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男孩都想當“大王”

每個男孩都想當“大王”

男人的天性之一是喜歡競爭,一位研究行為哲學的專家曾說:“一場比賽結束後,你看到一個被打敗的男人在真誠地向對手祝賀,其實在這背後,這個男人想的是下一次如何把他打敗。”

性別賦予男人巨大的能量,這在他們的幼小階段就已經表現出來。在男孩的世界裡,他們就已經有了“大王”的意識,在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時,也更在乎誰是“大王”,“大王”是男孩的行為標準,是男孩內心的競爭對手。每一個男孩都希望能夠做一個“大王”,這種競爭心理促使男孩總想爭第一。

每個男孩都想當“大王”

小剛上初中了,他是一個仗義勇為的男孩,平時結交了不少好朋友,因此很贏得大家的擁護,小夥伴們都愛圍著他轉,這種眾星捧月的感覺讓他很驕傲。

新一屆的班委競選開始了,小剛想競選班長,就鼓動他的朋友們為他拉票。小剛最大的競爭對手是劉新。劉新是個帥小夥,在人際關係上比小剛稍差一點兒,其他各方面都更勝一籌。

每個男孩都想當“大王”

班上許多女同學都很欣賞劉新,把他當作白馬王子。小剛怕自己競選失利,就開始四處散播劉新的壞話,說他是假清高,自私自利,從來都是隻關心自己,不關心同學。

在競選演講時,劉新發言說,如果自己當選班長,會為大家做哪些事。他的真誠態度贏得了全班同學的讚賞和支持,因而獲得了很高的票數。結果,劉新因品學兼優,願意為大家服務,當選班長。

小剛很生氣,他約了一幫朋友趁劉新獨自回家的時候“教訓”了他一頓。雖然受到老師的嚴肅批評,但小剛覺得很解氣。從此,他在學校裡處處和劉新作對。

其實小剛之所以跟劉新過不去,主要是源自想做“大王”的心。幾乎沒有一個男孩不想做“大王”,他們每到一個新環境,比如新班級、新學校,最關心的問題就是,誰是班級裡的班長?誰是學校裡的“大王”?通過觀察和了解“大王”在學校和班級裡的行為,男孩們會漸漸明白,在這裡做“大王”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和“資格”,他們還會暗暗下決心,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夠做“大王”。

每個男孩都想當“大王”

男孩喜歡當“大王”的競爭心理本身沒有錯的。如果父母能夠加以合理的教導和應用,可以促使男孩不斷進步,激勵他們積極向上。但是,如果男孩存在過激和偏執心理,把正當競爭變成了惡意攻擊,甚至採取一些不公正、不正當的手段對付競爭對手,就會發生暴力事件。因為“大王”只有一個,而想當“大王”的男孩卻有很多。那些沒有當上“大王”的男孩容易扭曲競爭心理,在處理同學關係上也容易樹敵。所以,在如何看待同學間的競爭上,父母不要忽視,理所當然地認為男孩就應該這樣。

年紀較小的男孩還不具備準確的判斷力和成熟的人生觀,他們會為了爭第一、做“大王”而展開“鬥爭”,甚至打架、引發暴力事件。一些發生在男孩身上的行為,比如違反規定、觸犯法律都是不正常的競爭心理所致。如果發現男孩的正當競爭心理發生扭曲,父母一定要及時做好引路人,千萬不要讓男孩對競爭產生誤解。

每個男孩都想當“大王”

受到父母良好心理教導的男孩,心理和行為上都顯得比較成熟,他們會把做“大王”的心理變成積極追求進步的力量,靠自己的實力去戰勝別人,真正地做“大王”。而那種為了做“大王”圖一時之快,不計後果的行為,只能給他人造成傷害。男孩有競爭心理是可以理解的,父母應該引導他們走向健康的競爭之路,真正實現“大王”夢。

一旦男孩當了“大王”,他們會成長得更快,做起事來會更全心全力。這有利於男孩的身心成長,能提高他們的責任心和領導力。平時,父母要利用男孩的這種心理,在生活中可以處處滿足他們當“大王”的願望。比如,抽出一個星期的時間,讓男孩體驗一下“當家”的感覺,或者做一做親子角色互換的遊戲,讓孩子做回“男主人”,相信在他們小小的心裡肯定能產生一種“當家做主”的成就感;如果是比較調皮、有壞習慣的男孩,父母可以讓他來當習慣監督員,負責糾正全家人的壞習慣,這樣他在糾正別人壞習慣的同時也一定會偷偷地改掉自己的壞習慣。

每個男孩都想當“大王”

另外,父母還可以在平時與男孩的對話中滿足他們當“大王”的慾望。比如可以問問兒子:“小當家的,我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嗎?”“小當家的,你對這個事情怎麼看,你有什麼意見?”……雖然有時男孩的意見未必合理,大人也不一定採納,但是這樣的問話往往會讓他們感到高興,會覺得自己被尊重和重視。這種做“大王”的美差會讓男孩滿懷對生活的熱情和積極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