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文學《生命的螺旋方式》十二銅錢佛、武松殺嫂和大使像

十二、武松殺嫂和大使像

在當今網絡時代,臺兒莊古城屢屢爆紅網絡,已經成為了所有熱愛家鄉的棗莊人的驕傲。

劉進潮雖然從古城離開也已經有幾年了。但是,每每說起曾經在古城的三年經歷,劉進潮依然如數家珍,充滿感懷思念之情。

報告文學《生命的螺旋方式》十二銅錢佛、武松殺嫂和大使像

劉進潮與波蘭大使合影照

做為臺兒莊古城以特殊政策引進的第一批優秀民間藝術項目,劉進潮分得了船型街西部中間位置的一間門面。他的門店緊鄰船型街通往天后宮廣場的通道,面對船型街中心位置的大船舞臺,這裡每天都有柳琴戲藝人按時為遊客演出,是一處遊客最為集中的區域。可以這樣說,船型街是古城的黃金地段,劉進潮的門店佔據了船型街的黃金位置。我不知道當初是按照什麼原則分配的店鋪,反正劉進潮得到的是最好的一間。

投桃報李。劉進潮至少是想匍下身子大幹一場的。按照古城管委會對於店面裝修的統一要求,劉進潮認真佈置了自己的那間店面。他還充分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沒有外請裝修人員,給店鋪裝飾了具有“棗莊泥塑”特色的風格,在一面牆上以堆塑的方式裝飾出一口窯,佈置成自己工作環境。這樣的裝飾風格與他的經營相映成趣。劉進潮的門店也成為最早一批開始經營的店鋪之一。

在古城的三年裡,特別是剛入駐古城的時候,劉進潮積極配合古城建設,以及古城組織開展的各項活動,得到了古城管委會領導的良好評價。隨著古城復建工作不斷深入,劉進潮以一技之長,大量參與了古城各種博物館的塑像工作。

報告文學《生命的螺旋方式》十二銅錢佛、武松殺嫂和大使像

在與劉進潮交流的過程中,我有一個問題很好奇,問過他,他幾次也沒說明白。看得出來,劉進潮所參與的每一次雕塑競標工作,他最多也就是把它當成了當初報名參加電視臺青春創業大賽,人家要什麼他就提供什麼,人家通知他該幹什麼了,他就認真配合著幹什麼。這取決於他對競標工作的沒有完全理解,至少是所謂的競標在他心裡絕沒有到非生即死的地步。也說明他對參與競標更多處於最樸素的配合工作層面。至於劉進潮為什麼能在強手如雲的競標過程中屢屢中標,劉進潮說不出什麼,但是我想,一方面是他的個人泥塑技術和創作水平在古城裡就有現實存在,活生生的例證。之外,最關鍵的一條,也許就是其它各家參與競標公司所不具備的優勢,就是劉進潮參與各項工作的的成本低,劉進潮畢竟是以一民間藝人身份參與各項競標的,他沒有其他參與競標公司的眾多成本負擔,他內心主觀上對於各項工程的資金收入心理預期更低,也因此他的報價也總是最低。劉進潮於2012年6月29日的一篇日記似可佐證。這篇日記是劉進潮參與臺兒莊古城觀音堂的塑像招標時寫的。在日記裡,劉進潮表示:“我從事的職業,錢不是最重要的。”

說起觀音堂塑像工程競標,還有一個小插曲。劉進潮報了名,卻遲遲交不上標書。古城管委會負責這項工作的李天豐同志曾經打電話問他:“你為什麼遲遲不交標書,是不是不重視?”

其實,這時候劉進潮正在家裡急。其他的競標者都是團隊協作,電腦設計操作、電腦打印文書,而劉進潮所有的文稿都是手寫和手繪的,因此完成標書的時間比較晚。劉進潮也是看著時間往前趕的,聽到李天豐這樣問,有點委屈地解釋說:“其實我很重視,我已經是連續多天顧不上吃飯了,是因為我的稿子是手繪的,速度比較慢。”

好在,劉進潮還是趕在報名截止的最後時刻交上了標書。

在那次競標中,劉進潮從五家競標單位中脫穎而出,中得觀音堂塑像的標的。聽到中標消息,已經連續多日不能好好休息的劉進潮,激動的差一點流淚。

送子觀音塑像開工的時候,時間正是7月份棗莊最熱的時期。劉進潮給我看了他當時在觀音堂施工時拍下的照片。由於天熱,施工的室內環境就像是在蒸鍋裡,幹起活來,汗灑如雨,幾乎穿不住衣服。照片裡的劉進潮就是在光著脊樑幹活。劉進潮告訴我,實在太熱了撐不住,就會跳到河裡泡一會,等涼快了再回來繼續幹。當時為了趕工期,晚上不回家,每天都是後半夜了才想起休息,就在觀音堂的簷廊下撐上蚊帳,四周點上蚊香睡上一覺。臺兒莊是水城,那裡的蚊子既多又大。由於睡在外面夜裡會有風,蚊帳掖不住,每天早晨醒來的時候,蚊帳裡擠滿了喝飽了血的蚊子。就是在這樣的工作狀態下,劉進潮完成了一尊又一尊完美的塑像,為古城建設交上了他的合格答卷。

報告文學《生命的螺旋方式》十二銅錢佛、武松殺嫂和大使像

劉進潮作品

在劉進潮眾多的作品中,有幾件作品產生了出乎意料的社會影響。這裡所說的出乎意料,是說既出乎劉進潮的意料,也出乎包括古城管委會所有人的意料。而且,這些影響幾乎又無關乎藝術,卻又都幾乎是在一夜之間炒爆網絡。這就是本章題目所列的:武松殺嫂和大使像。

2012年,劉進潮為古城“賈三近博物館”塑造的一組金瓶梅人物故事塑像,再次引爆網絡,事情就不是這麼簡單了。

主創者劉進潮以其民間泥塑藝人的身份,就是現在也並不認為他的那一組《金瓶梅》作品有什麼問題。因此,他至今不能理解當時鋪天蓋地的網絡暴力。

而我做為古城復建曾經的參與者,清楚地知道“賈三近博物館”與最早建成的“青樓博物館”從創意起始以來的所有一波一折。我知道,到了劉進潮的《金瓶梅》群雕,爆炸是必然的。

這就牽涉到復建的“復”的含義。

復建後的臺兒莊古城位於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的中心點,坐落於魯蘇豫皖四省交界地帶。

有眾多的史料說明,臺兒莊古城既是民族精神的象徵、歷史的豐碑,也是運河文化的承載體。由於在當地至今仍保留有不少的歷史遺存,被世界旅遊組織譽為"活著的古運河"、"京杭運河僅存的遺產村莊"。臺兒莊古城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包括11個功能分區、8大景區和 29個景點,按照"大戰故地、運河古城、江北水鄉、時尚生活"的定位,遵循"留古、復古、揚古、用古"的理念,將保存下來的大戰遺址、古城牆、古碼頭、古民居、古街巷、古商埠、古廟宇、古會館等歷史遺產科學地進行修復。它集"運河文化"和"大戰文化"為一城,融"齊魯豪情"和"江南韻致" 為一域,是極具人文魅力的旅遊目的地,是沿運獨有、世界知名的旅遊休閒度假區。臺兒莊古城為棗莊市打造江北水鄉城市品牌、發展旅遊業增添了最為靚麗的黃金景點和產業龍頭。

古城復建所需要的資料搶救挖掘工作,主要圍繞運河文化、大戰文化和旅遊資源的調查整理全面展開。棗莊市政府專門成立了工作組,市政府辦公室牽頭,市文化局、市文物局、臺兒莊區負責文化信息收集工作;市建委、臺兒莊區負責建築實物、樹種、牌坊、橋樑、磚瓦、青石板等實物收集工作;市旅遊局、市服務業辦公室、臺兒莊區負責吃住行遊購娛素材收集工作。 臺兒莊區為此專門成立了古城搶救保護機構,開展前期素材收集整理工作。一是書籍徵集考證。從民政局、水利局、史志辦、文化局等部門和居民手中,徵集各種書籍200餘本,其中有《山東通志》、《太平換宇記》、《續山東考古全錄》及《嶧縣誌》等都是珍貴書籍。對有價值的材料予以整理,研究考證,形成材料。二是走訪老人記憶。走訪了臺兒莊80歲以上老人40多位,跟蹤走訪了燕、尤、趙、萬、陳、袁、王、駱、鬱等家族,初步瞭解了幾大家族的商號、碼頭、家族興衰及其當時的居住情況,形成1萬餘字採訪材料。對古碼頭、古寺廟、古店鋪、古涵洞、古樹、大戰遺址有了細緻的認識,對臺兒莊大戰前、文革前經濟社會狀況有了初步瞭解,整理形成了5萬餘字的綜合材料,繪製了1938年臺兒莊地圖。三是挖掘整理大戰文化。對運河浮橋、中正門、火車站、清真寺、關帝廟等大戰遺址遺蹟拍照研究,進行系統的文字整理,對大戰浮雕進行了設計構想,提出修復、開發建設建議。四是圍繞吃、住、行、遊、購、娛等方面,認真做好運河沿線名吃調查。調查中發現,臺兒莊的名吃有張家狗肉、馬家牛肉、馮家驢肉、趙家燒雞、黃花牛肉麵、老鱉湯、辣子雞、羊肉湯、糝、菜煎餅等,瞭解到了主要做法、工藝。並逐步延伸,通過上網、查看資料等形式,調查瞭解到棗莊地區、魯南地區和運河沿線城市的名吃、小吃,整理歸類,挖掘整理各類小吃、名吃近千種,形成了300餘幅照片、6萬餘字資料。

通過調查古建築遺存、收集老照片、採訪老人、入戶調查等形式,對古城街巷、碼頭、駁岸、建築等作了全面深入調查,對現存歷史遺蹟、老建築全部拍照,分類保存,全面摸清歐式建築、徽派建築、北方建築、江浙建築、山陝、廣東、廣西、福建等八大類建築風格,並形成系統照片和文字資料。重點對泰山行宮、文昌閣、新關帝廟、三官廟、玉皇閣、大王廟、龍王廟、呂祖廟、舊關帝廟、火神廟、準提閣、東嶽天齊廟、鐵佛寺、蒼廟、十八羅漢廟、南北清真寺、高廟、八蜡廟、九龍廟等廟宇進行調查,詳細掌握確定建築位置、建築風格、建築藝術、建築佈局,繪製了部分建築平面圖。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運河古城開發建設建議性規劃、設計方案。採取讀書摘要、上網收集、現場拍攝、上門收集等形式,收集和整理水街水巷、古街巷、古民居、古橋、遊船、牌坊、古燈等各類古城建設參考圖片500餘幅,文字資料2餘萬字,繪製、收集和整理古城水系、用地、拆遷、供電、供熱、供水等相關圖紙20餘份,並分別編印、裝訂成冊,為運河古城恢復建設提供依據和參考。

臺兒莊古城為"運河古城"的核心區。 今日臺兒莊還擁有最能體現明清運河沿岸居民生活特點的古村莊"縴夫村",城內至今仍有大量的古街巷、古建築。運河上還保留著較為完好的駁岸、被水石堤、水門等水工遺存。被譽為"活著的運河"、"京杭運河僅存的遺產村莊"。世界旅遊組織考察後認為,如果想看明清風貌完好的古運河,只有到臺兒莊來。

古城框架以運河為文化軸線,設計了關帝廟景區、西門安瀾景區、縴夫村景區、"運河街市"景區、板橋-花門樓景區、水街商市景區、清真寺-九龍口景區、溼地公園等八大景區。分別對應"九水匯川、臺城舊志、土村綠蔭、廟汪浮玉、柳岸臥虹、古柏望月、運河街市、傑閣凌波"等運河古城八景,規劃建設了參將署、泰山行宮、蘭陵書院等29個景點。將北方大院、魯南民居、徽派建築、水鄉建築、閩南建築、歐式建築、宗教建築、客家建築等八大建築風格有機結合,建設以徽派建築風格為主的繁榮街,以歐式建築為主的丁字街,以水鄉建築為主的水街、水巷,以晉商民居為主的關帝廟景區。

等等。

這其中,有一個數據在復建規劃中如何體現引起前後上下左右的反覆議論。據各種史料以及老人回憶證實,在1938年戰爭摧毀前的古城臺兒莊兩平方公里的城區內,存在著27家有名的妓院。復建的古城內,是不是可以以此為題建一座博物館。

同時,據考證,明時名士賈三近在此地留有大量史蹟傳說,而彼時有專家考證賈三近亦為《金瓶梅》作者,古城復建之初,就有以《金瓶梅》為內容建設賈三近故居博物館的動議。

青樓博物館建成了。雖有異議,終歸於平靜。

到了2012年,賈三近故居博物館建成,雖已不是《金瓶梅》主題,但做為待繼續考證的《金瓶梅》作者,按照專家的設計要求,他的故居放一組《金瓶梅》群雕來體現對於賈三近文學成就的讚賞,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2012年夏日某一天下午,劉進潮接到在古城店裡守店的媳婦的電話,說是古城管理委員會的同志找他。

原來,這個夏天劉進潮接到了為嶧城金寺的一座廟塑彌勒佛像的活計,正好古城的店裡不忙,劉進潮就叫了媳婦過來替自己看店,自己去了金寺。當天上午,古城管委會的兩位同志來到劉進潮的小店,恰好劉進潮不在。兩位同志與劉進潮媳婦不熟,就瀏覽了一下他的店裡的擺設,對其中一尊劉進潮為石榴園塑造的“榴花仙子”的複製件很有興趣,就有意地問了一下價格。劉進潮媳婦看他們是古城的人,就按劉進潮的囑咐如實回覆說要八百塊錢。管委會的兩個人也沒有再停留,留下話要劉進潮媳婦找劉進潮,就走了。媳婦知道古城領導有事,沒敢拖延,當即就趕緊給劉進潮打了電話。

劉進潮雖然在外面有活,但是他的心裡仍然還是以古城為重。聽說古城領導找他,他也沒有拖延,放下手裡的活,馬上就趕回了古城。

原來,古城在大夫第籌建的“賈三近故居博物館”,計劃陳設一組《金瓶梅》人物故事雕塑,為此,正在物色設計和雕塑人員。他們已經先期聯繫了天津等地的知名泥塑工作室。因為對劉進潮陸續在古城內完成的幾尊大型塑像比較滿意,也就上門找他,把他也納入考慮人選。

劉進潮回到古城,見到古城管委會的領導。顯然,管委會的同志對劉進潮的榴花仙子是蠻欣賞的。做為一件蠻優秀的泥塑藝術品,八百塊錢的報價顯然也並不高。但是,為了對劉進潮進一步瞭解,他們在沒有告訴劉進潮真實意圖的情況下,仍然與劉進潮反覆講價,好象是真的要買他的“榴花仙子”。在講價的過程中,把同等尺寸、或大或小以及泥質、陶質和彩繪的不同情況作品價格全部講過,也就是說,領導們在劉進潮完全不知真相的情況下,掌握了劉進潮作品價格的全部實情。他們回去了,叫劉進潮等話。

經過篩選,最終確定由天津泥人張工作室和劉進潮共同完成這一次任務。而後來發生網絡論戰的那一件“武松殺嫂”作品,就出自劉進潮之手。

接受任務的同時,劉進潮得到一些相關資料,和做一組人物造型的要求。接了任務,劉進潮就開始蒐集《金瓶梅》以及相關人物故事資料,反覆醞釀,純手工完成了構思草圖。

劉進潮是一個很勤奮的人。對於創作,他有著超常的天賦和自信。

他的人物雕像方案得到古城管委會領導的認可。

第一組塑像順利完成,也通過了審查。以後又陸續交給他幾組故事情景的泥塑任務。其中,就包括事後引起網絡輿論一片譁然的《武松殺嫂》。

本來是一組根據《金瓶梅研究》,包括《水滸傳》等輔助資料設計出來的藝術作品,陳設在博物館以後,不想被有心的遊客以“古城宣傳色情暴力”為焦點上傳到網絡上,相關網絡語言風暴一邊倒的批評聲,把古城管委會和劉進潮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

在聊起當時創作的過程時,劉進潮還告訴我一段小插曲。原來,劉進潮並不知道“賈三近故居博物館”是由他和天津泥人張工作共同完成的。在作品陳展過程中,劉進潮發現在“賈三近故居博物館”陳展的《金瓶梅》故事人物雕像,除了自己做的幾組以外,還有一組別人做的,顯然和自己的創作風格也不一樣。負責展陳工作的李天豐還刻意囑咐他,在擺放那一組作品的時候,一定要加倍小心,因為那是天津泥人張工作室的作品,價格要高劉進潮作品十倍。

劉進潮告訴我,他當時仔細看了那組作品,知道他們的作品差價那麼大,心裡很不服氣。我笑笑,只是委婉地說:“泥人張賣的就是品牌價。”

“賈三近故居博物館”如期開館。

彷彿一夜飄雪,網絡上一則關於“臺兒莊古城建‘武松殺嫂’雕塑潘金蓮胸部竟全裸”的消息立刻鋪天蓋地,掀起漫天風暴。

反對聲和支持聲完全不成比例。本來我還想在這裡討論一下相關話題,行文至此,再想一想,五六年前的舊話了,何必再提?

何況,這本來就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

反正是,做為作品創作者當事者的劉進潮,一次次感受到了由組織者傳遞過來的網絡語境壓力,對作品一再修改,先是為潘金蓮裸露的胸加上肚兜,再穿上衣服,最後,直至移出展櫃。好在,劉進潮是個真的並沒有經過歷史上曾經有過的那樣太大陣式的民間藝人,這反而使他對大陣式有一定的免疫力。再說,劉進潮本來就是一個很隨和的人,反對意見無論出自誰之口,只要領導安排,他修改起來絕無怨言。沒有來自他本人的阻力,所以他本人也就沒有感覺到太大的壓力。但是,那一陣的疾風暴雨,他還是有深刻印象的。

好在,劉進潮只是把自己置身於舞臺外的屋簷下,那疾風暴雨確實沒有淋溼了。反而,也是發生在2012年的另一件火爆大事,成功的喜悅仍然佔據著劉進潮的內心,他還是當事者。

就在同一年度,也就是2012年的2月的某一天,古城管委會的領導找到劉進潮,告訴他近期會有波蘭駐中國大使到訪古城。做為古城內最有特色的民俗藝術代表,劉進潮的棗莊泥塑被納入大使考察參觀的內容,領導們建議劉進潮好好做一些準備,最好能在現場為大使展示一下棗莊泥塑的製作技藝,最好是能為大使塑一尊他本人的像。

劉進潮很高興,當場表示願意代表古城、代表棗莊做這樣一件事。聽到這裡,我對劉進潮說:“我剛剛才在心裡對你做了一個評價,就是你的內心真的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自信。答應為大使塑像,更加說明了這一點。”

劉進潮當然也不是盲目自信。他聽了領導的建議安排以後,馬上回說:“當場塑像恐怕做不來。現場塑一尊像怎麼也得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的。”

領導聽了,自然明白,就說:“確實情況是這樣。要不你提前準備一下吧。”

劉進潮請管委會的同志提前提供了波蘭大使的照片,劉進潮一邊備料,一邊仔細審視照片上的大使形象,於大使來訪的前一天,提前做了一個半成品的塑像。為慎重起見,劉進潮還專門讓管委會的領導看了。看過大使泥塑像的領導,一致肯定劉進潮的塑像十分傳神。劉進潮的心裡有底了。

臺兒莊古城與華沙同屬世界上僅有的兩座因二戰炮火毀壞而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重建的城市。正是由於臺兒莊古城與波蘭華沙具有著同樣的歷史記憶,波蘭大使對訪問臺兒莊十分重視。而古城內的棗莊民間泥塑藝人劉進潮為到訪的大使塑像,也成為了大使訪問臺兒莊活動的亮點。自然,也是劉進潮此一生的人生亮點。

劉進潮說,能給波蘭駐華大使塑像,真是我的榮幸,是各級領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認可。

劉進潮再次說,在古城的三年,是他在泥塑技藝以及社會知名度等方面,有重大提升的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