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2018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 (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亘古(gèn) 取缔 颠沛流离(diān) 心不在焉

B.滞笨(zhì) 烦燥 迥乎不同(jiǒng) 微不足到

C.粗拙(zhuó) 愧怍 诲人不倦(huì) 切切查查

D.晌午(xiǎng) 商灼 兀兀穷年(wù) 低眉顺眼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诲人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B.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疏忽,一点微不足道的失误会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C.生活中有些情况不便在大庭广众的公众场合说明,可以用特殊的词语代替。

D.身为一名班长,他处处能以身作则,所以得到同学们的爱戴。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北京、上海等地的执法部门公布了“地沟油假奶粉毒豆芽”等一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

B.大葱价格暴涨后暴跌,为了防止“菜贱伤农”事件不再发生,商务部采用了五项措施维护蔬菜市场的稳定。

C.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D.随着秦陵兵马俑在沉寂24年后的再次发掘,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

4.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的一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怨天尤人不仅是一种懦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强者并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幸运儿,必然要经历各种痛苦和挑战,而战胜一切困难的人首先必须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前提就是反省自身。

①不但掩盖了自己不能面对的现实

②更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③还留下了将来可能重蹈覆辙的隐患

④而不客观地责怪他人还会衍生出新的矛盾

A.②④①③ B.④②①③ C.④①③② D.②①③④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著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

B.小红今年13岁,属鸡,小芳比小红大两岁,属羊。

C.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在这一天划龙舟、挂艾草与菖蒲、吃粽子等。

6.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5分)

七年级(5)班决定开展“天下国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任务。

①请你设计三个以“爱国”为核心的主题活动,拟出活动名称。(3分)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②在爱国诗歌朗诵活动中,请你写出上下相连的两句爱国诗句。古诗新诗都可以。(2分)

7. 古诗默写(5分)

(1)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2)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

(3)当窗理云鬓, 。(《木兰诗》)

(4)《木兰诗》中描写行军之快诗句是“ , ”。(《木兰诗》)

8.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2分)

A.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拉车为生。虎妞是祥子的妻子,也是车厂主刘四爷的女儿。

B.祥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积攒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探给洗劫了。

C.儒勒•凡尔纳是英国科幻小说家,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他被公认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的之父”。

D.《海底两万里》中诺第留斯号潜艇是船长尼莫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

(2)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概括出两次险情。(4分)

二、阅读(共54 分)

(一)古诗阅读(共8分)

春 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9.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 和 等意象,营造了 的意境。(4分)

10.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卖油翁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②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③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④,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mó)人:能潜水的人。②苟然:随便,随意。③之:到。 ④道:方法。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尔安敢轻吾射 / 安能辨我是雄雌 B.但微颔之 / 但当涉猎

C.睨之,久而不去 / 旦辞爷娘去 D.但手熟尔 / 尔安敢轻吾射

12.例句中“而”字的用法和选项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A.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C.睨之,久而不去 D.康肃笑而遣之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子。(6分)

(1)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结合两篇短文,说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说明文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中国的桃花文化

⑴桃花,作为一种自然物,本来不具有“文化”的涵义。但是,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中国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被渗透、融汇了审美主体的心理因素,并且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于是,如同中国的“梅文化”“菊文化”一样,“桃花”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形成了中国的“桃花文化”。

⑵中国的“桃花文化”独具特色,它体现了中国文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思考和认识。

⑶中国的“桃花文化”和女性有不解之缘。早在先秦的《诗经·周南》中,就有一首关于桃花的诗。“桃之夭夭”,描写茂盛、火红的桃花,桃花来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春秋时代,息国的国君夫人息妫容貌美丽,被人称作“桃花夫人”。唐代的崔护在京都郊游,邂逅一少女,次年再访,人去桃花在,崔护感伤不已,题诗慨叹,“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就成了千古名诗。还有清初孔尚任的著名悲剧《桃花扇》,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有为黛玉葬花写的《葬花辞》和《桃花行》。源远流长的桃花文化,从古代《诗经》一直唱到今天那桃花盛开的大江南北。

⑷在中国,“桃花文化”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民间吉祥喜庆活动特别是恋爱、婚姻这类人生喜庆之事里,桃花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桃花坞、桃花酒、桃花运,包含“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不胜枚举。我国由历史沿袭形成众多的桃花观赏景点。早春二月,人们踏青采物采撷归来,多是几枝早开的桃花。至于与桃树、桃花、桃实相关的文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传说桃都山有一巨大的桃树叫“桃都”,上有天鸡,天鸡一叫,天下的雄鸡也跟着叫。在中国神话中,仙桃又是长寿的象征,神话中的王母娘娘有“蟠桃宴”。桃树可家植于屋前舍后,更多的是漫山野生,人们又用“桃李满天下”比喻老师的学生之多……

⑸那么,中国桃花文化为何如此独特呢?

⑹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的自然观。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生、欣欣向荣的春天,中国文人对春天倾注了十分炽热的情感,“咏春”的诗文特别发达。而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于是,自我们所能见到的《诗经》始,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激发了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的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他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达对永恒自然和永恒生命的向往。

⑺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人精神。“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中国文人两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文化心理。一方面,他们要身体力行,去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人生理想;另一方面,由于现实不断击碎他们的理想之梦,于是造成了他们的失落心理,他们只好“穷则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回归田园,在庄禅的境界中求得精神上的休憩和解脱。于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他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桃花源作为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着文士,形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他们并不是不知道桃花源之不可寻,他们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原《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索宇宙、社会和人生哲学的思维模式。

15.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2分)

A. 中国桃花文化的形成是因为“桃花”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

B. 中国的桃花文化源远流长,最长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桃花夫人”。

C. 中国文人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达对永恒自然和生命的向往。

D. 桃花源作为中国文人的精神气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着文士,形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

1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桃花文化的起源、独具的特色及如此独特的原因。

B. 第⑶段采用举例子、引用的说明方法,意在说明中国的桃花文化和女性有着不解之缘。

C. 第⑷段“至于与桃树、桃花、桃实相关的文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中加点词“几乎”不能删除,否则与原文意思不符。

D. 本文介绍中国的桃花文化时,全文整体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在说明中国桃花文化的独特性的原因时采用的是时间顺序。

17. 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内容,分析常德桃源县的桃花节是如何体现中国桃花文化的。(4分)

【链接材料】近年来强势锻造象征着幸福、浪漫、健康、快乐的桃花文化品牌,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常德桃源县的桃花源景区打造的桃花节,就成为湖南地方文化产业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人间四月天,万亩桃花风姿绰约,竞相怒放,灿若云霞,吸引无数市民和游客慕名前去观赏;更有众多文人墨客即兴吟诗作画,表达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桃花节期间,主办方还特邀京城百对新人举办“百年好合浪漫桃花海、情定桃花源”活动,在壮美的桃花海洋,与爱人真情告白,情定桃花源,留下了人生最美好浪漫的一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阅读(8分)

阅读《老王》中的节选文字,完成18-20题。

⑴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⑵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⑶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⑷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⑸他只说:“我不吃。”

⑹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⑺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⑻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⑼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⑽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⑾“早埋了。”

⑿“呀,他什么时候……”

⒀“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⒁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⒂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8. 下列表述中,最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节选段落的描写,反映了老王是位善良淳朴、知恩图报的人。

B.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那么关心、爱护是因为他们有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C.老王临终前一天给“我”送鸡蛋、香油是因为他想换几个钱。

D.文末作者对老王心怀愧怍是因为觉得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

19. 本文用词洗练老到,很值得品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本句用“镶嵌”可以看出老王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如果用“站立”等词就不能表现这层意思。

B.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数不完。”这是因为老王的形象把我吓坏了,总不能集中精力去数,所以作者觉得鸡蛋多得“数不完”。

C.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一句中的“强笑”说明笑得不自然,体现出“我”对病危中的老王的同情。

D.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中的“攥”表达老王矛盾的心情:既又不好意思,又很难过,用的是动作描写。

20.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阅读(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1-23题。

永不录用

  ⑴已是凌晨三点,当他从网吧里出来时,满脑子仍然充满游戏里的刀光剑影。他如网游中的大侠般麻利地翻过校园墙头,突然一个黑影横亘眼前,他意识到:这次真要挂了。

⑵班主任只冷冷地丢下一句话:回去收拾收拾,准备卷铺盖回家吧。

⑶他慌了: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我保证今后改。班主任冷笑:你还好意思求我,这已经是第11次了,上次我已经在全班面前宣布你只有最后一次机会。

⑷父亲来了,穿着布满灰尘的破棉袄,在充满现代气息的校园里显得分外扎眼。父亲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哀求道:农村孩子考上重点中学不容易,如果被开除了,他一辈子就完了。

⑸给他机会够多了,而且我不希望班里有个害群之马。班主任断然拒绝。

⑹父亲踉跄了一下,扑通跪倒在地,所有人都惊呆了。他心如刀割,仿佛在滴血,终于爆发了,一把扶起父亲,口气凛然地说:爸,别求了,我们走。

⑺班主任轻蔑地说:对,回你的乡下撒网吧,只要有我在,就永不录用你这个无可救药的人。

⑻回到家,他躺在床上睡了三天,感觉前途渺茫,世界一片灰暗。可怜的父亲,仍不愿放弃,又出去四处求人,希望能有个学校接受他。他心里更加难受,一个被开除的学生,哪个学校还愿意要呀。

⑼但父亲却真办到了。父亲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告诉他,镇中学同意让你插班旁听了。他顿时泪眼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三下四地四处求过多少人呀!他哽咽地说:爸,您受苦了,都是儿子不孝。父亲憨憨地笑:只要你能改就好。他下跪起誓:一定痛改前非,考上大学。

⑽毕竟底子不错,加上刻苦攻读,他的成绩进步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他已升至高三,书本和大学占据了他所有的心灵空间,偶尔想到曾经的网游岁月,恍若隔世。

⑾一天晚上,父亲突然对他说:告诉你个好消息,你以前的那个班主任调到省附中了。他毫无兴趣: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孩子,你不知道,你还保留了学籍,就是因为他你才回不去的。停顿了片刻,父亲又说:我今天又到学校去求校长,他答应让你回去读书。

⑿一切简直难以置信,但当他重新跨入那个熟悉而陌生的校门时,他狠狠地对自己说:我不仅要从这里爬起来,还要从这里起飞,证明给那个家伙看看我是否无可救药。

⒀转眼一年过去了,他实现了诺言,考上了省里的重点大学。上学前的那个夜晚,父亲拿出珍藏多年的老酒。

⒁他恭敬地敬了父亲一杯,又敬了母亲一杯,然后父亲为他斟满第三杯,说:孩子,这杯你该敬敬当年的那个班主任。

⒂他不可思议地望着父亲,父亲回忆起三件事。

⒃那天,父亲跟班主任去办理相关手续。班主任悄悄告诉他:老大哥,学校那晚查到了您儿子又去上网,因屡教不改,要强行开除他。我做得绝情,一是迫于学校的制度,二是想让他的心灵有所触动,真真地戒掉网瘾。更重要的是,我先以他主动休学的名义上报校方,可以为他保留学籍。父亲似懂非懂,但隐隐约约感到,儿子还有希望。

⒄几天后,父亲接到班主任的电话:镇中学的校长是我的老同学,我和他说过了,让您的儿子暂时先到那儿插班。父亲连连道谢,班主任又嘱咐:暂时不要告诉他我做的事,这对激励他有好处。父亲不是很明白,但相信老师的话必然有道理。

⒅后来,班主任来到家里。我就快调到省里了,走之前我会做通校方工作,让您儿子高三一开学就回来。父亲感激涕零,班主任又掏出五百块钱,说:知道你们家庭困难,这点钱给他买点学习资料。另外,还是让他继续恨我吧,因为现在他那口气还没下去呢,就让他一鼓作气考上大学吧。

⒆听到这,他的眼泪如洪水般倾泻而下。

⒇火车到达省城的时候,接站的同学问他是否是某某大学的。他说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

(摘自《辽宁青年》2009年第3期A版,有改动)

21.通读全文,将故事的主要情节填写完整。(4分)

①沉迷网游,遣返回家;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重返母校,发愤苦读;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省城上学,先访恩师

22. 文中班主任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 文中提到父亲“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哀求”班主任给孩子一次机会,却遭到了班主任的冷漠拒绝,可见班主任是个冷漠无情的人。

B. 文中第⑼段“他顿时泪眼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三下四地四处求过多少人呀!”写出了他沉迷网络游戏被开除,让父亲四处求人,他为此感到惭愧和自责;得知能到镇中学旁听,内心十分欣喜。

C. 文中第⒀-⒂段“上学前的那个夜晚”,“父亲”的“一句话、三件事”突然揭晓“永不录用”背后的真相,成功地实现了故事情节的突转,使故事波澜起伏。

D. 文中⒆段写到“听到这,他的眼泪如洪水般倾泻下来”,可见主人公得知班主任为了挽救自己而煞费苦心,被深深感动,同时也为自己误解班主任而感到内疚。

E. 文中结尾写到“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直截了当地表达了主人公的感恩之心,给读者留下了思考和回味的余地。

24.你如何看待文中班主任的教育方法?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链接材料】为人师者,他们的严厉是一种对工作的负责和对学生的爱。在老师的心中,每个学生都是等待雕琢的玉石,而老师的严厉就是用来雕琢的刻刀。每一件玉石在成为旷世名作时,或多或少的都会带有一些细小的瑕疵,而老师的严厉就是剔除瑕疵的最好刻刀。老师的严厉成就了学生的成长,也是他们爱学生的独特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70分)

25.小作文(10分)

校运会4×100米接力赛在雨中进行着,现场一片欢腾。

要求:①扩写,不超过150字;②内容符合情境;③至少使用一种修辞;④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

26.大作文(60分)

成长路上,父母师友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关注的眼神,都让你重树信心,燃起拥抱梦想的希望;一本本好书,滋润着你久旱的心田,驱走心灵的严寒;一首首音乐,浸润你不羁的心房,抚慰内心的创伤......请以“成长路上,有你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文章。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不得套作抄袭。

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校名。

⑤文中最少分成5段;不少于3次点题;至少使用2种以上修辞手法;至少有3处细节描写;至少有3次议论或抒情。

初一下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A 2、D (微不足道本来就是可以忽略的,不能量化,更不能用一点来形容。) 3、A 4、D 5、C (唐代 错,应该为北宋)

4、【解析】在不少逻辑性强的语段中,都会使用关系词来连接上下句,明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如表因果关系的“因为……所以”,表转折关系的“不但……而且”,表递进关系的“不仅……还”等,表条件关系的“只有……才”等。在排序时,如果能抓住这些关系词,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这道例题,第一句子表递进,用“不仅……更”;第二个句子同样是递进,用“不但……还……还”,只要一看到相关关键词,答案D立马就出来了。

6、(1)①开展“孝文化”知识竞赛;②开展“孝心”主题手抄报评比;③评选“最美孝心少年”。开展“孝道”主题班会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百善孝为先。

7、(1)杨花榆荚无才思 (2)双袖龙钟泪不干 (3)对镜帖花黄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8、(1) C (应该是:法国)

(2)答案示例:搁浅、土人围攻、同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

二、阅读(共36分)

(一)古诗阅读(共6分)

9、 杨柳、细雨、残花(2分) 清净凄凉(2分)

10、运用了化虚为实(或运用拟人、想象的手法),将无形的乡梦、春风化作了有形可感之物。(2分)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甜蜜的思乡梦,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1分)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1分)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11、 D 12、. A

13、(1)卖油翁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熟练罢了”(“因”、“惟”各1分,句子1分)

(2)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了到了船就害怕它。(“则”、“虽”各1分,句子1分)

14、要点:从陈康肃和卖油翁的故事中,我懂得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并告诉我们人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必要骄傲自满。从北方勇者学没“不学而务求其道”而“未有不溺者”的故事中,我领悟到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踏踏实实地学习,认认真真地操练。(结合原文分析,2分,道理2分)

【译文】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天天同水在一起生活,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岁就能潜入水里了。潜水的人能长时间的潜入水里,哪能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所领悟的。天天与水生活在一起,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了到了船就害怕它。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的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它,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一类的人。

(三)说明文阅读(8分)

15. B 16.D

17. 答案示例:①桃源县桃花节体现了桃花文化中的中国文人的自然观:众多文人墨客,面对“万亩桃花风姿绰约,竞相怒放,灿若云霞”这一景致,即兴吟诗作画,来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达对永恒自然和永恒生命的向往。②桃源县桃花节体现了“桃花文化”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桃花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桃花节中开展的“百年好合浪漫桃花海、情定桃花源”活动,象征着吉祥喜庆。(共4分,每个要点2分)

(四)课内阅读(8分)

18. C 19.B

20. 运用了外貌描写,描写了老王离世前到“我”家送鸡蛋和香油时的样子,突出老王当时病情严重,样子怕人,也暗示老王将不久于人世,表达了“我”对老王的同情和担忧。

(五)课外阅读(12分)

21.(4分)苦闷消沉,插班旁听;考上大学,知道真相(每空2分)

22.(4分)性格特征,2分。示例:班主任是个有爱心和责任心,工作耐心细致,对沉迷网络的学生不放弃,讲究教育策略的好老师。分析,2分 能结合事例分析即可

23.AE

24. 文中班主任为了学生不惜自己被误解,是高度负责、关爱学生的表现。(2分)文中的老师故意将学生赶出学校,并“永不录用”,却由此激励学生考上了大学,也如材料中所说“老师的严厉,能成就了学生的成长,也是他们爱学生的独特方式”,(1分)所以,我们应当更加理解老师严厉背后的关爱,不辜负老师的期望。(1分)

三.作文

思路提示:首先要明确地点,再有要清楚当时的天气情况是要下雨,最关键的是要清楚试题中的要求,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和一种修辞手法,同时“欢腾”这个词语背后的内容应该考虑到场面描写和“喜悦”的表现。

2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