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之《莊子》第九講內篇·德充符:德者,成和之修也

《莊子》又名《南華經》,是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道家經文。到了漢代以後,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因此《莊子》亦稱《南華經》。其書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莊子》書分內、外、雜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戰國中晚期逐步流傳、揉雜、附益,至西漢大致成形,然而當時流傳版本,今已失傳。目前所傳三十三篇,已經郭象整理,篇目章節與漢代亦有不同。內篇大體可代表戰國時期莊子思想核心,而外、雜篇發展則縱橫百餘年,參雜黃老、莊子後學形成複雜的體系。

國學經典之《莊子》第九講內篇·德充符:德者,成和之修也

魯哀公問於仲尼曰:“衛有惡人焉,曰哀駘它。丈夫與之處者,思 而不能去也;婦人見之,請於父母曰:‘與為人妻,寧為夫子妾’者 ,數十而未止也。未嘗有聞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無君人之位以 濟乎人之死,無聚祿以望人之腹,又以惡駭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 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是必有異乎人者也。寡人召而觀之,果以 惡駭天下。與寡人處,不至以月數,而寡人有意乎其為人也;不至乎 期年,而寡人信之。國無宰,而寡人傳國焉。悶然而後應,氾而若辭。 寡人醜乎,卒授之國。無幾何也,去寡人而行。寡人恤焉若有亡也, 若無與樂是國也。是何人者也!”

【譯】魯國的國君魯哀公,近來情緒不佳,心頭疑慮重重, 請孔子來談談。魯哀公說:“衛國有個形貌很醜的隱士, 姓名不詳,眾人叫他哀駘它,當然是渾名。哀是他的哭喪 臉相,駘是他的怠倦神情,它是他的駝背,其醜可知。使 人吃驚的是哀駘它先生非常有魅力。男士們拜訪他,一個 個的樂不思歸。女士們遇見他,回家去和父母吵架,都說 :‘與其嫁給張三李四王老五做正妻,不如嫁給哀駘它先 生做小妾!’這樣的事情絕非個別的,據調查已鬧過十多 起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到底喜歡他哪點呢?這是一個謎 。論才幹吧,從未見他出頭露面創建任何事業,他一貫是 隨聲附和。論權勢吧,他是白丁一個,不可能憑官職救人 一命。論財產吧,他是寒士一名,不可能施恩惠賞人一餐 。論聲譽吧,醜名倒是遠揚,榮名卻談不上,因為隨聲附 和,給眾人留不下半點影響。論學問吧,也談不上,因為 他對外界事物不想研究。無才幹,無權勢,無財產,無聲 譽,無學問,可那些男女老少就是喜歡他,這說明他具有 某些過人之處。我派人去衛國把他接來,當面驗看,喲, 果然醜得嚇死人!讓他陪我不到一週,觀察他的為人處世 ,我也傾慕他了。繼續陪我不到一年,考核他的道德品質 ,我就信任他了。時逢宰相出缺,我提議國事交給他代管 。他遲遲的接受了,又淡談的推辭了,很掃我的面子。是 不是他瞧不起我,嫌我醜陋?不過國事總算交給他了。殊 不知幾天後,唉、他竟逃回衛國去了。我一個人留在這裡 ,心頭煩憂,失魂落魄似的。咱們魯國,人雖然多,可就 是找不到第二個使我高興的喲!這個哀駘它到底是怎樣的人呀?”

國學經典之《莊子》第九講內篇·德充符:德者,成和之修也

仲尼曰:“丘也嘗使於楚矣,適見豚子食於其死母者。少焉眴若, 皆棄之而走。不見己焉爾,不得其類焉爾。所愛其母者,非愛其形 也,愛使其形者也。戰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資;刖者之屢,無 為愛之。皆無其本矣。為天子之諸御:不爪翦,不穿耳;取妻者止於 外,不得復使。形全猶足以為爾,而況全德之人乎!今哀駘它未言而 信,無功而親,使人授己國,唯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

【譯】孔子說:“有一次我出差去楚國,路邊看見一群小豬 吃母豬奶。那母豬已死了,剛斷氣,小豬們不知道,還在 那裡爭著吮吸,急得叫喊。過一會母豬的體溫轉涼,小豬 們一個個瞪大眼,不再叫喊,拋棄母親的遺體,亂紛紛的 逃散。為什麼逃散?因為小豬忽然發現,眼前這個肉堆不 再活動,不再溫暖,不再泌奶汁,不再哼哼喚,不像咱們 豬族的一員,顯然屬於異類獸,不可親,有危險,所以驚 惶逃散。由此可見,小豬愛的不是一堆死母豬肉,不是外 形,不是親愛的豬媽媽,而是內涵。豬懂得愛內涵,人不 懂得,世俗看重的是外形。戰士捐軀疆場,有的身首離, 有的肢體殘,有的腹肚破,有的胸膛穿,雖曰英雄,待遇 反而低人一等,不準設置羽毛幢扇裝飾葬棺,因為他的外 形不全。罪徒受刖刑斬一腳,買回新鞋不好意思穿,因他 的下肢不全。國家這樣對待戰死的英雄,個人這樣對待刑 餘的自身,都是喪失原則,忘了內涵忘了本啊。美女送到 王宮充當御用,不準剪指甲,不準穿耳朵,因為國王應該 享用一堆完整的女肉,她的外形不可不全。女子嫁到男家 ,初夜發現不是處女,就得休掉她,退回孃家去,不準再 進門,因為丈夫應該佔有一具未破的女身,她的外形不可 不全。正如那些外形完美的女士逗人喜愛,那些內涵完善 的男士也受人喜愛呀。你說的那位哀駘它先生,不必表白 便得到信任,不必創業便受到傾慕,使你把國事交給他代 管,還怕他不接受。由此可見,他真是內涵完善而內心平靜的隱士喲。”

國學經典之《莊子》第九講內篇·德充符:德者,成和之修也

哀公曰:“何謂才全?”仲尼曰:“死生、存亡、窮達、貧富、賢 與不肖、譭譽、飢渴、寒暑,是事之變、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 而知不能規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於靈府。使之和豫, 通而不失於兌。使日夜無隙,而與物為春,是接而生時於心者也。是 之謂才全。”“何謂德不形?”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為 法也,內保之而外不蕩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離 也。”哀公異日以告閔子曰:“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執民之紀而憂其 死,吾自以為至通矣。今吾聞至人之言,恐吾無其實,輕用吾身而亡 吾國。吾與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

【譯】魯哀公問:“內涵完善指的什麼?”孔子說:“能夠看透所謂生死、得失、窮通、貧富、 好歹、譭譽、飢飽、寒暑等等對立存在的互相轉化,本來 就是事物發展的常態,本來不是客觀規律的體現,無始無 終,自然而然,好比白天黑夜互相替換,日子排列成黑白 斑馬線,沒頭沒尾,回顧從前是無限,遙望將來是無限。 看透發展的規律,不必後悔,不必企盼。管他逆境順境, 隨遇而安。任你愛我恨我,處之泰然。生死得失,窮通貴 賤,攻不垮我的精神防線。保我靈魂深處和氣一團,自得 而恬淡,自信而悠閒,人生有味是清歡。白天的公開場所 ,黑夜的秘密房間,無論何時何處,對誰都不要有仇隙的 一閃念,交付給眾人的唯有我三春的溫暖。夏暑冬寒,社 會環境氣候多變。我的心理環境以不變應萬變,永遠是春 天。做到以上幾點,便是學道有成,內涵完善。”魯哀公又問:“內心平靜又指什麼呢?”孔子說:“靜止的水是最平的了,所以築樓建房平地 基,必須使用水平儀。池水平靜澈見底,不漣不漪。內心 平靜明白事理,不偏不倚,而且不蕩不激。內心充實的人 如果有意顯彰自己,可以治國濟民,可以講學傳藝。內心 既充實又平靜的人有意隱沒自己,如哀駘它。不想建立功 績,不想留下事蹟,而又對人有益。這樣的人決不願意被 外物所附麗,亦如哀駘它決不願意被國事所附麗,所以他 逃回故鄉,依舊隱居去。”魯哀公聽完孔子對哀駘它的解釋和評論,眼界大開。 後來他告訴孔子的學生閔子騫說:“我聽孔丘先生談話之 前,高高在上,統治魯國,掌握大政方針,體恤庶民性命 ,自以為很英明。聽了聖人談話,才擔憂自己是虛有其名 ,言行大不自重,弄不好會亡國。我同孔丘先生不應該是 君臣關係,我把他當作在修養方面能幫助我的益友呢。

國學經典之《莊子》第九講內篇·德充符:德者,成和之修也

闉跂支離無唇說衛靈公,靈公說之,而視全人:其脰肩肩。甕㼜大癭說齊桓公,桓公說之,而視 全人:其脰肩肩。故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 忘,此謂誠忘。故聖人有所遊,而知為孽,約為膠,德為接,工為商。聖人不謀, 惡用知?不斵,惡用膠?無喪,惡用德?不貨,惡用商?四者,天鬻也 。天鬻者,天食也。既受食於天,又惡用人!有人之形,無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於人;無人之情,故是非不得於身。眇乎小哉,所以屬於人也;謷乎大哉,獨成其天。

【譯】有某殘疾的賢士,遊說衛國的國君。衛君見他軀體蜷 俯,頸項縮入看不見了,醜得可怕。多次深談之後,衛君 喜歡他,再看看正常人,總覺得他們的頸項太長了,真難 看。又有某殘疾的賢士,遊說齊國的國君。齊君見他脖子 上長了大瘤子,頸項粗得不像樣子,醜得可怕。多次深談 之後,齊君喜歡他,再看看正常人,總覺得他們的頸項太 細了,真難看。人的品德屬於內涵,透過言行顯露出來, 讓朋友飲佩他,久久不忘,倒是他的外形缺陷不再惹眼, 日久終於淡忘了。所以衛君忘掉了縮頸項,所以齊君忘掉 了粗頸項。與這兩位國君不同,有許多人不看重內涵而看 重外形。人們忘掉了不該忘掉的內涵,如某賢士的品德, 同時忘不掉本該忘掉的外形,如某賢士的縮頸項或粗頸項 ,這才是真正的害了健忘症,必須治療喲。前面兩位殘疾人都是賢士,不是聖人。聖人超脫,不 去遊說君王。聖人看來,世俗所謂知識,不過是惹起麻煩 的禍根而已;世俗所謂紀律,不過是補合裂縫的粘膠而已 ;世俗所謂品德,不過是招攬朋黨的資本而已;世俗所謂 技能,不過是製造商品的手段而已。聖人不去籌謀劃策, 要知識有何用?聖人不去搗亂肇事,要紀律有何用?聖人 不去丟臉失格,要品德有何用?聖人不去賺錢發財,要技 能有何用?聖人堅守四不,靠什麼混飯吃,豈不餓死他嗎 ?放心吧,有飯碗,天賜的。天生聖人,天養活他。他既 然順天命而生存,哪還需要世俗的那一套知識、紀律、品 德、技能!聖人,你有俗人的外形,而無俗人的內涵。有俗人的 外形,所以你能混跡人群。無俗人的內涵,所以你能擺脫 是非。真渺小啊,聖人,你的外形等同俗人!真偉大啊, 聖人,你的內涵順應天命!

國學經典之《莊子》第九講內篇·德充符:德者,成和之修也

惠子謂莊子曰:“人故無情乎?”莊子曰:“然。”惠子曰:“人 而無情,何以謂之人?”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惡得不謂 之人?”惠子曰:“既謂之人,惡得無情?”莊子曰:“是非吾所謂 情也。吾所謂無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 也。”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莊子曰:“道與之貌,天 與之形,無以好惡內傷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勞乎子之精,倚樹而吟,據槁梧而瞑。天選子之形,子以堅白鳴。”

【譯】前面那一段話,在下莊周也講給梁國的相爺惠施先生 聽過。他不相信聖人超脫,他問:“聖人不是人嗎?既然 也是人,他能超脫人之情嗎?”我說:“他能。”他問:“人無情,還算人?”我說:“遵照陰陽變化的規律,父母遺傳給他相貌、 身材、特徵、血型、氣質、靈魂,大自然又提供種種物質 塑造了他的骨架和肉身,你竟然說他不算人!”他問:“既算人,豈無情?”我說:“你把人的內涵當作了人之情。內涵,凡人皆 有,他當然有,但不同於凡人。我說聖人無情,是說他無 俗情,能擺脫是非,能忘掉得失,能勘破死生,能淡化歡愛,能消化仇恨,不讓俗情之斧斫傷靈性與肉身,而不是 說他的心頭冷冰冰,岩石一樣硬。不啊不,他的心理環境 暖融融,四季永遠是三春。他順應自然規律,也就是順應 天命,不去煉丹服藥,求所謂的生長。”他問:“不求長生,怎能延壽添齡?”我說:“遵照規律,父母給你相貌與靈魂,大自然給 你肉身,一切早已註定。要緊的是不要讓俗情斫傷性命, 保住天年已萬幸,豈敢妄想求長生。

國學經典之《莊子》第九講內篇·德充符:德者,成和之修也

內篇·德充符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