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移世易,晉國大夫告訴你同樣的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

公元前594年,楚國攻打宋國睢陽,宋國情勢危急遂向盟主國晉國求救。晉景公本想出兵救助宋國,但因在當時的晉楚爭霸中晉國處於守勢,所以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大臣伯宗進諫說:“現在楚國軍威正盛,上天都幫助楚國,不是與其正面硬剛的時機啊!”

於是,晉國就找了位名叫解揚的壯士,派他去宋國送信,說晉軍已經開拔,要宋人堅守好城池即可。這樣做一來可以讓宋國人安心與楚國對抗,不至於立刻倒戈楚國。二來也可依憑戰局變化決定出兵時機,打擊楚國。

時移世易,晉國大夫告訴你同樣的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

可是,解揚路過鄭國時,因鄭國和楚國關係親密,被鄭人逮捕起來獻給了楚國做為禮物,楚莊王見人欣喜若狂。他開始好吃好喝招待解揚並賞賜其厚重禮品,其目的是想讓解揚說反話,告訴宋國守城將士說晉國並未出兵,叫宋國趕快投降,並與解揚約定稱事成之後封他為楚國大夫。楚王多次威逼利誘,解揚才勉強答應。

但沒想到解揚竟違背與楚人的相約,傳達了晉君給他的命令,他登上樓車後高聲喊道:“我是晉大夫解揚,不幸為楚所俘,他們威逼我勸誘你們投降。我假意應承,好藉機傳達消息,我主公親率大軍來救,很快就會到了。”

時移世易,晉國大夫告訴你同樣的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

楚王大怒,認為他不守信用,喝令將解揚推出去斬首。解揚說:“國君以制定命令為本分,臣民以執行命令為講信用。我接受我國國君的命令出國辦事,寧死也不以讓君命受損。”

楚王的弟弟們欽佩他的忠義都進諫楚王請求赦免解揚,礙於情面,楚王便放解揚回到了晉國。回到晉國後,晉君因為他的忠信而封他為上卿。

時移世易,晉國大夫告訴你同樣的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

公元前154年,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謀反,起兵西進,遍告大漢諸侯說:“我們起兵是為了穩定國家,是為了誅殺賊臣晁錯。”膠西王、膠東王、菑川王、濟南王都擅自發兵響應吳王和楚王的舉動。還想聯合齊國,齊孝王猶豫不定,就堅守城池沒有聽從。

三國軍隊共同包圍齊國。齊王派路中大夫去向天子報告,天子又讓路中大夫回去告知齊王說:“好好堅守,我派的軍隊現在已經打敗吳、楚了,叛亂不日就將結束。”路中大夫回到齊國。三國軍隊把臨淄重重包圍,沒有辦法入城。三國的將領劫持路中大夫並與他訂立盟約,說:“你反過來說漢朝廷已被攻破,齊國應趕快向三國投降,否則將被屠城。”

時移世易,晉國大夫告訴你同樣的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

路中大夫只好答應他們,來到城下,遠遠看見齊王,說:“朝廷已經發兵百萬,派太尉周亞夫把吳楚叛軍打敗了,正領兵來救援齊國,齊國一定要堅守,不要投降!”結果,三國將領殺死了路中大夫,後遂無記載。

解揚與路中大夫無疑都是忠臣,他們的勇敢與果決都值得讚揚。但時移世易,在禮崩樂壞,父子相殘,兄弟相殺,君臣相弒的春秋戰國,這樣一位有品德的忠臣實在難得,所以足以得到敬重。到了漢朝,國家已經統一,君主對於臣子的品德的要求已經上了一個檔次,因此即便齊國路中大夫為國捐軀,在漢文帝的眼裡也只是作為臣子的本分,所以並沒有得到特別的嘉獎和追封,奇貨可居就是這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