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變·院長說|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副院長馬昕:大醫院不能落下公衛治理這一課

思變·院長說|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副院長馬昕:大醫院不能落下公衛治理這一課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既要鞏固成果、擴大戰果,全面做好當前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復工復產工作;也要著眼長遠、謀求長效,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防漏洞、強弱項、增能力,努力走出一條公共衛生安全治理之路,構築起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堅固防線。

思變·院長說|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副院長馬昕:大醫院不能落下公衛治理這一課

“運行流程”因勢而變

華山醫院是中國紅十字會總醫院,醫院感染科連續九年位居“中國醫院排行榜”感染病學科榜首,在應對SARS、禽流感等各種公共衛生事件時均有出色表現。汶川大地震時,華山醫院也派了6支隊伍。所以當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時,華山醫院每一名醫務人員都有上前線的心理準備。從除夕夜起,華山醫院先後派出3支醫療隊共273名醫務人員援鄂,是上海最大規模的援鄂醫療隊。

當前疫情在本土得到很好控制,壓力在於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復工復產是基本的國計民生,在疫情防控的總體要求下,也須重視正常醫療需求的存在,對患者進行分類,採取不同的應對策略,合理分配醫療資源。比如,心梗、外傷等患者醫療需求最為緊迫,醫院應抓緊恢復相關手術;一些次緊迫的疾病需要限期處理,如定期化療的患者、惡性腫瘤患者;還有一些醫療項目緊迫性不強,比如整容,可以適當延期開展。

思變·院長說|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副院長馬昕:大醫院不能落下公衛治理這一課

復工復產須實現治療和防控的平衡。華山醫院院感團隊設計了科學的流程,把好急診、門診等各個出入口;門診、住院增加了篩查手段、流程,要測體溫、填報病情和流行病學情況;到診室之後,醫生也要詢問並篩查;患者住院前要做CT和核酸、抗體檢測。

當前華山醫院的醫療需求不斷擴大,本地患者和外地患者都開始迴流。但醫療需求還沒有最終釋放出來,有些外地患者內心還有些擔憂,傾向於在當地看病。總體而言,在防控疫情的流程下,醫院整體效率肯定不如以前那麼快。由此增加了新的課題,如何增加患者就醫獲得感和舒適度?這就需要不斷改進流程,比如醫院測體溫的設備從額溫槍“進化”到紅外體溫系統,核酸、抗體檢測也越來越便捷,就是為了盡最大可能讓患者獲得良好的醫療服務,保證醫療質量不下降。

“補短板”應加緊規劃

上海市醫療衛生資源豐富,公共衛生治理體系比較健全,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時把控能力較強,醫院有技術也有能力守住防線。但從全國而言,仍然暴露出了一些經驗和教訓。

首先是國內醫院科室建設存在短板,平戰結合沒有落實到位。非疫情時期,集中關注能給醫院帶來效益的科室建設,忽視與公共衛生相關科室的能力提升。許多醫院沒有設置感染病科,而是以作為行政部門的感控科代替,一旦疫情襲來,往往沒有能力迅速作出反應,在此次疫情當中也得到了驗證。對此,要及時扭轉認識誤區,不要將感染病科當作“花錢科室”,而應注重平戰結合,加大力氣發展。當前,新發、突發傳染病已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領域,既有的感染性疾病也有存量的患者,實際上只要把科室的能力提升上來,生存和發展並不成問題。

其次是重症醫學科有待加強。國內很多醫院在專科領域實力突出,但缺乏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突出表現就是重症醫學科隊伍不足。在此次新冠疫情中,全國抽調重症專家和重症醫學科醫務人員支援武漢,為降低死亡率、提升治癒率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體現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但在全國層面,重症醫學科隊伍的發展仍相對滯後,與全科醫學、急診醫學一樣,並不是醫學生首選的學科。另一方面,與外界的認識不同,重症醫學科在收治患者的過程中,物耗成本很大、住院週期較長,對醫院而言並非是“金餑餑”,因此也缺乏建設投入的內生動力。

思變·院長說|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副院長馬昕:大醫院不能落下公衛治理這一課

這些科室在疫情期間衝在前頭,疫情之後如何發展,要綜合考慮。今後,公立醫院的學科體系建設完善應加緊提上日程,並作為公立醫院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出臺相關的規劃和實施意見,梳理與公共衛生事件緊密相關的科室,加大政策財政投入和引導,鼓勵相關人才培養和科室建設。在實踐層面,可以指定一批定點醫院,國家每年專項規劃投入基建、負壓病房、實驗室等建設,作為戰略儲備並定期檢查,平時作為對公立醫院考核的主要指標,疫情來時馬上切換為戰時狀態。在人才培養方面,應提升這些科室的薪酬水平,保障人才隊伍穩定,提升職業吸引力。對沒有傳染病科的醫院而言,當務之急還須加大科室人員的轉崗培訓,將一些有志從事感染病、重症醫學的內科醫生,先行轉化為這些科室的骨幹,以應對疫情長期防控的挑戰。

“提能力”要堅持公益

超大城市公共衛生建設事關民生福祉、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安全,是一項極其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在武漢援助抗疫期間,我的切身感受就是我國整體的社會動員能力很強,儘管經歷了前期艱難作戰的狀態,但在全國調集人力支援後,局面很快扭轉,在社區防控、方艙醫院、重症救治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的經驗,今後應當加以總結,形成預案,寫進教科書。

這次疫情是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凸顯了維護公共衛生安全的極端重要性。公共衛生事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要強化法治保障、人才保障、物資保障、投入保障。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發力,及時做好有關地方性法規規章修訂完善。上海公共衛生體系在疫情應對中經受住了考驗、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與重大疫情嚴峻挑戰相比、與超大城市面臨的現實威脅相比、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相比,還有不適應的地方。

為此,上海也在改革,出臺《關於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若干意見》,提出立足更精準、更有效地“防”,全力築底線、密防線、強戰線,把公共衛生安全“防護網”織得更密更牢;建強指揮中樞,全面優化應急指揮體系,全力建強市公共衛生應急指揮中心,全方位構建公共衛生大應急管理格局;在數字化、智能化上更多用力,努力實現趨勢智能預判、態勢全面感知、資源統籌調度;織密網絡體系,對標一流硬件、一流人才、一流技術、一流能力,打造專業化、現代化的三級疾病預防控制網絡;優化資源佈局,堅持醫防融合、平戰結合,健全應急醫療救治體系,提高綜合救治和應急作戰能力。

這些改革意見代表了廣大醫務人員的心聲。防控疫情,光靠疾控部門是獨木難支的,還需要發揮廣大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強化哨點作用發揮,廣泛普及傳染病防控知識和健康生活理念,培育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因此,公立醫院改革要持續進行下去,在公益性的導向內,將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貫徹到醫改的各個環節。

文: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副院長馬昕

整理:健康報首席記者葉龍傑

編輯:彭豔

審核:陳會揚 曹政 閆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