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落木蕭蕭,天地枯淡,而楊萬里筆下的深秋有何特點?

本文乃“logo三月哦”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春回大地,千山萬嶺鬱鬱蔥蔥,蓬蓬勃勃,是生意盎然之美;秋臨人間,漫山遍野山風吹拂,落葉紛飛,是枯寂蕭瑟之美。一般而言,讚美春天,歌詠山林者多,垂青殘秋,情寄枯葉者少。但是宋代詩人楊萬里偏偏崇尚枯淡蕭索,其詩《晚風寒林》就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晚秋山林美景圖,也給我們展示了一種有靈有性的生命情懷。詩歌如此寫道:樹無一葉萬梢枯,活底秋江水墨圖。章自寒林俱淡筆,卻將深墨點棲烏。題日“晚風寒林”,依筆者讀詩的敏感,這個“風”吹得很有意味,當是秋風無情,落木蕭蕭,天地枯淡,了無生機。

深秋時節落木蕭蕭,天地枯淡,而楊萬里筆下的深秋有何特點?

秋風無情,落木蕭蕭

“寒”字突出了由外至內的感覺,表面而言,說秋風寒涼,天氣冷清,給人以凜列冷峻之感,深層而論,詩人內心寒涼,意有不快,逢秋寂寥,臨風悲嘆。但是,詩人似乎和經驗、和傳統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他筆下的秋,枯淡之中顯性靈,冷寂之中見生機。先是大筆一揮,整體勾勒。千山萬嶺,連綿起伏,茫茫蒼蒼;幹林萬樹,疏疏落落,空空蕩蕩,不見一片樹葉生機勃勃,不見一根枝丫油光碧綠,萬木枯落,萬樹無聲,滿目蕭疏,滿心肅穆。但是,春秋代序,物換星移,草木榮枯,自有其道,這萬木枯落,不也正寓示著來年的枯枝吐芽嗎?

深秋時節落木蕭蕭,天地枯淡,而楊萬里筆下的深秋有何特點?

萬木枯落

這沉寂無聲不也隱藏著來年的鳥語喧譁嗎?有道是,生死存亡,正反相生。樹之枯到極至,即將迎來抽枝吐芽,旺盛生長的春天。從冷酷無情的秋風中,我們聞到了春的芬芳;從疏疏落落的秋山中,我們讀到了春的活力;從靜靜流淌的小溪中,我們看到了春的脈動。詩人不悲觀,詩人對自然風物的變化,對四季輪迴,有深刻的體味和認知,因此,他認為,呈現在眼前的不只是枯淡蕭索,毫無生機的深秋圖,更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一幅水墨秋江圖,疏朗,明淨,高遠,清新,讓人心曠神怡,讓人寧靜明朗。

深秋時節落木蕭蕭,天地枯淡,而楊萬里筆下的深秋有何特點?

秋江

讀秋山無語讓內心沉靜,讀秋空高遠讓心胸開闊,讀秋林枯瘦讓心靈堅強,讀秋江明淨讓心思清晰,讀秋風冷峻讓頭腦清醒,讀秋色明麗讓心靈快樂。秋與心通,人與物諧,只要心中有秋,心中有自然,無處不是風光,無處不蘊詩意。楊萬里於萬山蕭瑟當中讀到了清美,於萬木蕭蕭中看到了生機。晚風秋林,實在是一幅滲透情思,點染詩意的優美畫圖。如果說詩歌前面兩句的描寫是粗筆勾勒,淡墨點染的話,那麼詩歌三、四兩句則側重於濃墨重彩,精筆細描。你看,詩人描寫了什麼?大自然真是一位丹青能手,機心妙趣,盡顯於秋。

深秋時節落木蕭蕭,天地枯淡,而楊萬里筆下的深秋有何特點?

晚風秋林

滿山寒林,落盡枯葉,疏朗清晰,這是淡筆;林梢棲鴉,通體漆黑,分外打眼,這是濃墨。鴉非不美,它的瘦硬冷峻,它的飛鳴聒噪,它的輕盈靈巧,都給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得到,一幅畫,如果全是荒山禿嶺,黃葉枯枝,不見一條溪水,不見一片綠時,不見一隻飛鴉,不見一個人影,那麼,畫是機械寫實,缺乏生機,缺乏靈性,缺乏意趣;相反,有了點點寒鴉,有了寒鴉的飛翔鳴叫,有了寒鴉的靈動活潑,畫境全活、山林全動了,彷彿呈現於我們眼前的不是一幅畫,不是一首詩,而是一座山林。

深秋時節落木蕭蕭,天地枯淡,而楊萬里筆下的深秋有何特點?

荒山禿嶺

我們看得見落葉紛飛,寒鴉起落,聽得見山風瑟瑟,寒鴉鳴叫,我們分明看到了屬於深秋的生機和性靈,深秋不再寒冷、落寞。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傳統詩詞文化當中,寒鴉代表的往往是不祥,險厄,陰冷,恐懼,但是,在這首詩裡,卻是生機活力的寫照,秋山有靈的顯示。一首寫景詩能夠打動人心,不是因為它的描寫多麼逼真細緻,也不是因為它的語言多麼生動華麗。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做到繪形傳神,有靈有性,寫出景物的性格來,寫出景物的意趣來。這首小詩就讓我們讀到了秋的枯淡蕭索,更讀到了秋的生機妙趣,枯寂的山林孕育著希望,不祥的烏鴉承載著活力,這就是楊萬里詩歌匠心獨具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