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戰“疫”錄:中國電商平臺發力助農扶貧

中新社北京4月22日電 題:(抗擊新冠肺炎)中國經濟戰“疫”錄:中國電商平臺發力助農扶貧

作者 王慶凱

“柞水木耳”成了中國電商平臺的熱搜詞。當日下午的一場直播,開播瞬間湧入42萬粉絲,平均每10秒鐘就產生一筆木耳訂單。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直播帶貨、生鮮電商等線上新型消費模式不斷湧現,展現出強大生命力。如今,線上消費再被寄於助農扶貧的期望。

助滯銷農產品“走出去”

“電商作為新興業態,既可以推銷農副產品、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又可以推動鄉村振興,是大有可為的。”

受疫情影響,本來很多往年暢銷的農產品,今年出現滯銷。電商銷售的作用因此更加凸顯。

海南橋頭地瓜,就是如此。“以往春節期間每天可以賣200噸,今年春節期間最好的一天,也才賣出300多公斤。”海南省澄邁縣橋頭鎮西岸村糖小蟻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的領頭人王林芬急得幾夜睡不著。

王林芬說,以前60%的地瓜會被各地趕來的批發商收走,但今年各大批發市場受疫情影響紛紛關停,提前收購來的地瓜只能堆放在倉庫裡。

隨著疫情持續,“王林芬們”不得不尋找新的銷路。2月10日,他們通過參加拼多多“抗疫助農”專區打開了銷路。“當天就賣了2000多單”,兩天時間銷售了8.6噸。

被同樣問題困擾的還有廣東省徐聞縣的菠蘿。作為全國最大的菠蘿生產區,徐聞縣菠蘿種植面積35萬畝、年產近60萬噸,疫情導致菠蘿大量滯銷。

為了助銷菠蘿,徐聞縣縣長吳康秀親自上陣直播。兩個小時,賣出25萬斤菠蘿。廣東農業農村廳將其稱為農產品上行的“徐聞模式”,並在全省範圍內進行推廣。

2月24日,海南文昌市委書記鐘鳴明、市長王曉橋也出現在海南永青鳳梨原產地倉庫,通過淘寶直播平臺推介產自該市的金鑽鳳梨。

電商搶佔農產品“藍海”

疫情衝擊下,各大電商平臺使出渾身解數發力線上帶貨助銷本領。淘寶宣佈設立10億元(人民幣,下同)愛心助農基金,幫助滯銷農產品打開銷路。開通“愛心助農專線”,收集滯銷農產品信息,幫助涉農商家免費開通淘寶直播。

京東開通“全國生鮮產品綠色通道”,為滯銷農產品全面開放供應鏈、物流、運營、推廣等核心渠道資源,解決當下農產品上行中的困境。

在拼多多平臺,2020年以來,已經有超過百位市長、縣長加入助農直播間的排期表,給當地的特色農產品帶貨。

“縣長直播絕不僅僅只是一種流量,更意味著一種發展思路,”拼多多新農業農村研究院副院長狄拉克表示,通過市長縣長直播的示範,鼓勵農民朋友們自己開店,將更多地域特色的好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去。

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580億元,同比名義下降19%。1月至3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22169億元,同比下降0.8%。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8536億元,增長5.9%,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3.6%。

作為去年最為火熱的新興商業模式之一,直播電商在今年迎來新的發展高潮。在中央財經大學教授、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看來,疫情客觀上給了直播平臺一個發展的機遇,無論是線上賣家還是線下店家,都通過網絡直播拓展了發展空間,形成了共生、共贏的關係。

“新農人”要具備新技能

當前,中國社會對電商幫助農產品銷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抱有很大期待。

拼多多4月21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農村網店在拼多多上賣出的農產品訂單數超過10億筆,同比大增184%。

但人才匱乏是農產品大規模上行的主要制約之一。直播帶貨的興起,只是營銷方式的改變,商業的本質並沒有改變,“說到底還是內容營銷,這需要商家做好‘內容’這門功課。”

業內專家指出,新時代的新農人,一定要具備四點技能和認知:一是懂農產品種植技術;二是建立農產品品牌意識;三是有基本財務知識,會算賬;四是懂營銷懂物流。

歐陽日輝認為,網絡直播的作用不僅僅在銷售端,還將逐漸滲透到生產端、流通端和供應鏈,為行業和企業賦能、賦智。“未來,直播將覆蓋到各行各業,成為中小企業的常用營銷模式。”(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