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網貸大平臺出清困局 留給出借人的時間已然不多

時隔兩個月,網貸在運營機構減少近一半。前幾日,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副主任馮燕在銀保監會新聞通氣會上表示,截至8月末,全國在運營的網貸機構只剩15家,較2019年初下降99%,借貸餘額較2019年初下降84%,出借人下降88%。網貸機構數量、借貸規模、參與人數連續26個月下降,風險持續收斂。全國範圍來看網貸機構出清成效斐然,但另一方面來看僅剩的在營網貸機構中不乏規模大、用戶廣的超大平臺。

隨著人人貸、愛錢進、玖富等頭部大平臺接二連三爆出兌付危機,就不再是哪一家平臺債轉慢、兌付延後和逾期率高,而是網貸行業整體如此,集體淪陷。平臺全面清退、轉型估計需要更多的時間。因此,在營平臺的出借人更要審慎判斷、保持理性,在複雜多變的形勢下儘快決策,儘量減少資金損失。總之,留給出借人的時間不多了。

清退後半場,後續處置艱難到底難在哪裡?

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剩餘在營機構“三降”工作進展緩慢,後續處置困難很大。停業機構處置任務仍然艱鉅,“退而不清”“退而難清”問題突出,風險化解仍需要做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

其實,越是剩到最後的平臺,本身就說明了自身出清的難度大。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提到了三點他認為的後續處置的難題所在:一是本身網貸壞賬風險較大,存在一定的壞賬率。而且越拖到後面,可以足額兌付的缺口就越大。原因在於剛開始網貸機構都會存在資金池,可以全額兌付,但“窟窿”一直存在,並且越到後面佔比越來越高。二是維護貸後管理團隊也有剛性成本支出,但同時沒有新的業務產生營收,平臺運營成本就居高不下,導致了越到後面出借人有望收回來的比例可能性越來越低。三是後續處置中出借人的預期可能也會相對較高,存在平臺與出借人之間非常複雜的博弈。這三點中任何一點單獨看都不容易解決,而對於有些借貸餘額在數百億級的大平臺來講,難度更是可想而知。

還要等多久?出借人要有最壞心理準備

一邊是艱難的平臺,一邊是焦慮的出借人。債轉緩慢已經讓很多出借人焦慮不已,除了在網絡平臺吐槽和討論,也有一波接一波的人抱團維權。從目前可見的消息來看,最終大多沒有實質性的結果,債轉還是沒有變得更好。

誠然,網貸平臺已有的存量風險並不會伴隨平臺數量的減少而得到迅速化解,兌付難依然是普遍現象。一位上海的互金行業從業人士表示,年底存量清退不會結束,因為北京一些頭部機構“還挺著”。陳文也表示,“完全強調時間點,沒有這個必要。”各家平臺的實際情況完全不一樣,清退、轉型都是需要時間的,很多平臺清退、債權兌付,可能也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去徹底清退。

結合此前一些行業專家的意見,稍微有點規模的平臺花兩到三年的時間去做徹底清退是一個正常的時間預估,再更大一些的平臺可能要三年以上的時間。所以,出借人一直苦苦求解的關於多久才能拿回自己的投資資金的問題,恐怕還是要讓他們久等了。

在當前的行業局勢下,出借人只有兩種求解途徑,一是繼續留在平臺,等待債轉;二是通過折讓債權或兌換商城商品等,提前下車抽身。對於第一種途徑,需要提醒出借人的是,後續時間的不可預估和不確定性,由此帶來隱性的時間、機會成本和價值成本大大增加,這個是需要考慮的,畢竟幾年的時間內貨幣價值貶值、其他投資機會的錯失也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情。第二種下車途徑必不可少會有一定程度的資金損失,不過也在眾多出借人都想完美抽身之時為自己贏得了先機,同時換來了落袋為安的牢靠和穩定,也未嘗不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案。

對於出借人來說,網貸機構處於國家監管之下,不用擔心平臺跑路和抵賴,最關鍵的是看其什麼時候回款,只有借款人的錢都回來了,出借人的資金返還才有希望。平臺推出打折機制,這也是正常的市場行為,是去是留,全在出借人自我意志。放開吐槽和抱怨的情緒不說,從利益考量,還是建議出借人能下車就儘早下車,畢竟抓在手裡才是硬道理,那些已立案平臺的回款情況一再告訴我們,本息全回是奢望,高折扣返還更是寥寥無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