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褲子叫做脛衣, 沒有襠部很辣眼睛, 文明坐姿影響至今

古人的褲子叫做脛衣, 沒有襠部很辣眼睛, 文明坐姿影響至今

看見今日頭條上一篇文章,標題是《古人的褲子叫做脛衣, 沒有襠部很辣眼睛》,主要是講秦、漢時期的褲子,“古人的褲子,中間是沒有的,就跟現在的小孩”的開襠褲有些相似。不過,古人的褲子和開襠褲還是有區別的。

古人的褲子叫做脛衣, 沒有襠部很辣眼睛, 文明坐姿影響至今


古人的褲子,尤其是秦、漢時代,是大腰身的褲子,左右兩大片,對疊一下,用腰帶繫上,襠部位置露出不是非常用顯。同時,有身份的男性,外面還要穿袍,女子則穿裙子,走在路上,絕不看不出開襠褲。

古人的褲子叫做脛衣, 沒有襠部很辣眼睛, 文明坐姿影響至今

(箕坐)

這種褲子,早已消失了,但對中華傳統禮儀中的坐姿產生了深遠影響,甚至影響至今。

在秦、漢,箕踞或箕坐,就是極不文明的坐姿。唐代以前,古人往往是席地而坐,坐在席子或坐墊上,不是坐在凳子上的。箕踞或箕坐,坐姿像畚箕,大腿敞開,這是一種極其不禮貌、甚至粗魯、傲慢的坐姿。《史記-刺客列傳》中記載,荊軻刺殺秦王不成,反被秦王拔劍刺中八處,荊軻倒地,敞開雙腿,箕坐在地上,大罵秦王,“秦王復擊(荊)軻,軻被八創。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荊軻用箕踞的坐姿,坐在地上,表達對秦王極其傲視。

席地而坐,兩小腿豎起,或一條小腿豎起,另一條小腿平放,都屬於箕坐,如下圖觀音的坐姿,這是一種不同於華夏文明的坐姿。

古人的褲子叫做脛衣, 沒有襠部很辣眼睛, 文明坐姿影響至今


箕踞或箕坐是一種極不禮貌的坐姿,這種坐姿,容易暴露出隱秘部位,古人的褲子相當於開襠褲,用這種姿勢坐著,極易走光。


古代文明的坐姿,是“跽坐”,樣子有點像跪在地上。挺直腰身,兩腿併攏,跪在地上,古代稱之為“跽”或“長跪”;如果把臀部坐在小腿或腳跟上,那就是“跽坐”,就是一種極文明的坐姿。

古人的褲子叫做脛衣, 沒有襠部很辣眼睛, 文明坐姿影響至今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鴻門宴時,樊噲闖進宴會廳,項王原本是跽坐的,是有禮貌的坐姿,看見樊噲氣勢洶洶闖進來,他立即提高警惕,屁股離開腳後跟,變成“長跪”的樣子,也就是“跽”了,這是一種準備隨時起身的樣子。即“(項)王按劍而跽”。

古人的褲子叫做脛衣, 沒有襠部很辣眼睛, 文明坐姿影響至今


敞開兩腿的箕坐,在現代坐姿中,也不太禮貌,雖然我們都穿上連檔褲和內褲了。古代的“跽坐”似乎不流行了,但跽坐時要求兩腿併攏的坐姿,還是影響主今。


參考書目與引文來源

《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