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美元!

1、不可思議的現實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之前的一篇報道,一家名叫Verizon的美國公司為了打造一支高度信息化的員工隊伍,決定軟件開發人員可以用很多時間在家工作,並建立了一個半私人的聯繫網絡,而其中一名軟件工程師私下把自己的工作以自己1/5的薪酬外包給了一名更出色的中國工程師,這樣工作完成的更好,而且自己還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陪愛人、上網購物、享受生活!很多網友都覺得這傢伙太酷了,夠靈活,有中國人的傳統,於是就有很多人想能否也學這傢伙,把工作以包出去,賺差價,然後環遊世界,暢談人生……

也許,對個人來說這是個特列,但是對全球經濟來說,這就是一個常態:相同的工作,相比一個發達國家的工程師,發展中國家的工程師收入會低很多,即使他更聰明、更優秀、工作效率更高,成果更出色,也不能改變,僅僅因為他們的國家和產業所處的競爭環境不一樣。

這公平嗎?當然不公平,縱觀歷史,本來也沒有什麼公平而言,可以改變嗎?可以,要不然中美貿易戰也不用打了,但是很難!從更高利益層面看,二次大戰後,也僅有韓國、新加坡等少數幾個中小規模、親西方發展中國家擠進了發達國家行列。

為什麼會這樣呢?分析以上的例子,我們可以簡單總結為:相同的工作,美國工人之所以收入更高,生活更富足,是因為美國公司更賺錢、利潤更高,因而能夠支付更高的工資和福利。按照一般經濟學原理:利潤 =(產品或服務)價格*(銷售)數量–成本。我們知道,西方發達國家民眾生活質量很高,要維持這種狀況就必須確保其高收入和高福利政策,也就意味著西方社會的基石--企業,必須獲得足夠的超額利潤來買單,否則將難以為繼。而根據以上公式,要獲得超額利潤企業要麼售價高、要麼銷售數量大再或者兼而有之。

那麼問題來了,相同的行業,相同的產出和服務,西方發達國家企業憑什麼比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定價更高、市場更廣呢?這其中不僅涉及經濟學範疇財富創造和分配問題,也涉及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升級鴻溝問題,還涉及大國博弈等政治結構問題,情況比較複雜。

2、利潤創造的國家力量

財富是一個經濟學概念,指具有價值的東西,包括物質財富、貨幣中介,精神財富等,是衡量個人貧富、生活質量的主要參照,也是判斷國家發展水平的核心指標,由於現代社會經濟已經高度貨幣化,因此,財富主要表現為個人/企業對收入/利潤的獲取和擁有,貨幣即財富,但財富並不完全等同於貨幣,關於財富的更詳細說明可以看我之前的一篇文章《對經濟領域一些宏觀概念的釐清》。

國家經濟運行,本質上就是一個以企業/個體為主體進行財富(利潤)創造和分配的持續不間斷運作過程,國家的主要使命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儘量為企業創造利潤提供好的條件,並對利潤分配進行制度設計和法律保障,以追求利潤創造的最大化和分配的合理化(不一定公平)。由於各國國情不同,對利潤創造和分配製度設計也不同,客觀上成就了目前國家政治制度和治理體系的差異化和多樣性。衡量一個國家文化和制度的好壞,也應該從是否有利於個人/企業更好的創造財富和利潤的標準來判斷,只有“良治”與“劣治”之分。

為進一步說明,我們首先來了解下作為一個社會個體正常有哪些獲取財富的方式和途徑,如下圖所示:

別了,美元!


圖1:個人獲取財富方式

從中可以分析,作為個體,主要由兩大類獲取財富的方式,一種是按市場規則主動獲取財富,較為直接明顯;另外一種是由國家政策主導的二次分配財富,較為間接且相對隱性,往往需要一個傳導路徑,才能起到政策目的,比如降低準備金後,到底哪些個體收益,就不是特別容易瞭解清楚,但他確實影響了部分人的財富收益。

再來看看企業的利潤創造方式,我們知道有一個著名的價值鏈笑臉分佈圖,說明了當前世界經濟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創造利潤的能力,如下圖所示,在不考慮資源壟斷的情況下(比如石油、礦石等),利潤主要集中在研發設計和品牌營銷環節。研發設計對人才和技術高度依賴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品牌營銷則是與客戶直接接觸,代表對終端市場的佔有率和影響力,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保障,因此這兩個環節企業都希望自主掌控和保密,而生產製造由於對人才素質要求低,可替代性強,其利潤創造能力也很低,因此經常在全球佈局,流向人力成本窪地國。

別了,美元!


圖2:企業利潤創造方式

從圖中也可以看出,企業的最終利潤實際上是由企業和國家共同完成的,企業按照市場規則,做產品研發、生產製造和營銷品牌,比較直接顯然;國家則根據其綜合國力支撐,保護本國企業,打擊對手企業,不過比較間接和隱性,往往容易被忽略,比如給對手國家引發一輪金融危機,間接打擊對手相關企業,從而達到為本國企業優化發展環境的目的,只不過一些國家能力有限,即不能保護和支撐本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上衝鋒陷陣,也不能阻止國際企業在本國消費市場一家獨大。

3、科技是利潤的第一創造力

另一方面,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和影響,世界越來越扁平化,中間環節持續減少,人們也越來越看淡企業的品牌性,反而更加註重個性宣揚和對自我的發掘,其結果就是企業越來越難以靠單純的品牌營銷來創造超額利潤,因此,自然的,根據產業價值微笑曲線,未來唯一有可能持久創造出超額利潤的就是

擁有高科技支撐的研發設計,再加上科技自身帶有強大的軍事安全屬性和文明進化內在要求,因此,世界主要大國都在不惜代價爭奪科技制高點,甚至不惜發動貿易戰和阻斷人才交流。

誰佔領未來的科技制高點,誰就會佔領未來的超額利潤主導地位,也就意味著未來創造財富和利潤的能力,更意味著未來誰可以過上富足的生活、環遊世界、享受人生!為此,我們要理解國家為什麼要大力推動“新基建”,要知道科技的重大突破一般都是在戰爭或商業繁榮的刺激下發生的,不能理解為簡單的拉動需求,當然,說不定也會造成一波科技帶動的牛市行情(類似美國過去幾年的走勢)!另外,要知道,美國是一個商業立國的國家,由資本主義內生規律控制,對未來利潤的最大創造力—先進科技,是不希望與別人分享的,所以,我們不應該幻想美國會主動緩和在科技領域對我們的打壓,核心技術相關的人員交流、資本投資、大學教育等方面都會慢慢被阻斷,最終走向平行世界。而我們要做的是應該進一步改革我們的教育體系,慢慢培育出一個能包容自由意志、直面問題、非政治化的、能靜心探究溯源的學術氛圍。

綜上所述,

無論是個人獲取財富,還是企業創造利潤,都受其自身努力和國家政策的雙重影響。回到本文前面的事例,相同工作,相同產出,美國工程師的收入為什麼能達到中國工程師收入的5倍,根據以上分析,要形成如此大的收入差異,肯定不單單是個人/企業層面競爭純市場競爭的結果,其背後必然有著國家意志的長期發展助力,而在這些國家力量和意志影響的領域,科技與金融是其中兩個最為重要的支撐和抓手,下面再來看看貨幣和金融。

4、貨幣的魔力

如果站在上海、香港、深圳的街頭對資產狀況進行隨機調研,你大概率會認為這些地方的人都很富有,動不動就數百萬、數千萬的資產,但是你再問其資產構成,就會發現其中大多數都是房產,而房產不僅僅是個實體財富,更多的還是個貨幣現象。拋開貨幣外在價值不談,如果硬碰硬的比較家庭擁有的實體財富,那麼一些二三線城市家庭大概率更為富有,因為,他們的房子更大,家用電器一應俱全,交通工具也不差,生活便利,同樣享受互聯網科技發展的成果;反而倒是一線城市的家庭,房子小,大傢俱買了也放不下儘量少買,車子嘛更不敢購大體積的,怕停車難,那為什麼我們還會覺得上海、香港等一線城市更加富有呢?

一切社會現象都是經濟現象,一切經濟現象也都是貨幣現象,富有、貧窮的背後隱藏著深刻的貨幣問題。只有認識貨幣的魔力,瞭解貨幣的運作規律後,才能真正看懂當今社會的運作機制:韭菜因生存而勞作,財富因勞作而創造,寡頭因韭菜而富有,貨幣因食利而泡沫,循環往復,周而不殆!之所以如此,人性使然,按照《人類簡史》的說法,只因為人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虛構的故事):賺到錢(虛擬貨幣)就可以交換財富,從而變得富有和幸福,卻有可能忘了貨幣本身是有彈性的,可人為操控的,與財富本就不是同一件事。而那些站在人類塔尖的華爾街國際財團、社會精英、利益集團就是利用這一點,不斷的虛構和完善這個故事(比如:消費主義、環保主義、自由主義)來維持社會的日常運作,以保證他們有利的割韭菜全球地位和權力。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也是很客觀的,對的,只不過太過貪婪,一不小心用力過猛,造成了貧富差距持續擴大,而隨著時間流逝,當貧富差距積累到一定程度後,經濟社會難以為繼,需要大自然的不可抗力來一次再平衡,比如全球性病毒或者社會危機!

按照最新細胞學研究:所有現存地球生命都會將來自外界的能量(太陽能、化學能、來自食物中營養物質的能量等)都是以ATP(三磷酸腺苷)的形式暫時存儲起來,然後再用於各種生命必需的活動,並在釋放分子化學能量的過程中轉化為ADP(二磷酸腺苷),當能量富餘時,ADP再重新與核酸結合變回ATP,有了ATP,生命的能量來源和能量去向就可以在時空上分離開來,如下圖所示:

別了,美元!

圖3:生物化學能量與經濟社會轉化對照示意圖

如果把經濟體系與生物體系作對比的話,那麼貨幣金融就是經濟系統的血液,是產業運作的能量催化劑,可以儲存和流動,當流動性不足時,就動用儲備能量,當流動性充足時就儲存起來,社會財富也就像生物物種一樣,是自然進化的結果,且只有一個方向:種類越來越多,直到突然滅亡!

說到貨幣的魔力,我們要知道一個著名的公式,費雪交易方程式MV = PT,其中M為一定時期內流通貨幣的平均供應數量;V為貨幣流通速度;P為各類商品價格的加權平均數;T為各類商品的交易數量。注意,這裡的商品/財富範圍並不是社會的總財富,而是交易中的財富,因為現代社會財富主要靠交易獲得。根據方程式有幾個直觀的推論:

1) 正常情況下,一段時間內,貨幣流通速度V和交易量T都是不變的,也就是說貨幣供應量M與價格P成正相關關係,也就是說市面上錢越多,價格越高,這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通貨膨脹產生的原因,同時我們也要知道,價格的傳導是有途徑和週期的,在貨幣供應量放大的過程中,誰先獲得貨幣並優先知道傳導途徑,誰就可以收割資產通脹帶來的收益

2) 如果要保持交易量T和價格P不變,那麼流通速度V越慢,則需要的貨幣供應量M就越大,比如,因為新冠疫情導致全球經濟放緩(流通速度V下降),美聯儲開啟了無限QE(美元不但不降反而升值了),本質上就是為了穩定等式右邊的資產價格P和交易量T,就必須增大等式左邊的貨幣供應量M。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通過對貨幣供應量M的控制,是可以影響資產價格的,如果對政策傳導路徑也有所瞭解,再加上時間量適當偏移設定,那麼就可以以時間換空間,提前佈局,也許韭菜就可以變收割機了,魔幻吧!

說個題外話,由於疫情爆發,造成的全球經濟放緩,流動性降低,美聯儲為了穩定經濟,進行了QE,補充貨幣流動性M,但由於經濟流通速度遠遠不是放緩的問題,而是其國內幾乎是快停滯了,根據公式,經濟流通速度V下降的越厲害,M就就越要放量的越大,而美聯儲有限的資金投放,並不能補足市場窟窿,因此才會出現美聯儲一輪又一輪的QE,特朗普一輪又一輪財政扶持,但美元依然緊缺,反而出現升值的現象。很多網友看不懂,認為不解決疫情問題,這些穩定政策都是無效的,本人不同意這個觀點,相反,我認為特朗普出臺的這些政策不但有必要,而且制定和執行都很及時到位,否則負面影響更大。要知道,美國不是社會主義制度國家,只能通過貨幣來協調物資的保障與供應,並不能通過政府行政直接調度全國物資。這樣,雖然不能阻止美國國內經濟持續放緩甚至停滯,從而創造增量財富,但通過及時給個人和企業補充美元流動性,是可以確保美國國內存量物資分配不中斷的,同時這些企業還可以從全球供應鏈採購物資,甚至收割全球資產下跌的韭菜,這是對美國社會傷害最小的方式了。而全球範圍來看,中國經濟恢復最快,並有超大規模的工業生產能力確保物資供應,因此,我們才會看到,美國不斷有國會議員呼籲與中國合作(疫情時間拉長,導致物資短缺,美國是真的危險),國家短期穩定發展和全球老大位置如何取捨?對高傲且充滿偏見的美國人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

除此之外,貨幣的另一個特性是其信用是由國家背書而發行流通的,並且會因為發行國綜合實力的差異,而表現出不同的實際財富購買力地域流通性。比如南太平洋一個小島國發行的貨幣,在國際貿易中,大概率是不會被接受的,也就是他們發行的貨幣購買力有限,不能流通,甚至自身國民都不接受;而世界老大美國發行的美元,則是全球流通,購買力超強,在改革開放早期,我們要用3000萬個襯衫才能換回買一架波音飛機的美元;另外一些國家比如土耳其、南非、俄羅斯等,其發行貨幣大多數只能在本國流通,要進行國際採購,必須兌換成有信用的結算貨幣才可以進行使用。

貨幣不等於財富,貨幣只有在一定地域範圍內穩定流通,並且在可以實際交換財富(財富購買)時才具有其內在價值。如果為了特定目的,對某一國貨幣進行流通範圍限制,並使用各種或明或暗的手段,大幅降低其實際財富購買力,那麼就有可能引發該國的一次金融危機,甚至是經濟危機,造成巨大損失。例如在美蘇爭霸後期,前蘇聯走向解體,1991年 1美元 = 0.9盧布,換句話說,百萬(舊盧布)富翁就是百萬美元富翁,而到1994年11月,盧布的官方匯率為1美元兌3235盧布,也就是說百萬(舊盧布)富翁已經貶成只有300美元了,財富靜在,貨幣已非,這就是貨幣的魔力!

美國華爾街是玩貨幣和金融的高手,經常會利用貨幣供應量、實際購買力、流通範圍、國內利率、國際匯率等貨幣魔力因子進行時空轉換,製造事端、打擊競爭對手,維護自身貨幣霸權,助力本國企業佔據優勢地位。

5、美元之巔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類才在他們之間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當權力,是經被治理者的同意而產生的。”這是《獨立宣言》開篇箴言,在人類發展歷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綱領形式確立了資產階級的革命原則和人權原則,反映了當時北美殖民地人民(主要是白人,不包含其他人種)爭取自由和獨立的心聲,並間接推動了法國大革命的發展,即使以現在的眼光看,也體現了其高明和偉大之處。先進文化和先進生產力本就是一體兩面,當先進文化廣泛傳播時,必然帶動先進生產力的持續提升,美國之後的國運也許就因此而奠定,並在一系列偶然和必然事件的促進下,成就了美國的強大,人心所向。

別了,美元!


圖4:美國及美聯儲大事記

期間,在貨幣市場上,在經歷了第一、第二美國銀行的兩次失敗後,最終在1893年由國會授權正式成立美聯儲,並由聯邦儲備局和分佈美國各地區的12個私人聯邦儲備銀行組成。其主要的貨幣政策由聯邦儲備局委員和聯邦儲備銀行的主席共同參與制定。在組織形式上,美聯儲採用的是聯邦政府機構加非營利性私人機構的雙重組織結構,雖說避免了貨幣政策完全集中在聯邦政府手裡,但另一方面也說明金融寡頭從一開始就共同參與組建了美聯儲,並在其後的決策經營過程中上佔有重要影響力,比如貨幣發行、貨幣政策制定等。這個時候的美聯儲其影響力主要還是在美國國內,屬於一國央行。

由於美國一方面工商業發展迅速,地廣人稀,勞動力相對缺乏,發展機會比較多;另一方面,相較於歐洲老牌國家嚴酷的工作氛圍,美國的企業主與工人的關係也比較鬆散,開放的多,工作不滿意,僱員隨時可以打包走人,找個沒人的地方,自己開拓發展,非常自由。這種心理感受,有點類似於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人對改革開放的憧憬和期盼一樣,堅定而熱烈!也許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還不能體會,不過,對當時的歐洲中下層受壓迫人民(比如小偷、搶劫犯)來說,美國真的就是自由和希望之地,有一部電影《海上鋼琴師》其背景就是描述一代代歐洲人移民美國的場景故事,顯示了美國的巨大吸引力和精神向心力。

別了,美元!


圖5:《海上鋼琴師》劇照

進入20世紀,全球經歷二次世界大戰,由於遠離戰場,美國本土經濟不但沒有受到影響,相反,戰爭巨大的物資和金融需求,反而促進了其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方面的全面大發展,從而奠定了二戰後的超級大國地位。1944年7月1日,44個國家或政府(包括蘇聯)的經濟特使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佈雷頓森林召開了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簡稱佈雷頓森林會議),商討戰後國際貨幣體系問題,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即佈雷頓森林體系。根據會議精神,於1945年12月27日成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簡稱IMF)和世界銀行(簡稱WB),並在1947年後成為了聯合國的常設專門機構,至此,美聯儲不僅僅是美國的央行,而且範圍擴大到整個西方國家。

與此同時,由於意識形態問題,兩大陣營開始形成了對峙和冷戰格局,從此世界被分成了東西方兩大陣營。受限於社會主義體制在當時條件下的深層次矛盾和治理能力缺陷,在蘇聯和美國冷戰對峙的過程中,蘇聯逐漸敗下陣來,並在1991年12月26日宣佈蘇聯停止存在,正式解體,之後,美國正式成為唯一超級大國,美聯儲影響範圍進而也就隨之逐步擴大到了全世界所有國家。

之後為適應國際貿易和金融結算的發展,美國、加拿大和歐洲的一些大銀行在20世紀70年代成立SWIFT組織,並於1977年完成了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系統)的建設和開發工作,正式投入運營,使得國際清算模式從1.0升級到2.0,如下圖所示:

別了,美元!


圖6:全球跨境/跨行美元清結算系統

相應的,由於佈雷頓森林體系構建的美元中心地位,其結果是在國際清算過程中,如果兩個國家之間的銀行要匯款,無論是個人業務還是企業業務,都必須通過SWIFT的報文平臺來傳送金融信息,然後支付系統根據收到的支付指令完成資金清算,想要國際清算是繞不開SWIFT的。也就是說,誰掌握了這一系統,就意味著控制了世界範圍內主要資金往來。這也使得美國有能力切斷對手的國際支付通道,影響被制裁國的經濟貿易。

至此,美國和美聯儲成為了事實上的世界政府,全球央行,挾天子(聯合國)以令諸侯(諸強),王者歸來,勢不可擋,而其背後的華爾街金融力量則成為了最大收益人,並持續擴大對全球政治、經濟的影響,可以對他國任意進行長臂管轄,打擊競爭對手商業利益,比如,2014年,因烏克蘭事件,美國開始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VISA與萬事達卡在未通知俄國金融機構的情況下,停止對俄羅斯幾家銀行所發售的銀行卡的支付服務,對俄羅斯民生造成巨大影響,商戶消費體系陷入癱瘓。

6、不可承受之重

月盈則虧,物極必反,美國似乎也沒有跳出中國歷史上的興衰週期率:大亂後大治,首先穩定政治,發展經濟,而後腐敗滋生,既得利益者不勞而獲,奢華享受,時間一長導致國庫虧空,無奈之下巧立名目,增加稅收,盤剝百姓,從而導致民不聊生內憂外患,最後走向新一輪危機,輪迴往復。

自從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後,歐美髮展體制和模式取得了絕對的影響力,並在技術進步的背景下開始了經濟全球化進程。為了創造更高的利潤,各產業集團開始了全球佈局和分工,低利潤創造價值的生產製造和服務業逐步轉移到第三世界國家,並且將重心逐步轉向了金融和科技創新。1993年初克林頓取代老布什入主白宮以來,美國股市經歷了長達八年的黃金牛市,道瓊斯從2000多點猛增到11000多點,NASDAQ也一路狂飆突進到2000年4月的歷史頂點,5400多點,沒有實體和需求支撐的股價很快顯出了原型,造成了2000-2002年的網絡經濟泡沫,美聯儲出手穩定市場,降低利率。隨後,由於利率市場的底水平運行,加上金融監管制度放鬆和缺失,又催生了美國住房市場的持續繁榮,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貪婪和投機盛行,最終以雷曼兄弟倒閉為標誌,導致了2008年的次貸危機的發生,而由於經濟全球化與各國經濟深度融合,其影響迅速傳導到全球。為了降低損失,美國開始了大規模印錢,製造通脹,向全球轉嫁風險,並最終由全世界來買單,其結果是美國國內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並且產生的負面效應一直持續到現在。

特朗普上臺後,政治上推行美國優先戰略,退出各種國際組織,經濟上,進行大規模刺激計劃,減稅降費,貨幣上,逼迫美聯儲壓低利率,增加美元流動性。利益驅動之下,企業高管開始在沒有實際業績支撐的情況下,回購股票,推高股價,享受紅利,本已難以為繼的虛高的資產價格和泡沫在本輪新冠疫情的打擊下迅速破滅,導致連續三次熔斷,創造新歷史,並在疫情國內蔓延後,甩鍋中國和世界衛生組織,既無領導能力,也無責任擔當,德、才、位嚴重不匹配,已經失去道義制高點,美國在事實上也難以繼續獨立充當世界政府、全球央行的角色,全球領導機制集體化、多元化是大勢所趨!

7、走向半球化-G3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當疫情過後,強權勢弱,世界將再也回不到從前!擺在我們面前的只有三種可能:一是回到叢林世界,大家憑武力解決分歧和經濟利益;二是中美關係緩和,經濟上協助分工,全球化進一步往縱深推進;三是走向半球化,全球經濟逐步演變為以東亞、北美、歐洲為中心的三大板塊聯盟,彼此之間進行競合博弈、合縱連橫,其他國家則會根據各自稟賦和利益訴求有選擇的加入特定聯盟,

全球進入新三國時代

分析以上走向,第三種可能性最大,一旦趨勢確立並形成社會共識,便會持久影響我們一代甚至兩代人的生活,這也意味著,經濟將會從現在的全球化狀態逐步走向分裂,其過程亦將會痛苦異常,經濟下滑、工人失業、創新乏力、壽命縮短,局部熱戰等場景將不再是電視上的他國熱點新聞,而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新常態。

作為經濟流通的血液,貨幣體系必然會隨著全球政治形勢的變化而發展,美元將與我們漸行漸遠,屆時,全球結算和儲備貨幣將以亞元/人民幣、美元、歐元為主,並構建起三大跨板塊清結算支撐網絡,如下圖所示:

別了,美元!


圖7:新三國時代的全球清結算系統

與此同時,各板塊聯盟將會圍繞投資、關稅、人員流動、基礎設施互聯等方面對第三世界進行影響力爭奪。為此,我們要認清形勢,不卑不亢,提前謀劃,並在一帶一路、亞投行、跨境清結算、大宗商品期貨交易、5G/科技、能源等領域早做佈局,這一天也許會很快到來,別了,美元!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上海融鏈 聯合創始人 袁益懷

2020年4月24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