唯二的強國,也就是說,一統天下的勝利者會在秦趙之間產生。歷史上,決定這一勝負的戰役便是長平之戰。但是,如果單單從趙國的角度看,人們會驚奇地發現,趙國事先毫無準備,這不過就是一筆送上門的便宜買賣。因為此戰的起因,跟趙國一點關係都沒有。

從趙國的角度看長平之戰:一筆不做白不做的便宜買賣

秦軍攻陷上黨郡,韓國割地求和

秦國自秦惠文王龍門相王后,便讓東方六國明白了:秦要東出。而上黨則因其獨特地勢成為了秦軍必爭之地,公元前262年,秦軍攻下韓國上黨郡,韓王無奈之下,只能把上黨郡拱手讓出,以求秦軍放過韓國。

剛開始,事情的發展在秦國計劃之內,可是,這一過程中,出現了一個變數:上黨郡太守,馮亭。馮太守是一個愛國主義者,如今看著韓國被秦國這樣欺負,馮太守對秦國深惡痛絕,民族自尊心使他不願意將上黨郡交出,於是,馮太守轉頭便跑去趙國,並表示:自己願意無償獻出上黨郡給趙國。

從趙國的角度看長平之戰:一筆不做白不做的便宜買賣

趙王貪婪,接受上黨郡

據歷史記載,馮亭來獻地的前一晚,趙王做了一個夢,夢裡面,趙王置身於一片黃金之中,眼看著天上一個勁兒下黃金雨,趙王笑得合不攏嘴,等到他完全沉溺其中時,突然一眨眼,身邊的黃金化為烏有,之後,趙王夢醒。

第二天上朝,趙王看到馮亭,便打算接受上黨郡,王叔平原君趙勝亦贊同其做法。可是,丞相虞卿並不贊同,他認為這樣做有風險,正在此時,趙王說出昨晚所做的夢境,認為是上天暗示自己,要發大財,可丞相堅決不同意,不過最終,還是沒有拗過趙王與平原君,或許是因為,對王室中人而言,開疆拓土的誘惑太大,這既不損兵折將又能得到土地的買賣,對於他們而言真的很難拒絕,就像當年的楚懷王,無法拒絕張儀白送的商於之地是一個道理。

從趙國的角度看長平之戰:一筆不做白不做的便宜買賣

廉頗築起三道防線

遠在咸陽城的秦昭襄王嬴稷,知道趙王接受上黨郡後大怒,命令秦軍即刻帶上兩年糧草,出征上黨,誓要奪回被趙王貪下的土地。此戰,對於秦國而言,是遠征,可對於趙國而言,卻是本土作戰。趙王派出廉頗將軍,前往作戰。不出意外,廉頗將軍先到達上黨,並在此處,構建防線。

第一條防線是空倉嶺防線,縱深40千米,趙軍在第一條防線後,構築壁壘,與丹水東岸放置輜重的大糧山相接,保證了第一道防線的糧草問題。

第二道防線是丹水防線,沿丹水東側而建,大糧山位於該防線東南方向能夠保證第二道防線的糧草問題。大糧山與丹水東岸的韓王山成為趙軍第二大道防線上的眼睛,可以從此兩地,俯瞰第二道防線,甚至可以看到第一道空倉嶺防線。

第三條防線是百里石長城,從丹水北面的長平關向東一直到馬鞍壑,總長約百里,稱為百里石長城。中間只有一個出入口,便是故關。

從趙國的角度看長平之戰:一筆不做白不做的便宜買賣

三道防線的用意何在

廉頗將軍早已想好了對策,等秦軍遠道而來,趙軍首先以逸待勞,於空倉嶺防線與秦軍正面交鋒,此戰唯一目的,就是試探秦軍的實力。眾所周知,秦軍乃虎狼之師,自商鞅變法以來,鮮有敗仗。而趙國也因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軍事實力突飛猛進,所以,面對不知成敗如何的局面,廉頗將軍決定用第一道防線,試探秦軍真實實力,就算趙軍不敵秦軍,也能利用地理優勢,節節消耗秦軍,爭取一比一交換兵力。

而在瞭解秦軍實力後,若秦軍強於趙軍,則趙軍可於第二道防線,與秦軍長久對峙,先不說秦軍遠道而來,後方補給遠不及趙軍,就算秦軍能保證補給線不出問題,這時的秦軍主力,全部會被廉頗將軍的第二道防線困在澤州盆地以內,那麼,只要東方五國願意出兵相救,則秦軍全部主力,有去無回。

從趙國的角度看長平之戰:一筆不做白不做的便宜買賣

而第三道防線,則是廉頗將軍留給趙軍的退路,亦是趙軍的穩定補給線,只要丹水防線還有兵力,則第三道防線,永不可破。

此三道防線,進退有據,可攻可守,尤其是丹水防線,只要趙軍堅守不出,秦軍便無法踏足趙國本土半步,由此可見,廉頗將軍不愧為大將風範,其老成謀國之能,名不虛傳。

從趙國的角度看長平之戰:一筆不做白不做的便宜買賣

秦趙外交風雲

等秦軍到達空倉嶺防線,很快與趙軍進行了一場廝殺,而這場廝殺的結果是秦趙傷亡人數,約一比一。果然不出廉頗將軍所料,秦軍與趙軍旗鼓相當,因此,趙軍按照戰前早已準備好的戰略向丹水西岸撤退。

而秦軍則向東延伸至丹水東岸,並將空倉嶺防線後的趙軍第一道壁壘重新修葺,使其成為秦軍的第一道壁壘。與此同時,秦軍主力盡陷澤州盆地,秦趙兩國都需要尋找外援。

對於秦國來說,秦國知道,東方五國絕不會出手幫他,因為秦國之前也攻打過其他國家,其他五國要是兩不相幫,就已經很對得起秦國了。而對於趙國來說,只要其他五國出兵,就一定能消滅秦軍。

從趙國的角度看長平之戰:一筆不做白不做的便宜買賣

秦國那裡,由丞相範睢親自到列國遊說,並許以不同利益,比如:對楚國,範睢告訴楚王,秦國願意與楚國交好,絕不南下犯楚,這一時期,楚國可以出兵攻打齊國,畢竟現在的齊國已經打不贏楚國了,要是楚國乘人之危攻打秦國,那麼,一旦秦國撤回軍隊,第一個就是收拾楚國,而如果楚國此時率兵攻打齊國,那就是穩操勝券。楚王聽後,立即接受了這個建議,由此齊楚兩國不會幫趙國。

而對於魏韓兩國,就有些傷神了,魏韓趙三家本為同源,也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所以很大程度上會支持趙國,面對這一困境,秦王嬴稷派武安君白起出使魏韓,白起,秦國戰神,魏韓兩國的噩夢,曾多次將魏韓大軍殺得片甲不留,魏王韓王只要知道武安君尚在秦國,就害怕秦國攻打過來,因此,魏韓兩國處於既想報仇,有怕被秦國報復的局面。

從趙國的角度看長平之戰:一筆不做白不做的便宜買賣

此時,趙國國內有兩派,一方是丞相虞卿,主張結盟魏韓,一方是平原君趙勝,主張與秦國和談。面對這樣的針鋒相對,趙王的辦法居然是:和稀泥。他讓趙勝去秦國和談,讓虞卿去魏韓結盟。無論哪一方成了,趙王都願意接受那個結果。

趙王以為,如此就萬無一失了,可他沒想過,在自己已經打敗了第一次戰役後馬上求和,魏韓怎會相信趙國真有底氣與秦爭鋒?因此,結盟未成。趙勝那裡,一開始,魏韓不表態,秦國就拖著,等魏韓表示不接受結盟,秦國立刻表示不接受和談,結果就是,在外交上,秦國完勝趙國。秦趙兩軍繼續對峙於長平,他國袖手旁觀。

從趙國的角度看長平之戰:一筆不做白不做的便宜買賣

結語:

從廉頗將軍的三道防線及趙國的外交策略可以看出,趙國並沒有主動攻擊秦國的打算,趙軍主要目的是守土,而且接受上黨郡乃是臨時起意,之前,趙國從沒做此打算,對於趙王而言,這隻能算是一筆便宜買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