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真是怪,貴了不賣賤了賣,商人賣漲不賣跌,農民賣跌不賣漲。

農民老頭真是怪,貴了不賣賤了賣。

說起來這真是給奇怪的現象,我在農村30多年深有體會。

2013年以前,肉羊的價格總是8-9元左右浮動,我父親養了大概10多隻羊,那時候也沒指著養羊賺錢,就是想補貼家用,順便弄點羊糞做農家肥。

8-9元的價格,在13左右的時候真好保本,賣不賣完全看個人,賣也賺不了多少,不賣也不陪。

但就是其中一段時間,活羊價格忽然開始上漲,先是10元,後來漲到12元,13元,我勸父親趕緊把羊賣了。

父親說正漲著呢,在等等。

農民真是怪,貴了不賣賤了賣,商人賣漲不賣跌,農民賣跌不賣漲。

要不說農業風險大,漲了兩個月,活羊開始下跌,跌到10塊的時候,父親想賣羊,但是發現以前大街小巷一天來四五遍的羊販子一個也沒有了。

加之年關塊到了,羊價肯定還會下降,父親著急,但沒有收羊的羊販子,反而賣不了了。

活羊價格一直下跌,到了7元一斤,父親終於是把羊都賣了。

13只羊,按每隻80斤,1040斤,6元的差價將近7000元,算不算損失呢?

還有一次賣玉米也是這樣,9毛一斤不賣,又等到降價8毛,無論怎麼捨不得都賣了。

農民真是怪,貴了不賣賤了賣,商人賣漲不賣跌,農民賣跌不賣漲。

【貴了不賣,賤了賣,似乎成了農民走不出去的怪圈。】

我覺得這完全是農民不適應市場的原因造成的,老農民大多憑藉自己的閱歷和眼光來決定一件事情要不要做。

而一般老農民所欠缺的就是閱歷和眼光。侷限於農村的一畝三分地,一般情況下對市場把握不準。

一面是惜售,自己辛辛苦苦獲得的收穫想賣個好價錢,另一方面對市場把握又不準確,相反自己的一些想法往往還是錯的,所以始終走不出,貴了不賣賤了賣的怪圈。

農民真是怪,貴了不賣賤了賣,商人賣漲不賣跌,農民賣跌不賣漲。

【商人賣漲不賣跌,農民賣跌不賣漲?】

商人之所以叫做商人,其根本能力還是表現在對市場的把握上,如果一個商人對市場的把握不好,那肯定不是一個合格的商人,或者說不會是一個成功的商人。

但農民不同,農民總是把生產的東西當做寶貝,一般不會考慮市場的變化。特別是老農民,經歷了計劃經濟,對市場是個啥都沒有明確的概念。總是感覺,有底線,有保證,豈不知,現在是市場經濟,沒有所謂的底線和保證,只有市場無情的調節。

農民真是怪,貴了不賣賤了賣,商人賣漲不賣跌,農民賣跌不賣漲。

【農民賣跌不賣漲,是因為侷限性在作怪】

只要是被當做商品出售,誰都不願意自己的商品低價銷售,農民也是如此。

但90%的農民,一是文化水平低,二是隨大流,三是靠感覺。這三個原因決定了農民對市場的把握絕對沒有準確可言,所以出現農民賣跌不賣漲也是必然現象。

但就像賣羊一樣,我感覺其中還是有套路。羊販子先是撒佈活羊降價的消息,然後長時間的不出現收購,讓農民越來越焦急偶爾出現一次繼續撒佈價格下降的消息,最後才來收購,農民因為怕價格會一路下跌可能又便宜賣了。

當然市場也有其調節方式,也不是羊販子能控制的了的。

農民真是怪,貴了不賣賤了賣,商人賣漲不賣跌,農民賣跌不賣漲。

農民賣賤不賣貴,總體來說還是因為農民所處的角度問題,又是幾千年來農耕傳統所遺留下來的慣性問題。我覺得隨著市場的開放,農民文化水平的提高,這種現象肯定會越來越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