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討厭周圍所有人,是我的問題還是周圍人的問題?

昔日丶憐惜丨


是自己討厭周圍的人,是自己的感受,那就是自己的問題。

我的觀點是,別人不管怎麼樣,那都是別人的事。我們控制不了,也不會讓別人的錯誤來影響自己。

所以要打破傳統思維,受到刺激就要有反應,或逃跑或憤怒。

要有新思維,在逃跑和憤怒之間有一個空間是選擇,自己去積極主動的選擇,做出選擇就是自己主動承擔責任。不是被動的承受,是一個受害者。

當改變這個思維以後,面對問題以後,首先要去主動選擇,衡量利弊,再有什麼責任都要自己承擔。

做出選擇的時候要積極的,不要消極,這樣才會改變。


玉東


“以我觀物,物者皆著我之色彩”,用這句文言來解答問題。

這是有我之境,是用自己的眼光來看事物,所以物都帶有我自己的主觀色彩。

有我之境,是站在作者本人的角度去觀察認識事物,借物抒懷,所以事物全部顯現出作者本人的色彩。

杜甫“春望”中2句,“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感於戰敗的時局,看到花開而潸然淚下,內心惆悵怨恨,聽到鳥鳴而心驚膽戰。將花鳥人格化,有感於國家的分裂、國事的艱難,長安的花鳥都為之落淚驚心。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來寫春天,寫出了事物睹物傷情,用擬人的手法,表達出亡國之悲,離別之悲。人的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以自己的視角觀察世界,你瞭解的世界就帶了你的主觀色彩。

唐代劉禹錫的《秋詞·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自古以來,詩人墨客都悲嘆秋天蕭條,我卻說秋天遠遠勝過春天。秋日晴空萬里,一隻仙鶴排開雲層扶搖直上,便引發我的詩情飛上雲霄。

這首詩一反常調,它以其最大的熱情謳歌了秋天的美好。悲,就成了秋的一種色調,一種情緒;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詩人開篇,即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勝春朝”就是詩人對於秋景最為充分的認可。這種認可,是融入了詩人對秋天的更高層次的思考。

只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事物的時候,事物的一切都隨著我眼睛所看的,輸入腦海裡,然後通過個人經歷加以分析解剖,主觀就這樣出來了。這就是主觀的色彩。很多事情也是這樣的,在經過了自己的主觀情感,一切都已經變得不可理喻。

就如你笑靨如花的照鏡子,鏡中的你明媚陽光;你怒氣沖天的照鏡子,鏡中的你如阿修羅一般。

一首歌中唱道:“風含情,水含笑”,也是同樣的道理。改變心態,與自己和解,看春暖花開,夏花綠葉,可人燦爛。


清一禪言


我覺得是你自身的問題的可能性比較大,以前就聽別人說,如果你身邊有10個人,其中一個人不喜歡你那可能是她的問題。兩個人不喜歡你,也可能是她們的問題。如果是這10個人都不喜歡你,那肯定就是你的問題。同樣反過來也成立。你討厭周圍一兩個人或者幾個人,都說的過去,可能是她們哪方面確實不夠好。但是現在的情況是,你討厭你周圍的所有人,我想不可能她們都有問題吧。有時候人與人相處,也要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替別人想想,往往人與人之間的矛盾,都是因為所站的角度不同而引發的。現在的你在生活中,是不是有哪方面自己不如意,所以心態發生了變化。希望你能儘早調整過來,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