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刷屏:我們終其一生不過是走上那條名為“找到自己”的路

《奪冠》刷屏:我們終其一生不過是走上那條名為“找到自己”的路

“為什麼打球?”郎平一遍一遍地質問著朱婷。

起初朱婷無動於衷,直到郎平的語氣越來越嚴厲。

“為我爸媽。”

“那你永遠也打不出來。再想。”這個回答顯然不能讓郎平滿意,她依舊滿臉嚴肅。

“成為你,你滿意了吧?”

朱婷憤然怒吼,現場一片愕然。

在觀看電影《奪冠》之前,誰能想象這段激烈的問答,竟出自郎平和朱婷這對親密無間的師徒。


成為郎平,是許多女排隊員的夢想,但是郎平卻對朱婷說:


“你永遠成不了我。”


這並非郎平的自傲,這是真實的人生。


“我們這代人是苦過來的,你們應該打出你們自己的排球,放開了打,豁出去打。你不用成為我,你只要成為你自己。”


一語驚醒夢中人。


夢中人不只有朱婷,也有每一個在歲月蹉跎中彷徨的我們:


所謂不負此生,從來不是活成任何別人的樣子,而是找到最好的自己。


《奪冠》刷屏:我們終其一生不過是走上那條名為“找到自己”的路


01

電影《奪冠》中有一幕,讓我印象尤為深刻。


朱婷對郎平說:

“我爸媽都是農民,上面有兩個姐姐,下面有兩個妹妹,家庭負擔挺大的。平時爸爸會修車,想多掙點錢。


有時候看到爸爸修不動車的時候,我確實想,退出排球,說想去廣東打工。”


人生的前十年,朱婷從沒有走出過河南周口,一個貧困縣的小小村落。


《奪冠》刷屏:我們終其一生不過是走上那條名為“找到自己”的路

家裡兄弟姊妹眾多,朱婷排行老三,家境貧寒,她在很小的時候就體驗到了生活的艱辛。


為了減輕生活壓力,她會在父親的修車店裡幫忙,還會幫母親照顧妹妹。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大姐、二姐很小便輟學,將讀書的機會留給了朱婷。

每憶至此,朱婷總會愧疚。

也就是從這一刻開始,她暗下決心,要改變自己的命運。


《奪冠》刷屏:我們終其一生不過是走上那條名為“找到自己”的路

可成績並不出色,老師也曾說過:


“很普通一個孩子,她身高當時並不突出,班裡四十多個學生,一二十名的中等成績。”


所以小學畢業那年,父親也想過讓她輟學。


當時家裡人閒聊,偶爾也會說,這孩子成績不好,將來也得出去打工。這是朱婷姐姐們的出路,同樣也是朱婷很多同齡小夥伴的人生。


那些年,朱婷也曾以為自己的一生就這樣了。


如今想來,萬幸她沒有認命。


她拒絕了父親輟學打工的提議,獨自一人前往縣城讀書。

也就是在這裡,她接觸到了體育,並走上了一條荊棘遍地,卻燦爛無比的征程。


想起一句英文格言:“Nobody gets to write your destiny but you.”


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書寫你的命運。


這個世界始終有一條潛規則:


你必須先去成為什麼,然後才能遇到什麼。


找不到真正的自我,人生或許成功,但絕不會精彩。


02


朱婷曾在《開講啦》中說過:


“我不是天才,我是人才。”


《奪冠》刷屏:我們終其一生不過是走上那條名為“找到自己”的路

因為天才是人們的追捧,人才是汗水和淚水的鑄就。


進入中學,朱婷的個頭長得飛快。


初中畢業那年,已經超過一米七。但是因為體質瘦弱,朱婷的體育天賦並不被看好。


2007年8月,班主任推薦朱婷參加周口市體育運動學校組織的夏令營。


這個為期四周的夏令營,是為了選拔年輕的體育人才而定期舉辦的。


進入夏令營之後,朱婷被帶到周口體校幾個體育場館測試,由各大項目組輪流挑選。


因為身高出眾,朱婷先是興沖沖地跑去了籃球組,但因一句“太瘦”,她被淘汰了;之後,她想去練皮划艇,但人家說了句“腿太長”,她又出局了。


各大體育項目轉了一圈,她都沒被選中。


就在朱婷已經放棄希望的時候,排球組的老師突然說了一句:


“這孩子個子高,可以試試。”


於是,沒有一點體育基礎的朱婷,懷揣著興奮和忐忑之情,走進了周口市體育運動學校——


一個她夢想起航的地方。


《奪冠》刷屏:我們終其一生不過是走上那條名為“找到自己”的路

不過因為家庭條件的原因,朱婷的體校生活一開始就過得異常艱辛。

朱爸曾經回憶道:

“那時朱婷每到飯點,便會買個饅頭加一毛的鹹菜,摻和著吃。她一個星期的生活費,也只用12元。”


《奪冠》刷屏:我們終其一生不過是走上那條名為“找到自己”的路

物質條件差是一方面,更讓朱婷崩潰的是由於體質弱、基礎差,訓練的每一天都是煎熬。


“常常抽筋,渾身都疼,梳個頭,胳膊都抬不起來,晚上也睡不好。夏天最熱的時候,田徑場上一棵樹也沒有,每天頂著太陽跑步。有時候,跑著跑著就哭了。不僅是女生哭,男生也哭。”

這樣的場景在《奪冠》中,不止一次地重現:

女排隊員們被排球擊打得體無完膚,躺在地上痛哭流涕,甚至有人當場就提出離隊。


《奪冠》刷屏:我們終其一生不過是走上那條名為“找到自己”的路

年少的朱婷不是沒有做逃兵的想法,她常常打電話和父親哭訴。

“我打電話天天哭,我真是天天哭,我說當時還好兜裡沒錢,有錢我自己買車票就回去了。”


但是每到這時候,父親和她達成的協議總是“再堅持一下”

因為這條路是朱婷自己選的,即使打碎了牙關,也要走下去。如果半途而廢,她失去的不僅僅是一個排球運動員的資格,更是人生的另一種可能。


就這樣,朱婷熬了整整一年。


《奪冠》刷屏:我們終其一生不過是走上那條名為“找到自己”的路

2008年,她被選進河南省體校。


兩年後,她成為河南女排主力。


那時,她剛滿16歲。


作家盧蘇偉有一句名言:


“人這一輩子年輕時所受的苦並不是苦,是跳板。”


你的人生是自己的,你要配得上自己所受的苦,你要對自己負責。


03


相信大家對這張照片非常熟悉:


《奪冠》刷屏:我們終其一生不過是走上那條名為“找到自己”的路


賽場霸氣十足,是我們對朱婷最深刻的印象。


但是這樣的朱婷,卻並非一日煉成的。


可以這樣說,如果不是伯樂的出現,朱婷這匹千里馬最高光的時刻,可能就只定格在河南省隊。


2011年,河南隊和郎平執教的恆大女排在比賽中相遇。


雖然朱婷還是一個“小孩”,可郎平卻從這個小姑娘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2013年4月,郎平執掌中國女排的帥印,朱婷的名字赫然出現在國家隊集訓名單中。


彼時,朱婷剛滿18歲。


而郎平入選國家隊那一年,也才18。


彷彿穿越時空的相遇,那一刻或許沒有人會意識到,“鐵榔頭”的接力棒就這樣交接到了朱婷手中。


《奪冠》刷屏:我們終其一生不過是走上那條名為“找到自己”的路

“其實第一年我寫名單的時候,我就寫了朱婷,賴指導都不知道朱婷是誰。


我說這個小孩我在甲A執教恆大的時候見過,特有天賦,但就是特別軟,我說我年輕的時候也特別軟。”


軟!


可能你沒有想過這是郎平對自己年輕時候的評價,也不會把這個字和現任的中國女排第一人聯繫在一起。


電影中,鞏俐飾演的郎平和朱婷,本色演出了一段非常精彩的對手戲。


朱婷一出場,就是一個“悶葫蘆”。她總是沉默無語,迷失在球場上。

無論郎平怎麼調動情緒,朱婷連大喊一聲的能量都爆發不出來。


於是這才有了文章開頭那一幕師徒“衝突”。


《奪冠》刷屏:我們終其一生不過是走上那條名為“找到自己”的路

做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沒有人必須成為誰,就像最初的郎平,她的“目標”是美國女排明星海曼。她要比海曼跳的更高,但是整個職業生涯她都沒能做到。


但是郎平卻取得了遠超海曼的成就。


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戰勝日本隊,獲得世界女排大賽冠軍後,海曼走到郎平面前,表現出對她的尊敬。


我想,那一刻郎平應該是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她沒能成為海曼,但是她卻成為了最好的郎平。


《奪冠》刷屏:我們終其一生不過是走上那條名為“找到自己”的路

沒有一顆鑽石能天生閃耀四方,它需要淬鍊、打磨。而每一個人打磨的經歷,就是一段尋找自己的旅程。


在郎平的激勵下,朱婷僅用了不到4年時間,就成為萬眾矚目的體壇明星,每每出場,勢不可擋,彷彿君臨天下俯瞰眾生。


亞運會上,她率領中國女排3:0戰勝泰國隊,一個人就砍下了26分。


2014年女排世錦賽最佳主攻。


2015年女排世界盃MVP。


2013年開始,由她帶領的中國女排,總是一路連勝,有時甚至打到對手心理防線崩潰……


《奪冠》刷屏:我們終其一生不過是走上那條名為“找到自己”的路

國外電視臺曾這樣評價她:


沒人能防住朱婷,有朱婷的中國女排,短期內看不到任何可以戰勝的希望。


現在的朱婷不僅是全球職業聯賽MVP、最佳主攻,還連續三年蟬聯World of Volley最佳女排運動員。


如今縱橫在歐洲賽場上的她,年薪已高達110萬歐元……


這樣的成就早已經追平了自己的恩師郎平,國際排聯官網都史無前例的盛讚她為“超級球星”、“不可思議的力量”……


亦舒說:“我們都是自己的歸宿。”


你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會成就什麼樣的人生。


很多人都想過改變自己,但真正做到的並不多。所以大部分人都活得平庸俗套,因為只有敢想敢做的人生才精彩。


《奪冠》刷屏:我們終其一生不過是走上那條名為“找到自己”的路


04


電影《奪冠》的最後,面對強大的巴西隊,賽前動員的時候,每一個女排隊員都滿含熱淚。

而其中哭得最兇的那個就是朱婷,因為郎平給她發了一條短信:


“朱婷,我的徒弟遍佈世界各地,你我能夠成為師徒是一件很幸運的事。如今大戰當前,我相信你,你也要相信自己,站在球場上你就是最好的,最棒的。”


郎平的肯定,也是告訴朱婷,她已經找到了最好的自己。


《奪冠》刷屏:我們終其一生不過是走上那條名為“找到自己”的路

世間紛紛擾擾,很多人都在尋找自己想成為的人,但唯獨忽略了自己。


我們總是抱怨上帝關上的那扇門,卻忘記了自己本可以推開一扇窗。


很喜歡2016年裡約奧運會奪冠後,郎平回答記者“女排精神是什麼”的那段話:


“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


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


人生不是一定會贏,而是要努力去贏。”


有人說“女排精神”已經不適應這個時代了,但是就像郎平說的那樣真正的女排精神,不只是在賽場上奪冠,更是一種努力生活的態度。


所以在電影裡面,我們看到郎平一次又一次地要求隊員們去找尋“真正的自己”。


沒有什麼可以保證你的選擇,這輩子一定能實現。


所以,你只能選擇對自己誠懇。


在人生這條路上,我們每個人,都欠自己一場奪冠。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