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天小長假 到底能來嗎·大數據公關傳播&輿情分析

不論何時何地,“放假”都自帶流量。

儘管至今2.5天小長假都沒有塵埃落定,但每次有相關的報道,都立馬登上熱搜,輿情聲量滿滿。

2.5天小長假 到底能來嗎·大數據公關傳播&輿情分析

(數據來源:知於 微輿情)

2.5天小長假,到底是個啥?

2.5天=週五下午+週六週日。

早在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就提出“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優化調整夏季作息安排,為職工週五下午與週末結合外出休閒度假創造有利條件”。

目前,我國公民每年法定休假天數最少為11天(不含雙休日),2018年我國人均工作時長2100個小時,不僅法定休假天數低於發達國家,工作時長也高於很多國家

2.5天小長假 到底能來嗎·大數據公關傳播&輿情分析

2.5天小長假,到底為個啥?

小長假可以讓國民在旅遊時間上有更多選擇,讓錯峰旅遊成為可能,進而可以有效緩解一到長假高速公路超堵、景區景點遊客超多之窘境,從而大大提升旅遊品質,由此推測,小長假確實有刺激消費、提高人們幸福感的可能。

對此,多數人都持正面情緒,反映出大家對小長假的渴望與期盼,少數負面情緒的人,大都覺得這個小長假政策不會落實在自己的行業中、永遠輪不到自己放這個小長假。

2.5天小長假 到底能來嗎·大數據公關傳播&輿情分析

(數據來源:知於 微輿情)

2.5天小長假,能不能落實?

從現實上講,落實有其複雜性。

一方面,多出的企業成本會不會加重企業以及社會的負擔?

另一方面,是否會給普通人辦事帶來不便?比如“醫院、學校、公安部門”等公共服務或公共應急部門可能離不開人。

從能否全國推廣來說,目前更多是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和單位根據實際情況探索嘗試,而非強制執行,這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的產物,要等到條件成熟。一些地方已出臺具有本地特色的“小長假”政策,但是各地情況不一樣,各省可以結合本地一些重要的活動或者節日靈活放假。

2.5天小長假 到底能來嗎·大數據公關傳播&輿情分析

一篇名為《“2.5天小長假”難在哪兒?》的文章指出:

從實施效果來看,“2.5天小長假”也許只是看起來很美。

在出臺了意見的個別城市中,“2.5天小長假”皆有不同程度的限定詞,比如“有條件的單位”、“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等。這說明,這項鼓勵性政策惠及的群體和人數有限,一般侷限在黨政機關、團體、事業單位等。對於民營企業來講,時間就是效率,很難參照執行。

相比起“不公平感”,也許更讓人接受不了的是,在國家明文規定保障休假權利的前提下,仍有一些地方連雙休日都落實不了。現在部分基層單位、企業面臨任務繁忙、加班加點無序的工作狀態,諸如“白加黑”、“5+1”成為常態,特別是某些互聯網公司,盛行“996”、“7×24”等加班文化,殘酷淘汰“不能拼”的人,把員工搞得身心疲憊。

該文章再發布兩天內共得到45家媒體的轉載,其中“南方日報”為主要媒體源。

2.5天小長假 到底能來嗎·大數據公關傳播&輿情分析

(數據來源:知於)

2.5天小長假 到底能來嗎·大數據公關傳播&輿情分析

(數據來源:知於)

不論如何,民眾贊成“2.5天小長假”,都反映出大家對彈性工作制的呼喚,希望在保證勞動者基本權益的同時,這項惠普性的政策也能夠早日被落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