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魯智深吃狗肉的時代,大宋正經歷禁食狗肉的風波

貢子曰:一個熱愛讀書且認真讀書的頭條號!讀水滸系列第043期

歡迎各位朋友交流讀書心得,我們一起讀書!

引言:《水滸傳》中的好漢們都是食量大如牛的存在,並且他們都不是什麼素食主義者,用花和尚魯智深的話就是:"不忌葷酒,遮莫什麼渾清白酒,都不揀選;牛肉狗肉,但有便吃。"

在五臺山當了和尚的魯智深也沒有戒了葷腥,經常偷偷跑下山喝酒吃肉。在村邊的一個小酒館裡,他聞到了狗肉的香味,原來店家的砂鍋里正煮著狗肉,他立刻要了半隻,就著蒜泥,一口狗肉,一口白酒,吃得那叫一個香。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古人誠不我欺啊。


你可能不知道,魯智深吃狗肉的時代,大宋正經歷禁食狗肉的風波

連環畫中魯智深吃狗肉情節

令人奇怪的是,在這之後就沒有梁山英雄吃狗肉的記載了,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在我國吃狗肉究竟有怎樣的歷史呢?

狗肉:曾經上得了席面的貴族食品

在我國古代,狗與馬、牛、羊、豬、雞並列為六畜。作為六畜之一的狗,自然也是人們餐桌上的美食。當然也並非所有的狗都是供人們食用的,在《禮記·少儀》中就歸納了商周時期狗的分類,"一曰守犬,守禦田宅舍也;二曰田犬,田獵所用也;三曰食犬,充庖廚庶羞也。"

從這段記載中我們不難看出當時有有專門用來食用的犬類,但是並不是誰都能吃得起狗肉的,狗肉在當時可是珍品,只有士大夫階層以上的人才能享用。

據《禮記·月令》記載:"孟秋之月……天子食麻與犬",到了秋天周天子就開始進食狗肉以達到滋補的目的。在周代宮廷宴上有一道菜位列八珍之一,它叫肝膋,這道菜就是將狗肝放在網上,然後塗抹豬油,用炭火炙烤而成的。

你可能不知道,魯智深吃狗肉的時代,大宋正經歷禁食狗肉的風波

周天子宴席上的八珍之一肝膋

可見狗肉在周天子的食譜中絕對是不可缺少的,這麼好吃的東西自然不能獨享,在祭祀祖先的時候,狗肉也是必不可少的,所謂"大祭祀,奉犬牲",說的正是這個道理。我們現在使用的簡體字"獻",繁體寫作"獻",從這個字我們至少可以得出兩點結論:用犬貢獻(祭祀);將"獻"字分割,左下角"鬲"是陶製炊具,意味著用陶器煮狗肉吃。

春秋時期的越王勾踐,為了鼓勵生育還制定了這樣的政策:生男孩,獎勵兩壺酒一條狗,生女孩,獎勵兩壺酒,一頭小豬。可見在當時狗要比豬珍貴地多。

到了秦漢之際,食狗之風大盛,據桓寬的《鹽鐵論》記載:"中者南居當路,水上雲臺,屠羊殺狗,鼓瑟吹笙",可見狗肉已經從貴族的餐桌走向了中產階級的餐桌。

劉邦的小弟舞陽侯樊噲年輕時就以屠狗為業,喜食狗肉的劉邦當時還只是一個亭長。後來,殺狗的樊噲輔佐吃狗的劉邦共同反秦,成就了一番霸業。直到今天,在二人的老家徐州沛縣還流傳著一道叫"沛公狗肉"的名菜。

你可能不知道,魯智深吃狗肉的時代,大宋正經歷禁食狗肉的風波

以屠狗為業的舞陽侯樊噲

當時的人不但吃狗肉,還在做狗肉上下足了功夫,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簡書上就記載了好幾種狗肉做法,其中就包括犬羹、犬脅炙、犬肝炙等。

唐宋以後,狗肉逐漸"上不了席面"

到了隋唐以後,隨著北方少數民族入住中原,飲食結構和習慣上發生了一些變化,這裡面就包含對狗肉的態度。北方少數民族以遊牧為主,獵犬在他們那裡就顯得尤為珍貴,很多少數民族是不吃狗肉的。

此外,豬、羊的養殖也逐漸有了規模,他們成了餐桌上的新寵,這才有了李白詩歌中的"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豪邁。此時的狗搖身一變由"食物"變成了"寵物",在很多唐代的仕女圖中都能看到宮廷貴婦們逗狗的場景。

你可能不知道,魯智深吃狗肉的時代,大宋正經歷禁食狗肉的風波

唐代仕女圖局部,貴婦在逗狗

但是,這一時期的人們也不是不吃狗肉的,吃狗肉的人主要在南方(原來吃狗肉的人在戰亂期間南遷,把這一習俗也遷到了南方)。在嶺南地區,人們習慣把稱狗肉為"香肉",並且留有"

冬至魚生,夏至狗肉"的習俗。

到了宋朝後,狗肉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在士大夫階層甚至出現了抵制狗肉的現象。在他們的正式宴席上是不允許出現狗肉的,如果出現了,則是不合禮儀,這一時期,開始出現"狗肉不上席"的說法。

宋神宗年間,大文豪蘇軾出任徐州太守,(前文我們說過,徐州至今還有一道叫"沛公狗肉"的名菜),在一次官方宴會上蘇軾看到餐桌上有狗肉,覺得非常不可思議,蘇軾就問當地官員為什麼要屠狗設宴,對方回答說,法律並不禁止殺狗,沒什麼大驚小怪的。

蘇軾揪著不放詰問道:殺狗設宴符合禮儀嗎?當地的官員用《禮記》中的:"烹狗於東方,乃不禁。"這句話來告知蘇軾這並不違背禮制。蘇軾聽完並不滿意,先後用賓客之牛角尺的典故和孔子主張埋葬死掉的狗的典故來否定那個官員的說法。

你可能不知道,魯智深吃狗肉的時代,大宋正經歷禁食狗肉的風波

蘇軾

美食家蘇東坡也有不吃的肉那就是狗肉,可能在他和那些士大夫心中,狗肉始終是低賤的代表。

宋人還常常將屠狗食狗的習慣跟黑社會的生活聯繫在一起。如宋人記載說,宣城縣境內,"十里間有聚落,皆亡賴惡子及不逞宗室嘯集,屠牛殺狗,釀私酒,鑄毛錢,造楮幣,凡違禁害人之事,靡所不有。"這些不法之徒嘯聚在一處,屠牛殺狗,釀造私酒,偽造假鈔,乾的都是違禁的事情。宰殺牛狗吃其肉,成了黑社會生活方式的標誌之一。出自吳鉤《生活在宋朝》

儘管如此,當時的北宋官方並沒有明令要求人們禁食狗肉,直到魯智深吃狗肉的宋徽宗年間。據《曲消舊聞》記載:"崇寧初,範致虛上方'十二宮神,狗居戌位,為陛下本命。今京師有屠狗為業者,宜行禁止。'"

範致虛的馬屁拍得極其到位,宋徽宗聽後,欣然應允,並且大筆一揮發下詔書明令天下禁止殺狗。範致虛也得到了豐厚的賞賜。其實想想好在宋徽宗屬狗,若是屬豬或者羊、雞一類的話,恐怕百姓們的餐桌就慘淡了。

禁令一下,舉國譁然,不但老饕們失去了一道美味,而且一些以屠狗為業的人也面臨失業的風險,當時的太學生們帶頭抗議,並且對皇帝發出詰難:

朝廷事事紹述熙豐,神宗生戊子年,而當年未聞禁畜貓也。


你可能不知道,魯智深吃狗肉的時代,大宋正經歷禁食狗肉的風波

禁食狗肉的皇帝,宋徽宗

意思是筆下您即位以來,一直以父親宋神宗為榜樣,宋神宗是戊子鼠年出生的,但是並沒有因此就明令天下不準養貓,您怎麼就不學習先皇的大度呢?讀書人就是厲害,話能說到點子上。

由於政府明令禁止食用狗肉,民間又有狗肉的需求,所以在一些狗肉的攤位上就開始懸掛起了羊頭,以掩人耳目,但是所售賣的依然是狗肉。在宋徽宗及以後的宋代文學作品中"掛羊頭賣狗肉"這個詞語的出現頻率就逐漸增多了起來。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反應北宋生活的《水滸傳》中,好漢們對著牛肉、雞肉、鵝肉,甚至人肉大快朵頤的時候,卻很少染指狗肉。當然,士大夫們不屑一顧的狗肉,也只有魯智深在這樣的豪傑之士才能大快朵頤了。這樣的美味也只有在民間才流行。

你可能不知道,魯智深吃狗肉的時代,大宋正經歷禁食狗肉的風波

喜歡狗肉的花和尚魯智深

值得一提的是,在禁止吃狗肉這件事情上,宗教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佛教和道教的共同禁忌是五葷三厭,三厭之中的地厭就是狗,所以很多信仰佛教、道教的人自然就不吃狗肉了。

到了元明清三代,關於吃狗肉的並沒有明確的禁止,倒是入主中原的滿族人忌食狗肉。在民間依然流行吃狗肉,著名的詩人、畫家鄭板橋就是其中一個,請別人吃飯的時候往往只是“狗肉一盤,老酒一壺”。到現在,坊間還流傳著他和狗肉的故事。

到了民國時期,一些省份出於健康因素考慮,推出了禁食狗肉的法令:狗肉燥烈,對於衛生,極為不合""宰食狗肉,向幹禁例"。

直到今天,狗肉依然沒有離開中國人的餐桌,仍有一部分人喜歡吃狗肉……

結語:中國有句俗話說得好:聞得狗肉香,神仙也跳牆。可能只有吃過狗肉的人才明白箇中道理吧。關於吃狗肉這件事我很喜歡梁實秋和汪曾祺兩位老饕的說法:

殺肥狗與宰肥豬、宰肥羊無異,我看不出其間有什麼文明與野蠻之別。有人不吃豬肉,有人不吃羊肉,有人不吃狗肉,各隨其便,犯不著橫眉怒目。(梁實秋《雅舍談吃》)

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都去嚐嚐。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應該這樣。(汪曾祺《活著多好啊》)

參考書目:吳 鉤《生活在宋朝》

梁實秋《雅舍談吃》


對於食狗您是什麼態度呢? 單選

0

0%

喜歡,滋補細膩

0

0%

可以接受,偶爾吃一次無妨

0

0%

拒絕,殘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