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年譜】1953年-1956年

1953年

1月,清豐縣安裝首臺發電機組,功率1.5千瓦。

3月,濮陽地區國(國營商業)合(供銷合作社)商業實行第一次分工,工業品由國營商業經營,供銷社經營農副產品、農業生產資料。

同月,濮陽縣首次互助代表會議召開。

同月,濮陽縣組織10萬民工,疏浚金堤河、馬頰河、瀦龍河。

8月2日,濮陽地區普降大雨。3日,黃河水猛漲,河水漫灘。受災1296個村、55.4萬人,66.67萬公頃土地減產七成以上,絕收的有2.5萬公頃。其中,濮陽縣最嚴重。

10月,濮陽縣氣象站在子路墳(今市區子路墓祠)設立。

11月,全區貫徹政務院頒佈的《關於實行糧食的計劃收購和計劃供應的命令》、《關於全國實行計劃收購油料的命令》,開始實行糧、油統購統銷制度。此種公糧徵收、糧食統購的政策延續近40年。

12月,新中國建立後,全區進行首次人口普查登記工作。

年底,範縣開始推廣新法接生。

是年,濮(陽)開(封)公路濮陽縣段修築完成。

1954年

1月,《河南省1954年農業稅收執行辦法》公佈,全區實行第三次農業稅收改革。

2月12日,濮陽縣驅逐披著宗教外衣的帝國主義分子隆其化、梅青春出境,其反動組織"天主教聖母軍"被取締。同時,濮陽天主教愛國委員會成立。

2月,濮陽專區第一個國營拖拉機站成立。下設濮陽縣、滑縣兩個機耕隊。

3月至4月,濮陽地區所轄7縣,普遍開展人大代表基層選舉工作。全區選民172.15萬人,佔全區總人口的58.4%,參加選舉的有152.25萬人,佔選民的88.4%。

6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決定撤銷濮陽專區和專員公署。

7月上中旬,濮陽地區所轄濮陽、清豐、南樂等縣首屆人代會相繼召開,選舉產生各縣政府組成人員。選舉出席河南省人代會代表。次年,各縣人民政府改稱縣人民委員會(簡稱"縣人委")。

7月,濮陽專區國合商業實行第二次分工,國營商業負責城鎮,供銷社負責農村。

8月9日,中共濮陽地委發出《關於秋季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指示》。至9月中旬,全區參加互助合作的農戶達到總農戶的72.77%。

8月15日,安陽、濮陽兩專區合併為安陽專區,專署駐安陽市。

9月14日,政務院發佈《關於實行棉花計劃收購的命令》。各縣實行棉花統購、統銷及預購政策。 9月23日,範縣首次推廣雙輪雙鏵犁。

9月25日,濮陽專區正式並人安陽專區。濮陽專區所轄長垣、封丘縣劃歸新鄉專區領導,滑縣、內黃、清豐、南樂、濮陽縣歸安陽專區領導。

9月,全區實行棉花統購和棉布統銷政策,併發放票證(俗稱布票,20世紀80年代初廢止)。

是年,範縣沿黃40多個村莊流行黑熱病。孟窪等村流行麻疹。

是年,濮陽、清豐、南樂等各縣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大量發展。

1955年

1月,境內開始實行戶口登記制度。

3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行新人民幣,新幣與舊幣比價為1:10000。各縣始發新人民幣回收舊人民幣,並將舊幣集中焚燒銷燬。

4月2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加緊整頓糧食統購統銷工作的指示》及《暫行辦法》。各縣相繼開展"三定"(定產、定購、定銷)試點,並推廣實施。

5月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簡稱政協)濮陽縣第一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原濮陽縣各界人民代表常委會撤銷,組成政協濮陽縣常務委員會。

5月20日至8月9日,安陽專署及濮陽等5縣協助中南地質局普查工作組和中央地質部物探隊,進行地下礦物普查工作。濮陽地下發現儲有石油等礦物。

7月,各縣審查干部工作相繼開始,至1957年10月底基本結束。

8月至9月,境內連降暴雨,遭到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馬頰河、衛河、漳河等漫溢決口,造成嚴重水災。

10月,各縣貫徹落實安陽地委《關於開展徹底肅清一切暗藏的反革命分子和其他壞分子的運動計劃》,開展大規模肅反運動。

同月,各縣掀起農業合作化高潮。清豐縣北夏固村試辦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簡稱高級社),土地、牲口等主要生產資料由個體所有變為合作社集體所有。

11月1日,境內開始使用全國通用糧票和河南省流動糧票購買糧食。1993年10月1日,糧票票證制度廢止,糧價全面放開。

【濮陽年譜】1953年-1956年

11月,濮陽縣開始打套筒(管)井,用"解放"牌水車提水灌溉。

同月,濮陽、清豐等縣相繼開始撤區並鄉工作,至1957年結束。

冬,各縣實施國務院發佈的《市、鎮糧食定量供應暫行辦法》、《農村糧食統購統銷暫行辦法》城鎮居民開始使用糧食定量供應憑證--城鎮居民糧食供應證(俗稱"糧本"),購買糧油。

【濮陽年譜】1953年-1956年

是年,各縣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實行義務兵役制。

是年,濮陽、南樂、清豐等縣國家幹部、職工開始實行工資制。

1956年

1月13日,濮陽縣首家由倉上、小堤、後河等11個自然村約7000名農民組成的燈塔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在新習鄉倉上村創立。

【濮陽年譜】1953年-1956年

3月2日,境內農村基本建成電話網(舊式手搖磁石電話、人工插轉機,後多停廢)和廣播網。

3月,濮縣和觀朝縣撤銷,部分區、鄉劃歸範縣。

春,各縣出現小社並大社、初級社轉高級社的熱潮,農業初級社普遍轉為高級社。至10月底,入社農戶佔90%以上,基本完成對個體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4月17日至22日,中共濮陽縣第一次代表會議召開。選舉產生中共濮陽縣第一屆委員會。

6月,範縣第一次使用拖拉機耕地。

6月至8月,境內連降大到暴雨,釀成特大水災。南樂等縣城及1201個村被水圍困月餘,損失嚴重。

7月1日,中共濮陽縣委機關報《濮陽報》創刊。1958年9月改為《濮陽日報》。1962年停刊。

9月25日,各縣貫徹執行河南省委方案,取消中心鄉,合併為大鄉,基本撤銷區建制、工作隊,解決"鄉小社大"等黨政不分、政社不分的混亂現象。

11月,濮陽縣徐鎮鄉長樂亭村初級社的劉雙貴、嶽村鄉(今屬市區)新惠農業社的高春芳出席全國農業勞模大會,受到毛澤東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併合影。

是年,範縣開始引進紅薯火坑育苗技術。小麥播種推廣一尺二寸三腿耬。

是年,各縣基本完成對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除停業者外,全體私營工商業者轉為公私合營或合作店組。

是年,根據國家政務院發佈《關於工資改革的決定》,各縣幹部、職工實行工資等級制,平均工資額增高。濮陽縣職工年平均工資為45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