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练的是什么拳,威力怎么样?

猪大大的精彩故事


在新兵连期间练军体拳“第三套”。可以健体强身,威力可给敌人重创!我退伍后在家晨练,就是练的军体拳第三套。








手机用户童心未眠


我是2004-2012年当兵的,根据阶段不同,练习的格斗也不一样。

1 新兵训练4个月,每天早上跑完步,练习CAC,是一种军队综合格斗术。类似散打,里面包含前滚翻,后滚翻,侧滚翻,前后倒,标准防御姿势(抱架),步伐(重心),呼吸,出拳(直拳,摆拳,勾拳)出腿(正蹬,鞭腿,侧踹)与散打不同的是,在我所受到的军事格斗训练腿法中,没有高鞭腿,只有低鞭和中鞭。摔法。这种cac格斗属于军事格斗入门训练,主要作用在于掌握近身格斗的一些基本技法。

训练方法为两人一组对练,队友进一步你就退一步,队友后退你就进一步,无论进退都是采用跟步,两脚不可交叉重心永远位于双腿之间,随时保持一身位的攻击距离,然后队友亮出左掌,你用左拳击打,亮双掌分别用轻重拳先后击打,腿法也是一样。类似于散打陪练。

要说威力吗?肯定会比没练过的强点,但也强的有限,最起码知道防御,闪避,重心,呼吸,也基本能做到正确的方式出拳出腿。打没练过的人还是没问题的。

2 新兵四个月训练完成后下连队。在团部连队里开始真正的军队格斗训练。是以cac为基础,糅合了马伽术的近战体系,训练要求是按照cqb近身体系要求。这就不仅是拳法了,包括空手格斗,匕首,短棍,手枪等近身武器的使用,空手对刀,对棍,夺枪等。还包括对环境的观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树枝,沙子,钥匙。。),务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击倒对手。

cqb格斗体系有四个等级,分别是1级徒手格斗,2级短兵器械使用(不能开枪的情况下步枪也属于短兵),3级夺刀夺枪,4级教官级别。我学到三级。

这种格斗技法的威力很大,在训练时要背诵人体结构图,区分人体红区(致命区域),和绿区(非致命区),人体动脉分布。针对致命区域进行精确打击。但是许多国家的法律规定,一旦你学了军队格斗术,在街头打架对战平民时自动升高一级武器级别。举个例子,我如果跟没有受过格斗训练的人在街头打架,量刑标准按我持刀伤人算。

3 抗暴格斗术。

这种是专门用于维和或在重大游行中维持秩序的一种格斗方式。注重训练队形,棍盾类武器,力量对抗,擒拿关节技。

维和时,每次执行任务都是各国记者,各部队战地记者遍布,不知道哪个犄角旮旯就有个摄影机对着你,跟平民起冲突了,你要敢大耳瓜子抽他,没准明天你就上头条了。而针对平民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比如发粮食不守秩序乱抢的,在重要区域闲逛的街溜子,游行时的暴力分子。因为这些人是老百姓,我们不能攻击致命部位,只可以用推,蹬踏,短棍等驱逐。或利用小幅度的擒拿迅速制服。

这种抗暴术的日常训练方法是对抗模拟,一个战友穿全身护具,持软棍,三到五名战友一起空手围攻他,要求被围攻者坚持5分钟,关键点在于1对多的时候要不停地转移,不让对方形成合围,始终只让自己正面迎敌。一旦被包围要迅速突围。

这种抗暴术的威力,只能说一般般吧,由于是针对平民,所以不允许有杀伤力强的攻击,但对于体能和反应的提高很大,对关节技和反关节技要求熟练掌握。我觉得咱们城管最应该学习这种格斗术。在遭遇突发情况时可以做到制服但不杀伤,别人对你撕扯时,一个小金丝缠腕就能解决,何必王八拳往脸上抡。要知道,头部有十几处致命区域,控制对方腕部和往对方脸上打,在法律上可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标准。

以上是我在部队学的几种格斗术。现在已经退伍八年,篇幅关系说的不太详细,如果各位朋友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可以留言或评论区讨论。


逆水的西瓜之路


题主你好,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首先需要给题主说明一点,每个军种练的拳法是不一样的。比如解放军以军体拳为主,而武警以擒敌拳和摔擒为主。至于威力如何,我只能说是部队的拳法主要以强身健体和练战士的精气神为主,并不具备多大的实战作用。但武警的摔擒确实以突出实战为主,因为武警多以执勤为主,被动摔擒和主动摔擒都有。相对于擒敌拳或军体拳来说,熟能生巧的前提下,确实能给敌人以重创。

记得之前在部队训练摔擒科目时,一名老兵手痒,整天想着实战中检验下训练成果。有次在训练场,他瞅准另一名老兵,直接冲上去给他来了个抱腿顶摔。一套动作下来,被摔的那名老兵额头破了,鼻血呼呼往外流,胳膊差点被弄折。吓得我们赶紧送卫生队,检查后,只受了点皮外伤,其它没啥大问题。那个摔人的老兵还在一旁总结动作没做到位,没使劲,不然他的半身不遂。现在想起来,让人哭笑不得。

但说实话,任何拳法都讲究讲究熟能生巧,只要练过,身手就比没有练过的利索。即便什么拳法都不考虑,每天打打沙袋,踢踢腿,同样可以提高实战性。所以说军体拳和擒敌拳练好了,在于别人对战时,加上你的反应速度够快,还是有一定的实战性的。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另本人在部队服役十二年,对部队有一定的了解,欢迎各位家长和战友关注咨询当兵入伍、考学转士官和士官转业等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