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70年前,兩個河北人用聲音記錄了開國大典

記憶|70年前,兩個河北人用聲音記錄了開國大典

開國大典

檔案

記憶|70年前,兩個河北人用聲音記錄了開國大典

齊越 丁一嵐

史料

記憶|70年前,兩個河北人用聲音記錄了開國大典

七十年前的“開國大典”,是震驚世界的大事件。在物質條件極為簡陋的當時,只能通過口播聲音的方式向外界傳遞這一盛況。擔當播音兩個人,都是河北人。

崇尚承傳

本文要說的兩個人屬於同齡人。1921年,丁一嵐出生於當時歸直隸管轄的塘沽。一年後,籍貫河北高陽的齊越出生。兩人從青年時期開始就積極投身於革命活動,相同的理想和對播音的愛好讓二人共同戰鬥,經歷了難忘的歲月。

丁一嵐進入中學讀書後,就成為了一名進步學生,積極投身愛國救亡活動。1937 年北平、天津陷落後,丁一嵐輾轉奔赴延安參加革命。

記憶|70年前,兩個河北人用聲音記錄了開國大典

年輕時期的丁一嵐

丁一嵐抵達延安後先後進入陝北公學、中央黨校學習,更名於虹。1938年,中國共產黨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召開後,伴隨著中央“到敵後和前線去”的號召,丁一嵐轉移至晉察冀敵後抗日根據地,併成為平山縣婦女抗日救國會、邊區四分區婦救會的宣傳部長,從事群眾動員、婦女救助和宣傳工作。

1942年10月,丁一嵐調至《晉察冀日報》做編輯工作。1945年8月24日,《晉察冀日報》將接收的日偽“蒙疆放送局”改造為張家口新華廣播電臺,丁一嵐出任播音科科長併兼任播音員,丁一嵐畢生的廣播生涯,也由此開啟。

解放戰爭開始後,隨著國民黨開始全面進攻解放區,佔領張家口,1946年10月,丁一嵐等電臺人員撤離張家口轉移至河北省阜平縣慄園莊,組織修建晉察冀新華廣播電臺。

記憶|70年前,兩個河北人用聲音記錄了開國大典

烽火歲月中,丁一嵐與丈夫鄧拓的珍貴合影

丁一嵐先後在晉察冀新華廣播電臺、陝北新華廣播電臺(已遷至平山)播送了毛主席重要講話《目前的形勢和我們的任務》(1947 年)、新年獻詞《將革命進行到底》(1949),將中共中央的政治立場和重要思想有力地傳向瞭解放區和敵佔區。

1949 年北平解放,丁一嵐隨陝北新華廣播電臺來到北京,不僅在北平新華廣播電臺繼續播音工作,更成長為廣播電臺的播音骨幹。

記憶|70年前,兩個河北人用聲音記錄了開國大典

解放初期,身著列寧裝、英姿颯爽的丁一嵐

齊越,河北高陽人,比丁一嵐小一歲。他出生在滿洲里一個封建家庭裡,“九一八事變”後,他隨家人來到北平。

1946年,齊越進入華北解放區,在晉冀魯豫《人民日報》社做編輯工作。1947年春,調往新華廣播電臺擔任編輯。1947年8月,到新華廣播電臺播音組,正式成為人民廣播戰線上的一名新兵,也成了人民廣播史上第一位男播音員,播送過很多著名的文章。

當解放戰爭進入決戰時刻,人民軍隊勢如破竹,我黨我軍的許多重要文告和新聞,都是通過齊越之口廣播出去,傳遍全中國、全世界的,例如《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百萬雄獅橫渡長江》等。

記憶|70年前,兩個河北人用聲音記錄了開國大典

1949年2月2日,北平新華廣播電臺開始播音

北平解放後,齊越也來到這裡。1949年1月31日晚,齊越隨同接管人員來到國民黨北平廣播電臺。很快,全北平聽到這樣的聲明:“各位聽眾,從令天起北平宣告解放。本臺奉人民解放軍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命令,立即停止廣播,等待接管。從後天,2月2 日上午起,北平新華廣播電臺將使用本臺原來波段播音,請注意收聽。”

從此,北平新華廣播電臺開始播音了。

記憶|70年前,兩個河北人用聲音記錄了開國大典

1949年,齊越參加軍管小組進城接管國民黨電臺,北平新華廣播電臺開始播音

大約從1949年8月底開始,北京新華廣播電臺的各有關部門開始為了轉播開國大典的盛況進行準備工作。電臺的領導經過反覆研究,決定採用“實況廣播”的用語,意思是:通過廣播設備,把現場的實際情況、音響和播音員的解說,同步廣播出去。

胡若木和楊兆麟、高而公等分工編寫實況廣播稿,一次又一次到郊外去採訪閱兵式和分列式的演習,以及各受閱部隊的情況。同時,他們還深入到參加遊行的各機關、團體、學校、工廠、農村,瞭解情況。實況廣播稿經過反覆討論,不斷修改完善。播音員丁一嵐、齊越每次也都參加討論,深入瞭解情況,領會稿件的精神。

記憶|70年前,兩個河北人用聲音記錄了開國大典

為了準備開國大典,六千多名共青團員、青年學生踴躍參加清理天安門廣場的勞動

1949年10日1日,新中國成立,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這一天,北平新華廣播電臺發出通知:下午3點,將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慶祝大會的實況轉播。這是中國人民廣播史上第一次覆蓋960萬平方公里的轉播。由丁一嵐和齊越兩位播音員擔任實況轉播員。這一時刻,丁一嵐終生難忘。那天,她留著齊耳短髮,穿著藍色雙排扣列寧服,典雅端莊;齊越則一身灰色中山服,精神煥發。

記憶|70年前,兩個河北人用聲音記錄了開國大典

開國大典前,各方面代表井然有序地入場,等待莊嚴、隆重、幸福的時刻到來

臨時轉播機房設在天安門城樓西側的拐角處。而發射機房設在天安門城樓前金水橋一側臨時搭的木板小屋。精心挑選了延安新華廣播電臺最好的兩個話筒,一個安放在天安門城樓正中間,專為領袖講話設置;另一個是為播音時準備的。

下午1點30分,丁一嵐隨同電臺工作人員抵達天安門,負責慶典籌備工作的周恩來總理來到他們中間,親切詢問丁一嵐和齊越播音的準備情況。得到滿意答覆後,周總理點頭微笑。

2時45分,毛主席和參加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的委員們,從天安門西側臺階處下車後拾級而上。當毛主席走到天安門城樓正中央時,廣場上頓時歡聲雷動。這是丁一嵐第二次見到毛主席,上一次,她還是剛到延安投身革命的年輕學生。

1949年10月1日2時45分,毛澤東

劉少奇、朱德、宋慶齡等從西側登上天安門城樓

當時針指向下午2時55分時,丁一嵐和齊越開始正式播音。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佈慶典開始,毛主席走到立式擴音話筒前,當他以洪亮的湖南口音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廣場上激情湧動。隨即,毛主席啟動了升旗電鈕。五星紅旗在代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雄壯旋律中冉冉升起。升旗儀式後,毛澤東宣讀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全場肅立,象徵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各族人民艱苦奮鬥的二十八年曆程的54門禮炮28響,在廣場上齊嗚。

記憶|70年前,兩個河北人用聲音記錄了開國大典

由毛主席親手按下電鈕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上空高高飄揚。這個角度的畫面,還是不多見的

其後是黨和國家領導人檢閱海軍、步兵、炮兵、騎兵、空軍的閱兵儀式。閱兵式後,群眾開始慶祝遊行,直至晚9點多,慶祝遊行隊伍依然群情激昂,歡樂的情緒一直持續。

莊嚴輝煌的開國大典,震撼了全中國、乃至全世界。

兩位河北人,丁一嵐和齊越共同播報和見證了這一偉大的歷史時刻……

已至老年的丁一嵐和齊越重登天安門城樓,在開國大典時播音的位置上合影。幾多感動和感慨,都蘊藏於他們內心

丁一嵐和齊越認真地交替朗讀實況廣播稿,把眼前的動人情景報告給國內外億萬聽眾。胡若木和楊兆麟一聲也不能吭。但是,由於他們事前進行了採訪,撰寫了廣播稿,具體瞭解慶典的程序,用手指點或者點頭示意,告訴丁一嵐、齊越現在應該播出哪一段,男聲和女聲輪換。他們四個人配合默契,工作很順利。承擔了重任的那個立式的老話筒,如今已經成為珍貴的歷史文物,保存在中國歷史博物館。

守護記憶

記憶|70年前,兩個河北人用聲音記錄了開國大典

冀小蘭

在大家的關注中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