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為何敢赴“鴻門宴”,原來已經看清一切,項羽失敗不是偶然

導讀:歷史是必然的選擇結果

歷史的前進方向是某些事情發展的必然結果,還是因為某一件事偶然發生的概率,如果歷史可以重來,當事人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而出現不一樣的結果嗎?

在剛剛建立起來的大秦帝國,結束了長達數百年的紛爭戰亂,按理應該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啟,大秦的輝煌會更加光芒久遠才對。然而短短14年就消亡了。

劉邦為何敢赴“鴻門宴”,原來已經看清一切,項羽失敗不是偶然

大秦帝國劇照

這是因為秦國長久以來的運道昌盛,才有歷代的國君賢明,必然的結果就是到此氣數已盡。還是因為偶然的一場暴雨,讓誤工的兩人引出了反抗的浪潮而結束了秦國的輝煌。

顯然必然的因素才是歷史的演變機制,正是因為一統天下後的秦始皇再無對手,才導致了暴政的出現,才有了民不聊生各地揭竿而起。而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兩股勢力,有一次上演了歷史的抉擇。

劉邦為何敢赴“鴻門宴”,原來已經看清一切,項羽失敗不是偶然

陳勝吳廣油畫

決定成名的是個人能力,決定成功的是組織能力

前期佔盡優勢的項羽和出身低微的市井之人,如此懸殊的差距,最後的結果卻正好相反,這又是必然的結果,還是偶然的事件。如果那一場鴻門聚會,項羽選擇下了手,歷史會否就此改變

年輕的項羽遇上老謀的劉邦,最後證明了“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即使武力、財力、勢力,項羽都比人家強,但是在劉邦面前項羽就還是個孩子。這才敢義無反顧的前往赴宴,料定了只是有驚無險。

劉邦為何敢赴“鴻門宴”,原來已經看清一切,項羽失敗不是偶然

鴻門宴劇照

對於項羽來說,確實是年輕才俊的人物,二十出頭就已是諸侯上將軍,名聲大噪,而此時的劉邦已人到中年,還不過是一個小小的亭長。所謂四十不惑,這個年紀的劉邦雖然在實力各方面完全落後,但是其人生閱歷和為人處世卻在無形中和項羽拉開了巨大的差距

從這方面來說劉邦最終能夠瀛得天下,似乎也是註定的必然結局。畢竟霸業的成就不是單靠一個人的能力就能實現,需要無數的人的幫忙支持。而劉邦就是一個會識人用人的人,身邊網羅了眾多的人才。

而項羽更多的是自身的實力,身邊缺少人員輔佐,唯一的厲害可用之人范增,還因為劉邦的離間而對其心生懷疑。這樣一對比,隨著時間的推遲,項羽失敗定是必然的結果。

劉邦為何敢赴“鴻門宴”,原來已經看清一切,項羽失敗不是偶然

劉邦劇照

已經限定的條件,選擇的不同,結果未必不同

再回過頭來說下鴻門宴,項羽為什麼沒有殺了劉邦,真的是項羽心軟嗎?能夠毫不猶豫斬殺宋義,為了奪權可以屠盡百人,這樣的項羽怎麼可能會因為心軟而放過一人。

因為項羽明白,殺了劉邦對自己的現狀只會更加不利,此時的項羽雖為諸侯盟主,但名義上和劉邦一樣都是屬於楚懷王的旗下。

對於整個天下格局,項羽也不過是一個大一點的諸侯,還並沒有完全吞併其他勢力的實力。如果他殺了劉邦,勢必導致其他諸侯人人自危,引發他們的過激反應,群體性針對項羽。

劉邦為何敢赴“鴻門宴”,原來已經看清一切,項羽失敗不是偶然

楚漢劇照

再者劉邦此人工於心計,主動獻寶請罪,並將所有功勞和稱王的資格相讓於項羽,而且凡事做的滴水不落,讓項羽找不到殺他的理由,如果貿然殺之的話,必然會讓項羽威望受損,成為眾矢之的。更會引起劉軍的反擊,而讓其諸侯勢力坐收漁翁之利。

因此項羽殺與不殺,影響不了自己最後的結局,殺了劉邦,可能還有另外一個劉邦出現取而代之。也許歷史能給項羽20年的機會或許才有些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