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千陽》:在孩子的教育中,最不能忽略的是這兩樣

這是我讀到的卡勒得·胡賽尼的第二本書,前一本是《燦爛千陽》,兩本書都寫到了處於戰爭中的阿富汗生活,令人壓抑又痛苦。這本則是他的處女作。

在看的時候我就在想,他筆下的生活有多少與他本人是重合的呢?後來搜了搜作者資料,的確很多是重合的。文中阿米爾是喀布爾人,作者也是;主人公阿米爾母親是教師,而作者母親也是,只不過父親是外交官不同於書中的富豪;文中阿米爾一家最終定居美國,作者一家也於1980年定居美國;到了美國後無論是書中主人公還是作者家都曾經歷過一段極其貧困的歲月,還有,作者胡賽尼尚在阿富汗時戰爭已經爆發了,他的確經歷了那段痛苦的歲月。算是高度重合了!

如果說《燦爛千陽》以女性的視角寫起,那麼這本處女作則是以兒童,以男性的視角寫起。兩者相比來說,後一本《燦爛千陽》寫到的戰爭內容居多。


《燦爛千陽》:在孩子的教育中,最不能忽略的是這兩樣


既然是作者的處女作,而且風箏是他寫這本書的導火索,那我推測一下作者的寫作路徑:先結合自身視角寫起,風箏是貫穿始終的的一條線,象徵一種形而上的精神,串聯了種族歧視,被侵略和內戰,再摻加進去自己的一些經歷。這本書上市大火以後,那麼第二本書作者跳出現實,以兩個女性的命運為主線寫整個阿富汗人的命運。因此,第二本書裡很少再有作者的影子。

前兩天還跟一個法師聊天說“佛教太包容了!”的確,同樣是伊斯蘭教,同為阿富汗人的圖什普人和哈扎拉人,前者不容後者,在階級地位上前者也遠高於後者,儘管他們信仰同一部《古蘭經》。所不同的是圖什普人信奉遜尼派,哈扎拉人信奉什葉派。就因為這個原因,部分圖什普極端分子就“以安拉之名”清洗種族,殺害哈扎拉人。

故事在這個大背景下展開,主人公阿米爾是血統尊貴且有錢人家出身的圖什普人,而他的玩伴哈桑卻是身份卑賤的哈扎拉人,是僕人阿里的兒子,又是這個家的小僕人,儘管他愛讀書,天資聰慧,但是他沒法受教育,也不被社會所許可。就在亦友亦僕的關係中兩個人慢慢長大。

阿米爾是幸福的,他有著優渥的家境,有著拉辛汗這樣的朋友,有哈桑這麼忠誠的朋友,有自己愛好的文字和書籍相伴,可是他不快樂,因為缺父愛,也因為嫉妒矇蔽了他的心。


《燦爛千陽》:在孩子的教育中,最不能忽略的是這兩樣


哈桑是不幸的,他身份卑微處處被人嘲笑,住著陰暗潮溼的小房子,他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也遭遇了恥辱的一幕,可是他是快樂的,因為阿里不卑不亢給足了他愛,也因為他善良寬厚。

阿米爾因為父親疼愛哈桑而對他懷恨在心,哈桑卻對阿米爾始終忠誠,如他所說:為你,千千萬萬遍。哈桑肯為阿米爾做任何事,阿米爾卻親眼看著哈桑被歹人強姦,因為見死不救,自己無法過心裡那關又無法面對哈桑,所以邪惡的阿米爾設計趕走了阿里和哈桑父子。

故事以悔恨開始,以贖罪和解結束,儘管當事人都已離世。

儘管戰爭摧毀了一些,包括城市、制度、人的人格和尊嚴,但是內在的精神力量無法摧毀。總體來說,阿米爾和哈桑所處的家園黑暗坍塌,但是他們的精神還是形而上的。阿米爾後期的救贖之旅讓人頻頻慨嘆,人生就是個輪迴,看蒼天繞過誰。只不過救贖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當事人也無法一一看到。


《燦爛千陽》:在孩子的教育中,最不能忽略的是這兩樣


讀這本書有幾個體悟:

1. 教給孩子正直和善良是最寶貴的,哈桑是正面例子,阿塞夫是個反面例子。而教又不如以身作則,如文中的阿米爾父親。

2. 不要吝嗇給孩童的,這種愛缺失了一輩子也無法彌補。

3. 不要因掩飾一個錯誤繼而做出千千萬萬個錯誤,及時回頭才是最正確的一條路,因為救贖之路漫長而又痛苦。不懂不願也不屑自我救贖的人除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