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虛名霸主——宋襄公

說實話,我是很不情願把宋襄公列入春秋霸主之列的,我也不懂為什麼傳統排名上宋襄公會上春秋五霸的名單。因為真的是名不副實。但是還是蠻講一下這個人的故事吧(好嫌棄,不要打我)。

老習慣,先講一下宋國的來歷吧,宋國的先祖是紂王的異母哥哥微子啟,宋國的人民大多數是商朝的遺民。宋朝的建立主要是周武王姬發寬宏大量沒有滅絕商朝王室的結果。宋國的爵位是“公”,位於現在的河南、安徽和山東的交界地。

春秋虛名霸主——宋襄公

我們的主人公宋襄公宋茲甫,是齊桓公宋御說的兒子,宋桓公在位時結束了宋國的叛亂,加入了齊國的“尊王攘夷”的盟約,在齊桓公擔任霸主期間,憑藉齊國的廕庇,宋國國家安定,期間也沒有出現動亂,加上宋御說跟著齊國在天下四處活動,在國際上也是比較露臉,所以國家地位也跟著水漲船高。宋茲甫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對齊桓公呂小白也是特別崇拜的那種,可以算是他的偶像吧,覺得自己以後也要成為那樣的霸主。只可惜宋茲甫這個人太因循守舊,對周朝的禮法和以前的賢人說的話深信不疑,不懂變通,後來和楚國的泓水之戰的慘敗也可以看出這點。

公元前652年,宋御說病入膏肓,照理說應該是宋茲甫準備登基的時候,可是宋茲甫卻不這麼覺得,他覺得哥哥(庶出的)宋目夷更加成熟更有能力,希望能讓宋目夷繼承君位,他也想學聖人那樣把國君之位禪讓給有能力有賢德的人,不過哥哥宋目夷並沒有接受,這兄弟倆一推一讓,也算是歷代君位繼承問題上的奇觀,至於是真心還在做作反正我們是不知道,但是從後來宋茲甫一心想當霸主的舉動,可以看出他並不是那種會把君主讓給別人的人,所以你懂的。當然這並不重要,反正最後還是宋茲甫繼承了君位,當然宋茲甫封了哥哥宋目夷做了國相。

感覺可能也是因為這一謙讓君位的舉動,所以在齊桓公舉行葵丘會盟的這一年,齊桓公先派了管仲,後又親自會見了宋茲甫,意思就是自己年紀大了,需要以後能好好幫助自己的三兒子呂昭。也就是這一囑託,後來宋國兩次討伐齊國,幫助呂昭坐上了君位,當然兩次討伐成功並不是說齊軍弱於宋國的君位,因為當時齊國內亂不止,軍心渙散。

就這樣,宋茲甫打敗齊軍,併為呂昭奪回了君位,也算完成了呂小白的囑託。宋茲甫這回也算風光了一回,於是就想這回諸侯們該佩服我了吧,也想乘勢搞個諸侯會盟,也想當個霸主,可惜中原的那些個大國根本瞧不上宋國,宋茲甫在齊國辦的那些事,事實上水分很大,並不能說明宋國有多強大,而且現在的情況是,南方的楚國北上了,因為楚成王這輩子最怕的就是呂小白,根本不把中原的其他諸侯放在眼裡,現在呂小白死了,中原群龍無首,沒有那個國家能擋得住楚國,所以像鄭國和蔡國這些靠近楚國的國家也都投靠了楚國。所以宋茲甫第一次會合諸侯的時候,只有衛、邾、曹、滑等幾個小國給面子,而且還鬧的不是很愉快,也是很尷尬了。

後來宋襄公又在鹿地首次會合諸侯,齊國,楚國國君相聚在一起,襄公以盟主之位自居,引起齊君和楚王的不滿,宋襄公又自做主張,沒有經過齊國,楚國的同意就約定當年的秋天再次在盂地會合諸侯。

宋襄公的哥哥公子目夷勸他說,宋是小國,小國要爭當霸主會招來災禍的,但襄公不聽。在到盂地前,公子目夷又勸他要帶上軍隊,以防有變,楚國人是不講信用的。宋襄公說:"是我自己提出來不帶軍隊的,與楚人已約好,怎能不守信用呢?"於是,宋襄公不帶軍隊赴會。到了約定之日,楚、陳、蔡、許、曹、鄭等六國之君都來了,楚國早埋伏好了軍隊。宋襄公和楚成王因為爭當諸侯霸主而發生爭議,楚成王突然命人抓住了宋襄公,把他帶回楚國囚禁起來,想借以攻取宋國,直到同年冬季,諸侯在薄地會見時,在魯僖公的調停下,襄公才被釋放。

宋襄公回國之後,聽說鄭國支持楚國,於是想找個軟柿子捏捏,不聽宋目夷勸告,領兵攻打鄭國,鄭國向楚國求救,於是就有了有名的宋楚泓水之戰,戰鬥中宋襄公又不聽目夷的正確主張,堅持所謂的仁義,錯失良機,導致宋軍慘敗。泓水慘敗也讓後人對宋襄公貽笑千年。

不過晚年的宋襄公,善待了流浪列國的晉公子重耳,後來重耳稱霸之後對宋國多有關照,還打敗了楚成王,也算間接替宋襄公報了一箭之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