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動物法律與政策研究專家:狗肉產業給公共衛生帶來隱患

餐桌衛生健康問題正受到人們的審視。

“中國希望在2025年消滅狂犬病,取締狗肉買賣,也有助於早日完成消滅狂犬病的國家目標。” 美國休斯敦大學市區分校(University of Houston-Dowtown)東亞政治學副教授、動物法律與政策研究專家李堅強(Peter J. Li)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

截至4月17日,國內已有兩個城市——深圳、珠海先後明確禁止食用貓狗肉,並將其定位為“伴侶動物”。網上也掀起一場關於“建議狗是伴侶動物擬禁食,你怎麼看”的大討論。

今年2月份,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簡稱《決定》),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

4月份,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稱,根據上述《決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有關規定,組織制訂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這份對動物養殖業有指導作用的“白名單”明確將狗去除。

對此,農業農村部專門回應,“隨著人類文明進步和公眾對動物保護的關注及偏愛,狗已從傳統家畜‘特化’為伴侶動物,國際上普遍不作為畜禽,我國不宜列入畜禽管理。”

4月16日,澎湃新聞對話動物法律與政策研究專家李堅強。休斯敦大學市區分校人文與社會科學院官網顯示,李堅強出生於中國,2002年以來任教於休斯頓大學市區分校,他的研究涵蓋中國的環境治理和動物福利政策,並撰寫了大量有關現代政治及其對動物保護政策制定影響的文章。

在採訪中,李堅強談及了野生動物保護問題、狗肉隱藏的公共衛生隱患等問題。

野生動物非法交易禁令

澎湃新聞: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您怎麼看待這一政策的實質性影響?

李堅強:我支持(這一政策)。國家取締野生動物非法買賣和食用,完全正確。野生動物養殖,也不利於野外種群的保護,助長了盜獵的行為和部分地區局部生態不平衡。

澎湃新聞

:國內不少地區傳統市場中混雜的野生動物買賣、以及法規和禁令中的灰色地帶,給禁食野味的工作帶來難題。您認為應該怎麼在立法和執法層面進一步解決?

李堅強:《野生動物保護法》重修,我認為要拿掉把野生動物定位為“自然資源”的落伍條款;要拿掉與保護野外種群無關的任何商業馴養繁殖的條款;取消允許動物入藥等相關條款。

澎湃新聞:據您的研究,中國野生動物買賣市場規模有多大,涉及到的就業人口有多少?野生動物交易禁令之下,國內一些動物養殖村幾乎斷了經濟命脈。應該怎麼協助這部分人員轉換就業?

李堅強:中國的野生動物產業,孤立來看,不小。根據(東北林業大學)馬建章教授主持編寫的《中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報告》調查估算,2016年中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的專兼職從業者近1409萬左右,創造產值5206多億元人民幣。

這不是個小數目,但5200億元,在2016年中國的GDP中佔比不大;1400萬人,僅佔中國9億勞動力的1.56%。中國在2006-2013年關停了大量的汙染企業,幾千億的損失、千萬工人轉產,政府做得很好。用同樣的決心,也能把野生動物產業淘汰。當然,對於合法養殖戶,國家有義務幫他們轉產。

禁吃狗肉的爭議

澎湃新聞:中國農業農村部4月8日公佈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這份對動物養殖業有指導作用的“白名單”明確將狗去除。在您看來,這個政策的出臺是否會對中國禁食狗肉和相關產業鏈產生直接影響?

李堅強:犬隻從來都不在畜禽名單裡。農業部把犬隻定位為“伴侶動物”,是文明進步的一大步,這比定位為“寵物”更與時俱進。伴侶動物強調的是陪伴,是給主人提供心理安慰的家庭成員。不光是國際上普遍把犬隻當作伴侶動物,臺灣地區和香港特區也將狗定位為伴侶動物。

將犬隻定位為伴侶動物後,我認為下一步就應該取締狗貓肉買賣和相關的產業鏈。為什麼必須這樣做?理由如下:

狗肉產業給公共衛生帶來重大隱患。狗肉買賣中的犬隻,相當一部分是各地收集和囤積後長途運輸到消費地區的。在囤積和運輸的幾周時間裡,病犬和受傷的犬隻極其容易交叉感染。我調查過的狗肉業者,基本上沒有打狂犬疫苗。

其次,狗肉產業嚴重涉嫌違法和侵害他人的財產權。中國沒有肉狗養殖場,相當大一部分宰殺的犬隻和貓都是偷、搶和毒殺等非法手段獲得。

澎湃新聞:3月31日,深圳市成為內地首個立法禁食貓狗的城市,引發熱議。您認為公眾近年來對於食用狗肉以及動物保護的態度出現了什麼變化嗎?

李堅強:內地公眾在犬隻問題上爭論不休:一邊是反對狗肉買賣的多數人,另一邊是以狗肉業者及其支持者為主的少數人。

嚴格講,中國存在的是狗肉買賣,不存在“要吃狗肉的人”。為什麼這樣說?第一,經過多年研究和跟蹤,我從來沒有看到和讀到普通老百姓抗議沒有狗肉吃或者要求國家養殖肉狗供他們消費。但是,從業者代表要求保護他們的狗肉買賣產業,並稱其為“傳統食物”。第二,中國內地大多數國人沒吃過狗肉。2016年我主持過一個覆蓋全中國內地的狗肉消費調查,發現70%的國人沒吃過狗肉。吃過的30%絕大多數是隻吃過一次或少數幾次而已。第三,我們在東北地區做過家庭冰箱內含食物的調查,沒有發現居民家裡的冰箱內有狗肉。總之,狗肉業者的宣稱,站不住腳。國人不需要狗肉,需要狗肉的是業者、是既得利益者。

澎湃新聞:截至目前,深圳、珠海是國內兩個明確禁食貓狗肉的城市,為什麼是這兩個城市率先響應,有什麼文化、經濟或者地緣因素?

李堅強:深圳和珠海是內地改革的試點城市,在過去四十年,兩地在經濟和技術等方面,經常將成功的經驗引進到內地其他城市。當然,兩地在經濟上都較領先於內地很多城市,又靠近港澳,容易接受港澳地區的做法。

澎湃新聞:有聲音認為,有些地方吃狗肉是傳統的飲食文化,一刀切禁止是“被西方文化劫持”,您怎麼看待這種觀點?您曾提到,吃狗肉不僅僅是動物福利問題,也是公共衛生問題。如何理解?

李堅強:內地反對吃狗肉,主要是民眾自己的立場和主張。狗肉買賣,並不是中國主流飲食文化的一部分。我們在廣西玉林做過調查,“狗肉節”是近十年才出現的。玉林鄉下年長者在年輕時沒有聽說過“狗肉節”。2015年,我在吉林延吉主持過一次朝鮮族與漢族吃狗肉的比較研究,發現朝鮮族在消費狗肉上,與漢族的區別不大,都是少數人偶爾的行為。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狂犬病高發國家。而廣西、貴州和湖南等狗肉買賣較多的省份,也是狂犬病多發地區。中國希望在2025年消滅狂犬病,因此取締狗肉買賣,有助於早日完成消滅狂犬病的國家目標。

對話|動物法律與政策研究專家:狗肉產業給公共衛生帶來隱患

李堅強去過的狗貓買賣市場,不少狗貓都帶著脖圈,他們可能是主人的伴侶動物。受訪者供圖

廣西玉林狗肉節的衝突

澎湃新聞:近幾年,廣西玉林“荔枝狗肉節”成了那些希望停止食用狗肉和希望繼續食用狗肉的人之間的“戰場”。您也一直比較關注,您最近一次去廣西玉林是在什麼時候?您看到了什麼,跟前幾年相比有什麼變化?

李堅強:我在幾年前曾到過玉林,去年和前不久也通過當地的人士瞭解了玉林的情況。玉林狗肉業者反問“吃狗和吃牛肉有什麼區別?”他們認為國內和外國對玉林狗肉買賣的批評,是偏見。

從我個人角度講,吃狗肉和吃牛羊豬肉,道義上是一樣的。狗的地位和豬牛羊在道德上,是完全平等的。如果有什麼區別的話,有這麼幾點:1、西方人吃的牛肉,不是偷的、不是毒殺的,是養牛戶賣給牛肉販子的,沒有涉嫌犯法。2、國人吃的豬牛羊肉,是有檢疫和養殖記錄可以追溯的。狗肉來源不明,是不爭的事實。3、狗貓作為伴侶動物,和人的關係更為親近,吃狗肉更容易引發人們的反對,就如我們更關心自己的家人勝過關心他人和陌生人。道理是一樣的。

澎湃新聞:廣西玉林狗肉節得到動物保護人士關注後,每年有很多人特意奔赴玉林在狗肉節期間救狗,直接向狗販買走狗,這是否會促使當地的交易更加活躍?也有人出於愛心買走大量狗只,但沒有能力飼養,而導致它們病死餓死。您認為應該怎麼解決這些問題?

李堅強:高調買狗,只會助長狗肉買賣。從任何地方救狗,都必須保證救下的狗的醫療和養護。高調買狗,無力養護、不給醫療和照顧必須停止。

澎湃新聞:玉林曾解釋:所謂“荔枝狗肉節”系本地民俗,並非官方主導的地方節慶。當地政府也採取了一些相應的措施,包括禁止在公開場合宰殺狗,以及在廣告中使用“狗肉”二字。您認為近幾年來玉林當地對於這一民俗的態度是否有轉變?

李堅強:玉林沒有“狗肉節”這個民俗,這個“民俗”是狗肉業者的說法。如果玉林市政府能夠取締狗肉買賣,當地一定能夠吸引更多遊客友好的關注。玉林市政府還可以更主動幫助狗肉業者轉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