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以往,說說我的思想是如何變化的?

小時候我經常生病,我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但在我個人記憶裡只記得四五歲開始的事情,書上說

人的記憶從四歲左右開始,我現在感覺這話說的挺有道理的,因為我親身經歷就是這樣。家境在村裡其實真是比較差的,父母也是普通的農民。父親經常跟我們幾個孩子說,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因為父親在家裡是老大,爺爺又是一個比較頑固的人,小學沒讀完就讓父親跟他學手藝,因為那個時候流行一句話“荒年餓不死手藝人”,這句話也影響著我,因為高三沒讀完我也去學個手藝去了。在出來打工之前,我一直都是在鎮裡,連縣城都沒有出去過,沒見過什麼世面,而且小時候非常怕陌生人,就是家裡來了一個親戚,嚇得都不敢從房間出來,也不喜歡出來跟人打招呼,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以前農村孩子的一個顯著特點。

也許是父親比較看重讀書,他認為讀書可以讓人翻身,雖然我們幾個孩子不是很聰明,但在一個村裡面讀書相對還可以。讀到高三時父親生病,我知道讀書可能是讀不下去了,因為根本沒錢讀了,其實高一下半年時就不怎麼愛讀了,因為從那個時候父母經常吵架和打架,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這真是一個要命的事,我想早點離開這個家,寧願出去打個工。現在看來,父母的關係對孩子的影響還是挺大的

,我有家庭的時候我也會注意這個問題。

回顧以往,說說我的思想是如何變化的?

每次過年的時候,總看到出去打工的人回來都是衣著光鮮的,好像只要出去打工都會挺好的,我也跟著親戚一起去打工了,是去瀋陽打工,到了瀋陽一個農民房裡因為北方比較冷。那個時候都是睡炕的,炕都有兩米多寬,三至五米長的。因為房間沒開燈,比較黑,等把燈開了,看見炕上睡了五六個老鄉,有一個老鄉是跟我很熟,他睡醒蓬頭垢面的看我來了,打了一個招呼又接著睡了。我看了有點懵,因為這些人過年回家都光鮮亮麗的,在我的眼中他們都是成功人士,到外面怎麼都成這個樣子了,原來一切都是為了一個面子

打工打了五六年,因為我個頭不高,動手能力也很一般,不是一個做體力活的人,很多時候都想把打工的工具扔了。這讓我想起“荒年餓不死手藝人”這句話。餓不死,似乎也吃不飽,每年幾乎掙不了幾個錢回家。有一次在一個工地幹活,晚上下班在工地旁邊散步,看著遠處一個老頭在那裡抽菸,是工地幹活的老頭,很惆悵似的。這個時候那個老頭轉過臉,我看著他的臉突然感覺他的臉跟我的臉長一樣(其實臉是不一樣的,但當時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樣),這個人就是將來的我,我覺得如果再這樣下去,我以後會跟這個老頭一樣,老的時候也會坐石頭上無奈的抽著煙。第二天跟包工頭說不做了,直接買票回家了。

回顧以往,說說我的思想是如何變化的?

我感覺做體力活是我的弱項,我想去南方發達城市去找一份工作,但去工作沒技能也不行,那個時候感覺21世界人必須會三種技能:懂電腦,會開車,懂英語。所以去把打工錢拿去合肥學電腦了,學了一年多就直接買票去了深圳,結果到了深圳還是找不到工作。來的時候,身上還有點錢,還在人才市場辦了一個會員卡都找不到工作,有年輕人的通病,高不成低不就的,後來沒錢了,發現必須要有一份工作,否則明天飯都沒得吃了,每天早上醒來感覺胸口有個石頭壓著我,我想找一份工作,但我不知道具體能做什麼,非常迷茫。後來在彈盡糧絕的時候才感覺所有想法都是浮雲,有口飯吃就可以了,不再挑剔任何工作了。有時感覺不要跟沒經歷的人講太多道理,因為沒什麼大用,該走的彎路,其實一米都不會少。為什麼有些人變得沉穩踏實,是現實讓他明白他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優秀。

回顧以往,說說我的思想是如何變化的?

人在挫折以後往往會形成兩個極端,要麼被挫折打倒,以後就渾渾噩噩的生活,對什麼都沒什麼興趣,似乎看淡了很多事情。現在很多年輕人也是這樣,稍經挫折之後就有會一些得道高僧的感悟,看透一切似的。另一個就是將挫折打倒,這個是很難的,一是要吸取經驗,二是要總結經驗,然後還超強的毅力才能將挫折打倒,這也許也是一個人昇華的過程吧。

今天暫時就寫到這裡,我所寫的只是我個人經歷,也可能有不妥之處,有共鳴的或不同認知的也可以留個言討論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