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許玲琴:在閱讀中寫作,在寫作中閱讀

詩人許玲琴:在閱讀中寫作,在寫作中閱讀

詩人許玲琴

作家簡介:許玲琴,作家、詩人,生於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曾在《詩刊》、《星星》、《綠風》、《詩選刊》、《長江文藝》、《芳草》、《中國詩歌》、《中西詩歌》等期刊發表詩歌。2001年,詩歌獲中國詩歌學會舉辦的首屆“美島杯”全國網絡詩歌大賽二等獎;2002年,詩歌獲《長江文藝》年度詩歌獎。有詩歌入選《星星五十週年詩選》和《影響中學生一生的100首詩歌》,現居湖北監利。

詩人許玲琴:在閱讀中寫作,在寫作中閱讀

在閱讀中寫作,在寫作中閱讀

昨天晚上李魯平老師給我們講散文寫作,雁、英、春梅等當晚就把聽課的收穫和感受發到了朋友圈。雁結尾有一句話:不敢寫了,老老實實讀書。我想大家都感同身受,對散文有了由衷的敬畏感。這是好事。

李老師講了四個觀點,一要有文本意識,二要入情至真、見理至深,三要有節奏和氣勢,四要創新。文本意識就是要具備基本的文學修養,規範行文,特別強調從先秦和唐宋文學中汲取營養;入情至真、見理至深,就是你必須要有鮮活的感受力,要有思想,具備辨識力:節奏、氣勢強調了行文要有獨特氣息,當然還有創新,這些歸根結底都是要讀書才能獲得的,知識作水,思考作舟。

雁提倡老老實實讀書是對的,但她的一聲長嘆不敢寫了,我卻不敢苟同。讀寫並不矛盾。我覺得應該這樣理解李老師的講課:在閱讀中寫作,在寫作中閱讀。因為二者是相互促進的。閱讀的好處不必多說,不言自明,但閱讀的好處主要體現在寫作上。如果不寫作,如何能夠把閱讀轉化成自身的營養?寫作是思考的過程,是渡。知識的大江大河,必須乘著思考的一葉葦舟才能抵達寫作的終極地。

其實昨天李老師的講課有兩個關鍵詞:閱讀和思考。我們僅片面理解了李老師的一個關鍵詞,閱讀。第二個關鍵詞思考,略微隱藏了點,李老師沒有像閱讀一樣直截了當亮明。但它始終貫穿李老師的講課中。

李老師說“寫作不是寫你看見的生活,而是寫你發現的、懂得的、理解的生活”,要具備邏輯思維,要有辨識度,強調讀一定的哲學書。其實,這些都是要我們思考。閱讀必須要經過消化,而思考就是如食物進口,咀嚼、吞嚥,轉化為我們身上的血肉。寫作就是我們的口腔、牙齒、喉管、胃,一套最齊備的消化系統。我們只有通過寫作,才能進行系統地思考,才能從閱讀中汲取營養。

詩人許玲琴:在閱讀中寫作,在寫作中閱讀

詩人許玲琴

應該說,經過昨天李老師講課,大家對閱讀有了濃厚的興趣,群情雀躍,有了文本意識,尋找好書、適合的書,準備有的放矢地閱讀。今天就有人已經下單買昨天李老師提到的書。這當然是可喜的。但我們的寫作應該也需要練習。70後作家徐則臣說過“訓練一定要有,哪怕你是個天才”,他說訓練其實很簡單,你一定要勤奮,唯手熟爾。

雁的嘆息,洩露了我們大家的底氣不足。讀書是必須的。但底氣不足不能就此擱筆,在惡補讀書的同時,也不能放棄寫作。只是不能再盲目地、一瀉千里、自以為是地寫作,要心懷敬畏地寫作;擯棄井底之蛙式地寫作,要有思考、有辨識度地寫作。在寫作中,注重文本意識,做到入情入理,注重節奏和氣勢,注重創新。如果我們因敬畏而不敢動筆,喪失勇氣,無疑因噎廢食,這一定不是李老師所願意看到的。刀槍入庫,放馬南山,不應該是還沒有取得勝利時的一種狀態,我們應該是時刻保持警惕,處於埋伏、伺機待撲和出擊中,於真刀實槍的操練中獲得經驗,寫作本身就是在戰場中殺出一條血路。

閱讀是水,寫作才是彼岸,我們不能總在水中央,眺望彼岸。

在閱讀中寫作,在寫作中閱讀,乘一葉思考的葦舟,這樣我們會走得飛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