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手機、查崗、跟蹤、監視都只因太愛你?心理學家:這是執迷愛戀

電影《我想和你好好的》是一部很能引起年輕人共鳴的愛情作品。主要講述了女主人公喵喵為了抓住男友亮亮的心,不斷強迫、威脅對方最後以致分手的故事。

在電影中,喵喵一開始表現的像個完美伴侶。漂亮又氣質,居家又賢惠,讓亮亮直接有了想帶回老家的念頭。然而好景不長,喵喵很快就顯示出了致命的缺點——缺乏安全感。

翻手機、查崗、跟蹤、監視都只因太愛你?心理學家:這是執迷愛戀

為了證明亮亮的愛是唯一的,喵喵開始翻看男友的手機,還各種理由的查崗。甚至還在半夜跟蹤亮亮,在家裡安裝監控。很多時候亮亮都會忍耐,但有時也會崩潰。可每次吵架之後,喵喵都會用跳樓、撞車相威脅,將亮亮挽回身邊。最後亮亮終於受不了,在又一次的吵架中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感受,“我覺得我現在就是個囚犯”。至此兩人的關係也徹底畫上了句號。

生活中像喵喵這樣的戀人大有存在。為了愛可以不顧一切,哪怕用極端手段,也要把對方牢牢拴在身邊,結果只能讓兩個人越走越遠。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將這種愛戀稱之為“執迷”,並在《執迷:如何正常的愛與被愛》一書中做了精闢的解釋。

翻手機、查崗、跟蹤、監視都只因太愛你?心理學家:這是執迷愛戀

那麼,什麼是執迷愛戀呢?它是怎樣形成的?有什麼後果?深陷其中的人又該如何解脫呢?接下來我們一一的瞭解一下。

01令人窒息的愛——執迷愛戀

說起愛戀,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甜蜜和激情,然而執迷愛戀卻是一種控制和強迫,讓人壓抑的透不過氣來。

在愛情剛開始的時候,和所有戀人一樣,執迷愛戀者(簡稱執迷者)也會展現出自己最完美的樣子。然而當激情褪去,執迷者很快就會露出控制和佔有慾的一面。

“你愛我嗎?”執迷者經常會問對方。當對方的回答是肯定的時候,他們就會舒心的一笑,如果對方的回答稍有遲疑或者不耐煩,他們就會疑心深重,像喵喵一樣開始查手機、翻短信、跟蹤、監視……無所不用其極的背後,其實都是為了證明一句話,那就是“你是愛我的”

翻手機、查崗、跟蹤、監視都只因太愛你?心理學家:這是執迷愛戀

如果執迷者偶爾這樣做,對方可能不會有太大反應。但是如果成了家常便飯,對方可能就會受不了,表現出逃避、冷漠、大吵大鬧等反應。

然而不管對方怎麼表現,執迷者都不會自查,只會把原因歸結到其他事情上,比如“ta可能最近工作壓力太大了,所以才會跟我吵架”“ta最近心情不好,所以才不會理我“......最後還會一如往常的自我安慰“我這樣做,都是因為太愛你了。”

然而這樣的愛太過沉重,像一個囚籠一樣,讓人窒息。很多人受不了會真的離開。而此時執迷者又會上演一套出心理手段試圖控制對方。酗酒、絕食、自虐……所有的自我折磨背後,其實就是為了引起對方的愧疚、自責心理,挽回這段不正常的愛情。

那麼執迷者為什麼會用這樣的方式對待愛情呢?在執迷愛戀的背後,被控制的一方又起著什麼樣的作用呢?

02一個巴掌拍不響——執迷愛戀是怎樣產生的

執迷愛戀就像是一段雙人舞,缺少了舞伴的支持,舞曲就沒辦法進行下去。執迷愛戀的產生,也少不了被控制一方的協同作用。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做 “施受虐”,具體表現在:

執迷者對拒絕的高度敏感

一段健康的戀愛關係一般會包括三個階段:充滿幻想的迷戀期、幻想破滅的戰爭期和接受真實的真愛期。在迷戀期,戀愛雙方都會把對方看做是最理想的伴侶,親密無間,你儂我儂。然而這種狀態只能持續短短的幾個月。當迷戀的激情過去,兩個人就會迴歸真實,並渴望有自己的獨立空間。

翻手機、查崗、跟蹤、監視都只因太愛你?心理學家:這是執迷愛戀

對於正常的戀人來說,他們能夠坦然的接受這個過程並相互理解,而執迷者卻一直沉浸在高度依賴的迷戀期中不可自拔。一旦對方走入下一個階段,表現出一丁點的敷衍、忽視或者關注沒有那麼密切,執迷者都會產生一種被拒絕和拋棄的焦慮。為了撫平這種焦慮,執迷者往往會反覆的折騰,做出那些匪夷所思的事情。

那麼,執迷者為什麼會對拒絕如此敏感呢?其實和童年時期父母的養育模式有著很大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孩子天生就和母親有著強烈的聯繫。只是在生活中需要一步一步的分離。而分離的方式就影響了日後孩子與他人的關係。

在健康的家庭中,父母會用尊重、愛、鼓勵幫助孩子一步一步分離,直到建立起對世界的信任,變成一個有愛、自信、自立的人。而不健康的家庭中,父母會用嚇唬、虐待、忽略對待孩子,讓他們產生對世界的恐懼,最終難以分離成一個獨立、健全的人。

雖然孩子都會長大,但是在不健康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內心會極度空虛,他們非常渴望愛,但是也不可能再回到母親的懷裡。所以當他們遇見戀人時,就把這種愛投射了到戀人身上。

翻手機、查崗、跟蹤、監視都只因太愛你?心理學家:這是執迷愛戀

當戀人表現出稍微的拒絕時,他們就會想起曾經被父母忽略、拋棄的痛苦回憶,為了不再體驗那種絕望的感受,執迷者會“先下手為強”,用盡方法控制對方,為的就是讓自己不再重複童年的悲劇。

但是這無異於飲鴆止渴。一時的執迷行為可能會帶來心理上的安慰,但是時間長了,只能把戀人越推越遠。

被執迷者的協同心理

(一)又愛又恨的矛盾心理

對於被執迷者來說,執迷戀情就像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執迷者表現出來的極致浪漫和體貼讓他們體會到了無以復加的刺激和被愛,另一方面執迷者的控制、威脅手段又讓他們倍感壓抑和窒息。

他們想要逃離,卻又捨不得這種被愛的感覺。猶猶豫豫之中只能不斷找理由來掩飾自己的矛盾心理“我最近太累了,想一個人待一會兒”、“我最近身體不好,所以要暫時忽略你了”……種種藉口之下,只會讓執迷者更難發現自己的瘋狂行為。

(二)愧疚自責心理

一個網友曾分享了自己的愛情故事。他和女友鬧分手,女友的要求是再抱他一下。結果就在他懷裡女友割腕自盡了。雖然最後被搶救,但是他的心理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認為“一個女人願意為你去死,你怎麼能辜負她呢”所以儘管現在生活一地雞毛,但他再也沒有想過離開。

翻手機、查崗、跟蹤、監視都只因太愛你?心理學家:這是執迷愛戀

被執迷者的愧疚、自責心理就是執迷者的武器。執迷者拿準了這一點,所以才會無所顧忌的的控制、強迫對方。如果對方稍有不從,執迷者就自傷、自虐,最終對方的妥協只能讓執迷者更加的肆無忌憚。

那麼被執迷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理呢?其實和執迷者一樣,也是原生家庭帶來的問題。

被執迷者大多生活在不健康的家庭中,從小見慣了父母的猜忌、指責和妒忌,以為這就是愛情的調節劑。所以在他們遭遇執迷時,也無法發覺問題。

有些人雖然意識到了問題,但由於小時候父母的粗暴對待和忽略養育,讓他們極度渴望得到愛的滋養。雖然執迷的愛讓他們生活窒息,但他們還是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樣,不捨得放棄這個再次被愛的的機會。

不管是哪種心理,其實都助長了執迷者的行為,讓這段不正常的執迷愛戀繼續下去。

03傷人更傷己——執迷愛戀的後果

心理學上有個“飛鏢效應”,講的是消極情緒就像飛鏢,在無法宣洩時會轉而傷害自己。執迷者的猜忌、憤怒、痛苦等消極情緒無法發洩,最終只能轉變為身體的問題,例如失眠、頭疼、胃疼等。

另外執迷者一味追逐,只能讓戀人越走越遠。付出得不到收穫,努力得不到肯定,執迷者的自我價值和效能感就會越來越低。喪失愛的尊嚴,結果只能在感情中迷失自己。

04放棄即解脫——執迷者該如何掙脫執迷愛戀的牢籠

一、發現執迷模式,給自己的執迷“記本帳”

就像航海者會記錄航海日記一樣,只要翻看日記,就能知道自己是怎麼偏離航道的。執迷者也需要給自己的行為記本帳,這樣才能發現自己是怎麼偏離正常生活的。

翻手機、查崗、跟蹤、監視都只因太愛你?心理學家:這是執迷愛戀

當你滿腦子都是對方,並對自己的行為感到不能自已時,你需要記下這六個問題的答案。

1、是什麼觸發了這個想法?

2、我想了些什麼?

3、我有什麼感受?

4、我想做什麼?

5、我做了什麼?

6、結果怎樣?

比如“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他會給我一些驚喜,但是他什麼都沒有做。我很生氣,懷疑他是不是在外有人了才把我忘了。於是我瘋狂的給他打電話,還到他單位去查崗。結果他只是在開會而已。我羞愧極了。”

在記錄的時候,你可以寥寥數語概括一下,也可以長篇大論詳細闡述,但不管怎樣,你都需要誠實的面對自己的感受,並完整的記錄全部事實。在這個過程中,你有可能為自己的想法或行為感到羞恥和不可思議,但是沒有關係。記錄下來你才能明白自己的執迷模式,併為以後的改變提供給基礎。

二、暫停執迷模式,給自己的執迷“放個假”

熟悉了自己的執迷模式,怎麼改變它呢?現在你需要一點想象力。

給行為劃出底線

你可以把自己的執迷行為想象成一個熊孩子,而你就是他嚴厲的父母。現在他正坐在你的對面,聆聽你的警告。你可以這樣說“你知不知道,你的混賬行為給我帶來了多大的後果?你讓我疑神疑鬼、整夜失眠,精神和身體都受到了極大的折磨……現在我要警告你,以後不許再偷翻xx的手機,也不許再到單位監視他了。希望你可以記住,做回真正的自己。”

翻手機、查崗、跟蹤、監視都只因太愛你?心理學家:這是執迷愛戀

也許剛開始的時候,你很難進入情境。但是沒關係,多練習幾遍,你就會發現大聲說出你的執迷和後果並給它設置一個底線,是應對執迷很有效的辦法。

給想法貼上“有害”標籤

通過練習,你的執迷行為已經減少很多,但是執迷想法還是很難控制。你的頭腦裡還總會時不時的冒出一些疑惑的聲音 “ta是不是不愛我了”、“ta是不是有其他女人了”……

這些想法折磨的你日夜難眠,好像不做點什麼就難以心安。所以為了防止執迷行為捲土重來,現在你需要消滅這些執迷想法。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貼標籤”。

就像醫生說的冰淇淋糖分高,有害健康一樣,再次見到冰淇淋,你會不自覺的遠離它。現在你也可以給你的執迷想法貼上“有害”的標籤。

從記錄本上收集你執迷想法和感受,想象著把它們放進了一個箱子裡,而箱子的上面正貼著一個 “有害”的標籤。

每當執迷想法冒出來的時候,你就告訴自己“這是‘有害’的”,並把它按進箱子裡。久而久之你就會遠離這些想法,迴歸正常的生活。

三、根除執迷模式,認清不被愛的根源

以上方法只能讓你從執迷中暫時解脫出來。要想徹底擺脫執迷模式,你還要回到小時候,去認清童年被拒絕的根源。

首先,給曾經拒絕你的父母寫封信。找一個安靜的環境,仔細回憶一下不被愛的過往,然後以“當你拒絕/不理解/虐待我的時候,我有多麼……”為開頭,寫下當時的所有感受。此時你可能感覺委屈、傷心、憤怒、無助等,但是沒關係,全部表達出來會幫你瞭解內心更深處的自己。

翻手機、查崗、跟蹤、監視都只因太愛你?心理學家:這是執迷愛戀

然後,站在父母的角度,想象他們的真實回應。這需要你要摒棄一切不切實際的幻想,根據父母一貫的作風,去想象他們的真實回答。

如果你的父母真的感到愧疚,並對你造成的傷害感到抱歉,那麼一直以來圍繞你的“不被愛”的陰影就可以消散了。你會從父母的道歉中感到安慰,並生長出新的信任力量。

但是大多數父母是不會承認錯誤的,他們只會冷冰冰地告訴你“我就是不喜歡你,所以才會那樣對你”,“你就是個包袱,我早就想甩掉你”……

對於這種情況,你現在可以認清事實了,那就是對於不愛你的人,不論你如何做,對方也都不會愛你。所以你現在不必委曲求全或者死纏爛打了,因為你的戀人也許根本就不愛你。

放過別人,也是放過自己。只有勇敢的面對童年的悲劇,才能治癒我們現在的執迷。

然而放棄執迷並不等於放棄激情和甜蜜。只有走出那些控制、妒忌、猜測和佔有慾,才能解放自己,讓我們發現愛情更深層次的意義。

參考資料:

【1】蘇珊·福沃德,克雷格·巴克.執迷:如何正常地愛與被愛【M】.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8.

【2】馬原嘯,冉光明,陳旭.不安全依戀者注意偏向的形成機制及神經基礎【J】.心理科學進展,20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