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新聞 | 傾吐心聲的社區“樹洞”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文 受訪單位供圖

一位80多歲的老人,將一年的時間平等分成三份,輪流住在三個女兒家。在大女兒家度過四個月後,被送到二女兒的家裡,不曾想二女兒卻來了個“空城計”,三女兒又不願意提前照顧老人。這是2018年發生在九龍坡區黃桷坪街道的一起家庭糾紛,老人該在哪裡養老?最後經過社區調解,此事得到圓滿解決。

九龍坡區司法局表示,運用“巡迴調解+小蕾花開”模式,探索心理諮詢服務與人民調解的融合模式,推動調解關口前移。通過在調解中重視理順群眾情緒、化解群眾心結,為群眾提供“零距離”的司法行政服務,促進矛盾糾紛分類分級及時化解,讓巡迴調解和心理諮詢成為社區居民傾吐心聲的“樹洞”。

工作人員在調解中

巧立遺囑消除老人贍養難題

80歲的曾奶奶(化名)有四個子女,除去一位兒子因服刑原因無法贍養老人,晚年的曾奶奶跟著三位女兒過日子。三個女兒把一年平分為三份,每一份4個月三人分別接母親跟自己過日子。

2018年4月30日,在大女兒家過滿4個月的曾奶奶被送到二女兒在二女兒楊家坪的住處,卻發現屋子裡根本沒人。原來,天氣轉熱後,二女兒帶外孫避暑去了,把贍養母親的事情拋諸腦後了。雖然接通了電話,但二女兒表示自己回來不了,讓大姐把母親帶回去,這讓大女兒感到非常氣憤,一怒之下把母親丟在二妹家門口,自己走了。

老人孤孤單單地坐在門口,看不下去的鄰居撥打了110。民警到現場,在瞭解情況後,先將老人送到救助站,結果救助站發現其不符合救助的範疇。最終,老人最後回到了黃桷坪街道。

王婉玲作為調解員,接待了滿心絕望的老人。為了儘快讓老人回家,王婉玲撥通了三女兒的電話。儘管母親無家可歸,但她的態度依舊是:“簽了協議的,該二姐養,就應該她管,我不管。”

王婉玲感到,關於老人贍養的調解,還需要想別的辦法。老人告訴王婉玲,自己還有一套房子,再不行就送回自己家算了。“我不跟誰,我也不跟別人添麻煩。”

通過聊天,王婉玲瞭解到老人有一套房子,每月還有1000元多養老金,自己的生活完全夠了。跟著女兒,每個月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喝粥、吃鹹菜。想吃肉,女兒以“肉吃多了血脂高”為由拒絕了。

“老人過成這樣,就算跟著回去,也不一定是好事。”在徹底瞭解老人情況後,王婉玲有了想法:“老人家,您這些女兒如果不贍養您,就是不孝。您有房子,要不立個遺囑吧?遺囑具有法律效力,但也是可以更改的,今後誰再這樣對您不管不顧,房子以後就不分給她們?”

“要得!要得!”曾奶奶萬萬沒想到,那套平時自己名下的房子,關鍵時候起了作用。

在街道“黃桷巡迴調解室”律師的見證下,街道以短信的形式很快將在重慶的大女兒和三女兒通知到了現場,母親的遺囑起到了立竿見影的作用,兩位女兒隻字不提“分期養母”的事情,都主動說,先把媽媽接到自己家去。

臨行前,王婉玲還特別叮囑兩位女兒,老人家喜歡吃肉,就算不能頓頓給老人吃肉,也要保證她的營養。“否則,虐待老人,也是違法的。”

“好!王老師,你放心,她是我們的母親,我們肯定對她好。”那一別之後,老人的晚年生活也因這份遺囑,得到了保證。

黃桷巡迴調解室到社區傾聽居民的意見和建議

耐心調解化解潛在暴力矛盾

2019年7月17日9時許,當地派出所接到報警轄區住戶杜某某電話稱,鄰居張某某(化名)自家門前掛了一隻血淋淋的死鴨子,鴨腦殼被砸得稀爛,血肉模糊。死鴨子旁邊,還紮了一把菜刀,張某某稱,要“弄死”杜某某。

為啥鄰居關係如此緊張?

原來,杜和張兩人都是外來打工者,目前租住在黃桷坪三角道社區,杜某某是開三輪車的,張某某在農貿市場彈棉花,兩家人原本關係不錯,又來自於同一個村,結果因為杜某某與張的妻子杜女士發生不正當關係被張某某知曉後,將兩家人的關係降至冰點。

2019年7月16日中午,尾隨妻子來到杜某某住處的張某某不但和對方發生肢體衝突、打傷對方頭部,還砸壞了他停在樓下的車,揚言要殺死杜某某。

派出所出警後,以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為由,將張某某帶回派出所,開展詢問並留置,派出所在徵求了雙方當事人意見之後,申請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

調解中,“小蕾花開”工作室的調解員王婉玲圍繞著雙方當事人對不正當男女關係是否存在、是否有證據、對未來自己婚姻家庭的走向進行把脈。妻子杜女士認為丈夫忙於經營生計、忽略了她的感受,在王婉玲的耐心開導下,三個人開始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從道德層面、倫理層面以及親情層面,王婉玲逐個抽絲剝繭地分析他們這起糾紛存在的問題,從雙方家庭關係及婚姻關係開展心理諮詢,修復兩人的婚戀關係。

一次諮詢結束後,調解員還根據測評結果和諮詢過程進行分析,依據測評對象敵對指標高、情緒穩定性差、掩飾性強、生活技能欠缺,缺少經濟來源等情況,向派出所、社區提出暴力預警,建議加強回訪,並預約下次諮詢。

通過多次諮詢,調解員最終從雙方婚戀觀、責任感、親密關係等方面入手修復了張某某和妻子杜女士的家庭裂痕,最終夫妻雙方逐漸將心放回家庭,這起社會矛盾也以圓滿的調解畫上句號。

調解員薛永義退休前是黃桷坪派出所的民警,今年65歲的他,在黃桷巡迴調解室工作5年,調解無數的糾紛,也看過不少的離合悲歡。

2018年,一家五兄妹因為父親的遺產分配問題鬧得不可開交,原因是沒有工作的五弟以自己照顧父親最多為名,要求多分遺產。

在走訪中,薛永義瞭解到,去世的老人是一位南下幹部,退休後,五個子女都對老人有所照顧,而五弟由於沒有工作,一直靠吃低保為生,在老人去世之前,更是跟著老人生活。

老人去世後,留下拆遷房近百萬元的拆遷款、17萬元的撫卹金,原本還沉浸在悲傷中的幾兄妹,因為遺產如何分配的問題,開始爭執起來。“事實上,大哥、二哥、三姐、四哥對老人都很孝順,都經常去看望老人。”調查的結果讓薛永義感到棘手,如何分配才能公平?

一家五兄妹第一次心平氣和地坐下來,面對父親留下來的遺產,薛永義動之以情動之以理,不讓老人離開了還不安心。最終,大家達成了一致的意見:前面四個兄妹,每人分10餘萬拆遷款,老人的撫卹金,每人分2萬元,剩下的錢全部留給五弟。

“這是一種妥協,也是為了大家庭的和睦,大哥和其他幾兄妹的意見是,希望五弟能過上穩定的生活。”薛永義說,日常調解中也因為有這樣“仗義”的哥哥姐姐,才讓結果變得圓滿。

經薛永義(左三)和王婉玲(左四)在工作中

律師定期值班居民有問有答

黃桷坪街道下轄9個社區,分別是九龍灣社區、新市場社區、三角道社區、五龍廟社區、灘子口社區、唐家灣社區、黃正街社區、小灣社區、郵電支路社區。

日常生活中,贍養問題、撫養問題、鄰里糾紛、家庭矛盾等,居民都能就近去找定期值班的律師免費諮詢。

以唐家灣社區為例,值班律師周隆智接到不少老人關於房產的諮詢。“有的老人有幾套房產,寫在自己名下的,子女贍養老人後,非要老人把房產過戶給他們,過戶容易,但可能就會失去養老的‘砝碼’。”周律師通過“小蕾花開”調解的一些成功案例,對於需要過戶的需求,多數都會建議老人以“遺囑”的形式,讓子女心中有個“安慰”,讓老人養老有所依靠。

目前,黃桷坪街道設立了1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為了及時解決居民的法律問題,每個社區還設計了《律師坐班簽到表》《律師工作日誌》《登記表》等表格,便於律師記錄工作內容。

街道還聘請了專職人民調解員建立了調解志願者隊伍。為了更好地發揮這支隊伍的作用,按照“分組協作”的原則、把相鄰3個社區劃分為一組,調解能力強的帶動調解經驗少的,互相支援、互相學習,提高調解成功率。

同時,轄區內發生的調解糾紛案件為例,通過“以案說法”及“技巧培訓”的方式,提高調解員的調解技能。還對轄區內即將開展的重點工作進行預判,提前學習相關法律法規知識。通過長期的學習培訓,轄區調解員隊伍的整體水平得到了較大提高,調解員自身素質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解決問題,必須反覆聆聽當事雙方的意見和建議

新聞延展:

巡迴調解加心理諮詢

這招“1+1”讓居民變得省心

鮑敏是黃桷坪街道政法書記,這樣一個居民加流動人口接近9萬的社區,如何讓大家在一個和諧的氛圍中生活,是街道的重要工作。

鮑敏表示,2015年,“黃桷巡迴調解室”正式成立以來,調解員隊伍不斷充實和豐富,配齊了5名專兼職人民調解員,組建了含55人的“人民調解員骨幹智庫”和227人的“人民調解員信息庫”。2019年,九龍坡區司法局與轄區街道聯合在街道辦事處和郵電支路社區成立“小蕾花開”心理工作室,配備坐診值班諮詢師3名、社區心理服務工作者12名。

九龍坡區區司法局表示,這種探索心理諮詢服務與人民調解的融合模式,推動調解關口前移。通過在調解中重視理順群眾情緒、化解群眾心結,為群眾提供“零距離”的司法行政服務,促進矛盾糾紛分類分級及時化解,力爭達到調解過程、結果讓群眾滿意的目標。積極整合專職人民調解員和社區心理服務兩支隊伍,開展工作培訓29次,覆蓋232人次。為轄區群眾、機關幹部和師生及家長共開展心理健康服務講座6場,覆蓋736人次。

鮑敏說,在實際工作開展中,“黃桷巡迴調解室”專職調解員“巡迴”到各社區對複雜案件“再調解”,確保“一般糾紛不出社區,複雜糾紛不出街道”,就地化解矛盾於居民家門口。對疑難棘手矛盾糾紛開展“雙管齊下”調解,由“小蕾花開”工作室同步開展心理疏導服務,找準糾紛當事人的心結,穩妥化解矛盾,確保案結事了,糾紛不反覆。在依理依法調解中,注重“以心換心”,不侷限於化解矛盾,更力求安定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