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歷史、現在、為了是在圓形軌跡上,計算未來是不是會更簡單

人類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戰爭史,古代改朝換代、起義兵變而發起的戰爭,主要原因是分配不均,這個分配不均由最開始的生存條件的爭奪,慢慢演化到後來的財產、土地、權利。導致這種分配不均的原因有的是人為的,有的是自然的。人類從和平走進戰爭,最終又希望迴歸原始,而且人類的某些特徵正在不斷退化甚至消失,是不是違背進化論呢?

歷史上什麼時候沒有發生過戰爭

人類是伴隨著戰爭一步步的走到現在的,可以說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發生過戰爭,小的戰爭導致地方政權的更迭,大的戰爭就是改朝換代。人類的歷史就等於一部戰爭史,如果說歷史上有沒有一段時間不曾發生過戰爭,那可能就只能回原始社會了。原始社會是現在研究的人類發展的第一階段,那一段歷史因為人類分佈的很散,而且因為生產工具落後,原始社會是公有制,應該沒有涉及到經濟制度,自然不涉及到財產,僅有的就是沒有富餘的生存基本物質,也就是說當時的一切的生產所得基本是均等分配,保障生存。也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沒有貧富差距沒有分配不均,大家都一樣也就沒什麼好爭搶的了。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隨著人類生存空間的擴大,勢必造成領域的重疊、互侵,也會出現部族之間的戰爭,所以真正沒有戰爭的時候可能只有很短很短。

如果歷史、現在、為了是在圓形軌跡上,計算未來是不是會更簡單

原始社會的想象

古代國家誕生於分配不均

最原始的群體單位應該是家庭,之後便是族群、部落,隨著生產力的進步,人類的物質出現富裕之後,就會產生貧富的區分,國家自然而然的就產生了。早期產生這種貧富區分的主要就是人為因素,例如誰強壯一些,打獵可以打的多一些,或者哪個部落的鍛造能強一些,在爭奪資源中更佔優勢,可以摧毀另外的更弱的部落。之後的分配不均出現自然因素,逐漸延伸到領土的角力,因為生存能力的增強,人類繁衍速度加快,自然而然的生存空間就得擴張,這樣肯定會出現重疊的區域,為了爭奪最終肯定勢必要通過戰爭。在大部落的不斷吞併、擴張中,國家便誕生了。國家因為分配不均而誕生,之後造就更大的分配不均,產生新的戰爭來解決。總結起來,歷史上哪一次的朝代更迭,無外乎都是分配不均的原因,而且越往後的朝代體現出的這種矛盾更深刻,這一點在古代各個朝代的壽命上也能看的出來。歷史上國祚最長的朝代是最早的夏商周,而漢之後甚至沒有四百年以上的朝代了,很顯然並不是之後的朝代水平不如之前的,而是長久的等級森嚴的封建制度使得階級之間的差距化越來越大,人口增長的越來越多分配就越來越不均,加上古代幾乎都是生產力和人口達不到正比,所以矛盾激化的速度越來越快,這也使朝代的更迭加速。夏商周三個朝代的情況,三者基本採用了分封制,將權力分配到更多人手上,但是這隻能縮小同階層或相近的階層的差距,和最底層的百姓、奴隸的差距依舊很大。再看秦始皇建立的秦朝,因為施行了中央集權的方式,使得權力分配中皇帝獲得了最大的蛋糕,分配極度不均衡,所以秦建立大統一政權後僅僅十四年就滅亡。

如果歷史、現在、為了是在圓形軌跡上,計算未來是不是會更簡單

古代戰爭

天下大同和烏托邦

自古以來有以戰爭的方式來爭奪資源,同樣也有希望以和平的方式來處理分配的問題,也渴望分配均勻 的和平時期。儒家很早就提出了關於天下大同的概念,在古文《禮運大同篇》中描述了對人類最終可達到的理想世界的憧憬,這裡頭的中心思想可以看做是人人平等、沒有戰爭的和平世界。同樣英國作家托馬斯·摩爾在他的著作《烏托邦》中提出一個完美理想的國度,摩爾的筆下這個完美國都的人們為了工作而奮鬥,一切的醜惡的現像遠離這裡,如貧窮、苦難。

如果歷史、現在、為了是在圓形軌跡上,計算未來是不是會更簡單

禮運大同篇

中國古代提出的天下大同還是國外烏托邦,都有著相近的地方,沒有戰爭、和平、沒有階級、分配均等是這兩個思想中的核心。但是看之後會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這不就是原始社會的情景嗎?人類經歷了2、3百萬年的原始社會,度過漫長的公有制時期,最終走過奴隸制度、封建制度、資本主義制度,可是最終追求的還是最原始的公有制。兜兜轉轉最終還是想要走回最早的形態,並且我們現在仍然在向為實現這類思想中的社會努力,好像人類經歷的這整個過程並不是在走直線,而是在經歷一個圓,最終我們終究會回到最初的起點。這似乎又印證了史前文明說,人類週而復始的經歷著誕生和毀滅,就像地球的自轉,一圈又一圈的總有一面朝向陽光。於是現在有人提出疑問 "人類真的在進化嗎"?現代人不如古人的地方有很多直觀的例子,例如古代讀書的人大多能背下四書五經、各種史籍,還有空學習君子六藝,現代人可能連一本語文課本的十分之一都不一定能記住;我們上一輩人隨隨便便可以肩挑二、三百斤,到我們這輩能挑的動的肯定不如原來多。這並不僅僅是缺乏鍛鍊的原因,據研究人類的某些器官、組織已經退化甚至消失,而這些器官都是有實實在在的用處的,例如掌長肌、梨鼻器等。如果把人類的行徑路線看做是圓就好理解了,因為畫一個圓最終要回到起點閉合,現在很多人不是追求能坐著就不站著,能躺著就不坐著麼,說不定哪天人類就有退化回爬行呢。


如果歷史、現在、為了是在圓形軌跡上,計算未來是不是會更簡單

發散的圓


假如歷史在圓上

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歷史、現在、未來是在一條直線上,即便是這樣,因為技術問題我們也不能知道這個起點是在哪裡,更別談終點了。假如歷史、現在、未來都在圓上面,那麼只要知道這個圓的半徑我們是不是就可以知道歷史、現在、未來任何一天在什麼地方呢?其實這種假設並不是沒有可能,從古至今我們都希望可以預知未來,但我們一直都認為未來是在直線上,所以永遠沒有重合點可以尋找。看我們的宇宙中,幾乎所有的天體(除了隕石)都是圓的,微觀世界的粒子也基本是圓的,為什麼歷史、現在、未來不能在圓上呢?我們現在數學界歷史留存下來的一個難題就是圓周率有多少位,現在算到的是小數點後面31.4萬億位,這麼龐大的基礎數據用來計算歷史、未來是不是才合理呢。我們常說命運軌跡,究竟是我們的命運在圓上走動,還是我們在畫圓呢?按照圓形的算法計算,會不會才是研究時光機器的最終公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