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這首證道歌,包含全部佛法。背下證道歌,受用一生!

南懷瑾老師:這首證道歌,包含全部佛法。修行要背下證道歌,一生受用不盡!李淵回按,文化,國學,儒釋道,佛法

南懷瑾老師:這首證道歌,包含全部佛法。背下證道歌,受用一生!

南師曰:

唐代六祖的弟子——永嘉大師,這和尚年紀很輕,不過,他先學天台宗的大止觀,看了《維摩經》而大徹大悟。後來見六祖之後,作了一首《證道歌》,全部的佛法都包括在裡面。


南懷瑾老師:這首證道歌,包含全部佛法。背下證道歌,受用一生!

淵回按:

永嘉也就是現在的溫州。永嘉大師和我們南懷瑾老師是同鄉。並且永嘉大師是六祖慧能的禪宗法嗣。法四是佛家的一個專用語,簡單就說就是六祖慧能的繼承人吧!


永嘉大師,對我們禪宗稱為第34代,真覺禪師,他的法名叫作玄覺,名號叫做明道。


永嘉大師也是幼年就出家了!剛開始學的天台宗,也是遍學佛學的所有經典。後來他就精研止觀圓通法門,然後就直接自己悟道了。隨後就由六祖慧能印證。這些在六祖壇經的機緣品都有記載,大家可以去閱讀研究。


可以說,永嘉大師是非常厲害的。是和南懷瑾老師這種類似的大修行人!因為讀過楞嚴經,我們都知道禪宗的開悟是非常麻煩的。這種悟是求不來的,是看我們的往生因緣的。大家可以看楞嚴經可能會非常清楚:


楞嚴經:說法弄音文,開悟先成者。


佛家的觀點就是:這些能夠在這一生開悟成就的人,都是有非常深厚的因緣的。他們在之前就已經成就了。不過是發願再來,回來度眾生的。


大家學科學的青年,可能這個可能會不太理解。淵回認為可以暫時保持一個存疑的態度,不過佛家的理論確實是這樣認為的。

南懷瑾老師:這首證道歌,包含全部佛法。背下證道歌,受用一生!

永嘉大師證道歌: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陰浮雲空去來,三毒水泡虛出沒。……

南懷瑾老師:這首證道歌,包含全部佛法。背下證道歌,受用一生!

南師曰:

悟了道的人,那真是閒道人,心中無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用心去除妄想,這不是妄想嗎?想求一個真如境界,這不是妄想嗎?

妄想本空,用不著你去除。所以說“不除妄想不求真”。無明,我們念頭妄想都是無明,那個能起無明的是什麼?就是佛性。這個幻化空身就是法身。不要另外找。“法身覺了無一物”,什麼是法身?本來空空洞洞,什麼都沒有,就是自性法身。你要是有個空空洞洞,那已經是有了。“本源自性天真佛”,這個就是佛,心即是佛。“五陰浮雲空去來”,你懂了這個以後,身心的色受想行識,如空中浮雲,就不怕妄念來了,不怕五陰了。貪嗔痴這三毒,不要去跟隨它,它本來是沒有東西的,所以說“三毒水泡虛出沒”。

這一篇文字真好,比《金剛經》、《般若經》什麼經典都好。所以說禪宗把真正的佛法心要,變成中國文化的佛法。我這麼一講,等於說了半部經。再講一段永嘉的《證道歌》聽聽吧!

南懷瑾老師:這首證道歌,包含全部佛法。背下證道歌,受用一生!

淵回按:


大家切記,不可拿這句話來攻擊南懷瑾老師,或者是誤解南懷瑾老師的意思。

說這篇文字也就是永嘉大師的證道歌,比《金剛經》,《般若經》什麼經典都好,是相對而言的。

淵回認為,南師這裡只是為了讓我們重視,這個證道歌。不讓我們把這麼一個寶貴的東西給匆匆忽略了。

佛經還是佛經,弟子們的論述,終究還是弟子們的論述。佛家四不依,依經不依論的,這個原則還是不能動搖的。

南懷瑾老師:這首證道歌,包含全部佛法。背下證道歌,受用一生!

南師曰:

“真不立,妄本空,有無俱遣不空空。”“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還須償宿債。”

不要去求一個道,真也不要執著。妄想本來是空的嘛!有也好,無也好,兩方面都排遣掉,都不管,有無兩頭都放掉。也不要去求一個空,自然就空了。“真不立,妄本空,有無俱遣不空空。”這樣念起來,比念《金剛經》、《般若經》都舒服。

“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還須償宿債。”人生過去現在未來都是前生的欠帳,欠帳就要還帳,還了業債就本來空,還未了的時候,就面對現實,還債去。

希望你們把《證道歌》都背下來,一輩子受用不盡。萬一你們一個人上山住茅棚,什麼經典都不能帶時,只要把《證道歌》背熟了,就夠你用功了,就夠你成佛了。

——李淵回摘自南懷瑾老師《習禪錄影》

南懷瑾老師:這首證道歌,包含全部佛法。背下證道歌,受用一生!

文內淵回原創部分只做拋磚引玉,不足為論,只做參考。淵回原創部分淵回負責,且保留原創部分版權。若要分享,請不要更改其中的內容,以免造成誤解。還是建議,大家要以南懷瑾老師開示作為標準!


深淵之靜水,迴流而勇進。我是李淵回,持續輸出儒釋道傳統文化等相關內容,為保衛傳統文化而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這些內容有幫助的話,歡迎點贊,收藏,轉發。讓有限的內容發揮無限的作用,去幫助更多的人吧!李淵回,合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