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流超百萬、車流超10萬,商圈、汽車銷售均破億!兩江新區五一小長假迎消費熱潮

今年五一“小長假”,惠購兩江·重慶兩江新區首屆消費節正式啟動,兩江新區以領導直播帶貨、發放千萬消費券、舉辦線上線下多場活動等方式,為文旅商貿行業注入了強勁動能,在遊客、市民中掀起了一場到兩江“買買買”“購購購”的消費熱潮。5月6日,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從兩江新區獲悉,據初步統計,兩江新區小長假期間各大商業綜合體,客流量超100萬,車流量超10萬,營業額超1.5億元 ,汽車銷售超1億元。

客流超百萬、車流超10萬,商圈、汽車銷售均破億!兩江新區五一小長假迎消費熱潮

帶動消費比例達1:7

消費券讓市民享實惠

“五一節當天我就定了早上9點50分的鬧鐘,消費券10點一開搶,我就搶到了。”5月5日中午,家住兩江新區鴛鴦街道保利高爾夫小區的程女士帶上家人,來到家附近的一家火鍋店,準備用掉搶到的消費券。

程女士說,自己對火鍋情有獨鍾,但是這次疫情給市民消費帶來了一定影響。“兩江新區發放消費券就是很好的嘗試。”程女士認為,惠購兩江·重慶兩江新區首屆消費節一方面讓消費者實實在在享受了實惠,另一方面有助於釋放消費潛力,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社會平穩發展。

記者瞭解到,自兩江新區首次發放消費券以來,直接帶動消費比例達1:7,為消費市場增添了動能。

值得市民注意的是,5月15日上午10:00和5月29日上午10:00,兩江新區還將發放兩批消費券,市民可定好鬧鐘準時開搶。

“組合拳”刺激商貿市場回暖

多個賣場單日銷售額破紀錄

“把門店開到兩江新區,現在來看,是蘇寧集團做的又一個成功的決定。”5月5日,位於兩江新區的蘇寧易購廣場傳來好消息,重慶蘇寧開發總監任莉表示,從4月30日開業至今,蘇寧銷售額已經超200%目標完成。

任莉表示,從商品的銷售情況來看,家電產品受到遊客的青睞,特別是某品牌的一款吸塵器,開業兩天單款產品營銷額就超20萬。“從消費能力來分析,到兩江新區蘇寧店的消費者基本上屬於中高端消費人群,具有一定的購買力。”

“蘇寧大賣,離不開兩江新區為刺激商貿文旅消費打出的一系列‘組合拳’。”任莉特別談到,這為蘇寧兩江新區店打開了在兩江、重慶甚至全國的知名度。此外,線上發放的千萬消費券也發揮了“催化劑”的作用,起到了引導遊客到店消費的積極作用,“遊客到店後,基本上沒有空手而歸。”

5折特價、滿購送華為P40手機、換新補千元以及12期免息……在京東超級體驗店,五一當天,京東超體到店人數超2.8萬人,單日銷售金額突破1400萬元,打破了銷售記錄。

除了蘇寧、京東,以砂之船.奧萊、宜家家居等為代表的專業賣場,以愛琴海購物廣場為代表的商業綜合體多點開花。

“雲逛店”在線直播……

“三線”引導新零售模式

兩江新區現代服務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五一小長假,兩江新區商貿領域能夠迅速崛起,以線上管理線上業態線上服務“三線”為導向的服務新業態新模式,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記者注意到,通過線上來吸引市民在網上下單購物,頗受消費者追捧,已經成為兩江新區各大賣場必備的一種新零售方式。

砂之船.奧萊打造的超級直播間每天進行著大力度促銷直播,推出優質品牌秒殺款、特推款,線上、線下互動購物,為消費者提升購物體驗;蘇寧線上直播購物間,各種熱銷的小家電類產品吸引著網友不斷下單;京東打造的“雲逛店”,通過年輕化、潮流化的主播和明星達人導購,多個大品牌的聯合促銷,實現了趣味式帶貨、體驗式種草,引領了體驗式直播新的潮流……

新的商業業態為兩江新區消費市場的復甦和反彈提供了堅實砝碼。僅從砂之船.奧萊來看,數據顯示,僅在5月4日當天,賣場營收額同比去年就提升了400萬元。

相關新聞

兩江新區一季度商品銷售額達250億元

來自兩江新區消息稱,一季度,兩江新區“線上經濟”增長迅猛,線上法人企業網上商品銷售額達250億元、同比增長76%;信息服務業龍頭企業萬塘技術實現營收38億元,增長近2.7倍,對實體經濟起到了明顯止緩作用,一季度直管區社零總額和商品銷售額相較一到二月下滑明顯收窄。

“線上服務”不斷創新,採取“屏對屏、雲相連”的形式,創新招商引資談判方式,收到良好效果,一季度直管區簽約項目47個,合同投資額456.4億元,居全市第一。其中,投資10億元及以上的項目15個,佔合同投資總額的84.8%。“線上管理”逐步覆蓋,新區已經出臺總部貿易、跨境電商專項扶持政策,大力推動援企促消費系列舉措,對限上汽車銷售企業補貼實施“日日統計、週週兌現",按照“疫情防控期”和“常態運行期”精準制定《兩江新區促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暫行辦法》;會展、科技金融、企業上市也即將出臺扶持辦法。

同時,深入推進國家服務貿易新一輪試點,落實金融科技試點各項任務,加快“促進長江上游金融中心、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夜間經濟發展、‘三線經濟’”等戰略研究,科學編制現代服務業發展“十四五”專項規劃。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嚴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