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的“煩惱”:復工三個月,卻依舊苦不堪言?

目前,我國的人均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因而人們開始追求更好的服務。同時,更好的服務自然附加值更高,能創造更多的GDP。


製造業的“煩惱”:復工三個月,卻依舊苦不堪言?


反觀我國製造業,要想創造更多的GDP,會很容易遇到瓶頸,目前能創造更多GDP的就兩種方法:


方法1:向更多的人推銷產品,但市場不容易抓住,而且貿易的壁壘也很難突破;


方法2:改善產品性能和生產效率。但是,技術革命怎麼會每天發生呢?


而美國、西歐、日本都經過了一系列的消費升級、產業轉型、經濟結構向服務業傾斜的發展道路。


中國也在走這條路,只是我們的體量太大,人口太多,沒打算放棄製造業。


如果說服務業是一個亮麗的門面,那麼製造業就是咬緊牙關的裡層。在這次疫情中,我們真真切切地看到,那些只有面子沒有裡子的國家,攤上大事有多麼手足無措。


但2012年以來,全國第三產業比重超過第二產業比重,地方政府提高服務業比重已成為一種風向。


縱觀一個城市的統計公報,如果第三產業比重由上年的50%提高到51%,往往不免吹噓自己“產業結構繼續優化”、“新的動力進一步增強”。


高比例的服務業意味著優秀的產業結構和足夠的發展能力?


讓我們來看看對比一下四座一線城市的情況吧。


製造業的“煩惱”:復工三個月,卻依舊苦不堪言?


例如,在廣州,第三產業的人均產值遠遠高於第二產業。在這種情況下,產業結構向服務業傾斜,人員流向服務業,可以稱之為“優化”。


在深圳,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人均產值幾乎相同。服務業當然是現代服務業,製造業也是先進製造業。


因此,雖然第三產業比重比廣州低10%,但沒有人會認為深圳的產業結構需要“優化”。


問題是,在許多西部和北部城市(特別是省會城市),第三產業人均產值比第二產業低30%以上。這時候服務業比重能增長多少?


並不是說服務業越來越大、越來越強,而是製造業在不斷地下降。


此時,那些仍在努力發展第二產業的城市尤為珍貴。


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泉州。


製造業的“煩惱”:復工三個月,卻依舊苦不堪言?


2019年,泉州市三次產業比重為2.2:58.9:38.9。


58.9%的第二產業比重有多大?從全國來看,只有部分資源型城市(如榆林、克拉瑪依)所佔比例較高。


此外,泉州市第二產業增長8.4%,在前20名城市中排名第一。


而且,泉州民營經濟佔全市經濟總產出的80%以上,根本不是政府投資拉動的。


或許泉州本身對第三產業的落後相當痛心,但在我們看來,這只是滄海桑田的遺風,需要保護。


製造業的“煩惱”:復工三個月,卻依舊苦不堪言?


不過,今年在眾多行業中,製造業受疫情影響最大。


國內疫情穩定後,製造業復甦最慢。雖然全國已經“復工”三個月,生產方面逐步步入正軌,但需求方面依然低迷,人民群眾的消費信心沒有恢復,對外貿易更是少有預期。


今年一季度,泉州市GDP增長率為-10.3%,居全省第四位,其中第二產業增長率為-12.2%,令人擔憂。


泉州有很多民營企業和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弱,冬季不好。


帶著這樣的擔憂,小優採訪了一些當地觀察員。從收到的反饋來看,地方政府雖然積極,但形勢不容樂觀。


泉州的情況也可以反映出很多製造業城市的現狀,需要引起重視。


製造業的“煩惱”:復工三個月,卻依舊苦不堪言?


製造業在這場疫情中很好地保護了我們。現在我們必須保護製造業。


在過去,泉州本地的消費市場具有很強的優勢。


如今雖然餐飲、酒店等服務行業都恢復了工作,但據小優(商優創服)觀察,人流量至少減少了40%-50%,很多小老闆只夠養活自己了。


小優認為泉州就是中國製造業的一個縮影。泉州乃至中國的製造業產能如此之大。最主要的是將產品銷售到國外去,靠內部銷售是遠遠不夠的。


因此,一方面,全球化的道路必須堅定不移地向前走而不回頭;另一方面,必須加快渠道改革、數字化轉型升級,深度挖掘內需市場。


目前,我國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國外疫情依舊嚴重,我國對國際人流的進入仍處於嚴格控制之中。


這對國際貿易和貿易往來產生了很大影響和障礙,對國際性訂單負面影響非常明顯,對中國製造業乃至整個經濟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這次疫情中,基礎薄弱、現金流不足、抗風險能力差、無力應對危機的企業最終將被淘汰。


製造業的“煩惱”:復工三個月,卻依舊苦不堪言?


而一些大型企業將表現出較強的恢復力,並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恢復活力(例如,在服裝行業,新零售業態轉型的企業明顯優於純代理模式的企業)。


面對疫情,一些企業非常靈活,比如很多尿布企業、鞋服行業,這些企業迅速改變了生產方式,彌補了疫情的損失。


一些企業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比如一些機械設備企業雖然拿不到訂單,但他們快速研發了生產口罩等防疫物資的設備,甚至獲得了更多的收益。


當然,政府在這方面的支持力度也是非常大的。而且部分企業一次性就獲得了一兩百萬的補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