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業升級,教育如何當好“加速器”

本報記者 高靚

近日,30多名鄉村月嫂在浙江省溫嶺市溫嶠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學習烹飪“月子菜”。江文輝 攝

前不久,一則碩士應聘保姆的消息引發社會關注。高學歷、會兩門外語、海外工作經歷、早教專業技能……網友直呼:“這樣的保姆我也想要!”也有人說,這是對傳統家政業的降維打擊。

熱議的背後隱含著一個不爭的事實,那就是受人口老齡化、“全面二孩”政策實施等影響,人們越來越需要社會服務提供支持。但現實中,家政、育兒、養老等社會服務的規模和質量又難以滿足需要,因而公眾對高學歷、高素質從業者的出現格外關注。

社會服務產業涉及億萬群眾福祉,也是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近年來,國務院先後對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推進養老服務發展、促進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等作出決策部署。去年年底,教育部辦公廳等七部門印發了《關於教育支持社會服務產業發展提高緊缺人才培養培訓質量的意見》,明確“每個省份要有若干所職業院校開設家政服務、養老服務類專業”“原則上每個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開設家政服務、養老服務、托育服務相關專業”。

那麼,在社會服務產業提質擴容的大背景下,教育能做什麼?記者選取了其中社會覆蓋面最廣的家政服務業進行了觀察。

大學生幹家政大材小用?

“選這個專業,肯定不會讓你失望。”去年從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家政服務與管理專業畢業的劉詩妤開門見山。儘管有疫情影響,她今年還是順利跳槽到知名互聯網家政公司58到家。

劉詩妤的崗位是家政顧問,簡單說就是對家庭和家政人員進行匹配,“售賣‘阿姨’的服務”。“一說到家政,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去別人家裡幹活,事實上公司裡有很多不同的崗位。”劉詩妤說,她所在的門店僅家政顧問團隊就有100多人,另外還有培訓部門、售後部門,員工大多是專科和本科畢業生,不過家政專業科班出身的就她一個。

“母嬰護理、催乳、營養、烹飪這些我在學校都學過,跟家庭交流的時候,人家就會覺得很專業,就願意聽我的建議。”靠著自己的專業優勢,到新崗位第一個月,劉詩妤的底薪加提成就突破了1萬元,而且“沒有覺得很困難”。

“在傳統認知中,家政業一直處於一種‘散小差’的狀態,主要是缺乏技能的勞動力維持生計的手段,有人甚至套用舊社會的‘主僕’關係去理解,因此認為這個領域難以吸引和吸納高學歷、高技能人才。但事實上,家政行業已經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長期關注家政人才培養的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校企合作處副處長李浩平說。

《中國家政服務業發展報告(2018)》顯示,我國有18.2%的家庭有未成年人照料需求,35.6%有老年人照料需求,30.4%有雙重照料需求。據測算,我國的家政服務需求將從2018年的4560萬人增加到2035年的1.39億人,其中高端家政需求呈井噴式增長。目前,家政業從業人員超過3000萬人,佔第三產業比重已增長至8%。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對家政業發展高度重視,特別是2019年以來,先後印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教育部辦公廳等七部門出臺了《關於教育支持社會服務產業發展提高緊缺人才培養培訓質量的意見》。

“政策提出重點引導轉變觀念,更新對家政業等新業態、新技術的認識,明確了‘家政電商’‘互聯網+家政’‘物業+養老服務’等新業態。國家發展改革委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鼓勵類中,新增了‘養老與托育服務’和‘家政’產業。”李浩平說,“可以說,家政行業的發展到了一個關鍵時刻,迫切需要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入場。”

“教育太重要了!”中國家庭服務業協會原副會長、寧波市81890全國勞模匠道工作室主任胡道林說,“只有提質,擴容才有意義,否則再多的人來做這行,老百姓仍感覺不滿意。家政行業單靠其自身發展會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教育的支撐會使這個過程大大縮短。”

提質擴容教育何為?

“今年有不少學校申報了家政專業,都來我們學校調研家政學的專業建設。”吉林農業大學人文學院(家政學院)院長吳瑩說。作為我國第一所設置家政學本科、碩士授權點的高校,吉林農大既為家政企業輸送人才,也為高校、職業院校相關專業培養師資,對市場人才需求變化感受明顯。

基於對家政學科和家政服務市場發展的判斷,一些學校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探索。1993年,吉林農大開設了家政專業函授專科教育,1998年開設全日制大專班,同年獲批以家政學為主要研究方向的社會學碩士點,2003年又成為全國第一所開辦家政學本科專業的高校。在職教領域,1999年,菏澤家政職業技術學院的前身菏澤衛生學校開設了家政衛生服務專業,並在2007年成為全國第一家以家政命名的公辦職業院校。

近年來,天津師範大學、河北師範大學等多所普通高校也先後入場。我國家政教育初步形成了中職、高職、本科直至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鏈條。目前,在本科專業目錄中,家政學是法學門類社會學專業類下特設專業,在中職和高職專業目錄中,均在公共管理與服務大類下設家政服務與管理專業。

“家政是一個長鏈條產業。”李浩平告訴記者,目前我國中職、高職和普通本科專業目錄中,除了家政專業,還有社區管理與服務、家政學、康復治療學等數十個專業與家政行業相關。在去年7月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教育部職成司副司長謝俐表示,我國在中職、高職和普通本科開設家政相關專業點達到了3000多個。2019年增設了智能養老服務、幼兒保育等中職專業,新設高職家政服務與管理專業點72個,同比增長了132%。

“即便把相關專業都算上,學校的人才培養也只在幾十萬量級,與千萬量級的需求及行業發展潛力相比,仍然有較大的人才缺口。”據李浩平分析,家政人才市場主要分為三類:一是簡單勞動型市場,以提供家庭基本生活照料、家庭保潔、烹飪等服務為主,從業主體為農業轉移人口,約佔市場份額的67.7%;二是知識技能型市場,以養老護理、病患照護、母嬰照料、殘疾人陪護等一線技能服務為主,有行業准入要求,約佔31.6%;三是專家管理型市場,以收納管理、服飾搭配和衣物管理、家庭理財等私人定製和顧問性崗位以及社區服務網點管理、家政企業經營管理、家政服務培訓、家庭智能設備研發等新業態崗位為主。“雖然佔比不高,但第三部分可能是最有增長潛力的,也是高職和本科職業教育應該發力的重點。”李浩平說。

從實踐層面看,已經創辦家政專業的高職院校主要採取的是一種寬口徑的培養方式,涵蓋了技能、管理、培訓等多崗位需求,並根據自身辦學特色有所側重。例如,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將家政專業定位在“懂技術的管理人員”,菏澤家政職業學院和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則更加側重管家、高端家政服務人員的培養。菏澤家政職業學院副院長董會龍告訴記者:“從出口來看,其實高端家政技能人才很搶手,聽說學校辦家政專業,一些企業高管通過關係過來要人。”

專業和產業如何抱團發展?

雖然政策有要求、社會有需求、學校有條件,但記者發現,舉辦家政專業的院校大多在招生階段都遭遇過尷尬。“第一年,學校給了100個招生名額,最後只招到了30多人。”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家政專業負責人朱曉卓說。

家政專業遭遇的尷尬,不全是社會觀念的原因。很多家政企業屬於微利生存,無法承擔固定員工所需要的社會保險等成本,因此一線家政服務人員並不屬於企業員工,而是類似於中介機構與個體勞動者之間的關係。“家庭保姆是不適用勞動法的,一旦在工作中與僱主之間出現問題,只能依據民法處理。”胡道林說。董會龍也認為:“考生和家長的擔心不無道理,如果是做一線家政服務,一畢業就變成了個體勞動者,肯定很難接受。”

此外,家政人才培養似乎有個悖論。“現在的學生從小就沒怎麼做過家務,放到市場上,20歲出頭、沒有家庭生活經驗的大學生和四五十歲的家庭婦女誰更有競爭力?畢竟在這個領域,經驗是很重要的。”朱曉卓說,“家政是一個實踐性特別強的專業,單純在學校裡肯定培養不出來,必須要放到企業裡去培養。但是不同於成熟的產業,一般家政企業規模都比較小,缺乏統一規範,讓一線家政人員帶學生實習實訓很困難,讓企業說出人才培養需求更不可能。”

處在產業發展的門檻處,坐等企業先行一步不是辦法,家政專業必須與行業企業抱團發展。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和寧波市貿易局(現為寧波市商務局)聯合成立寧波家政學院,以理事會形式運作,共同研究家政服務專業人才培養問題。最早涉足家政專業的菏澤家政職業學院,考慮到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人才培養需要,乾脆自己創辦了一家產教融合型家政企業——菏澤市天使護政公司,學生可以進去實習實訓,畢業生也可以留下工作。

李浩平認為,學校的努力加上產業、教育政策的支持,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去年5月,國家啟動高職擴招,向四類社會人員敞開大門,並且在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重點佈局區域經濟建設急需、社會民生領域緊缺和就業率高的專業。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以此為契機,首次招生的家政專業在招收應屆畢業生的同時,專門開設了“月嫂班”,面向社會招收了45人,其中還有7位“金牌月嫂”。“這批人將來可能到公司的培訓崗位,也可能帶學生實習實訓。她們有豐富經驗,再加上系統學習,可以發揮更大作用。”李浩平說。

高品質家政離我們還有多遠?

那麼,學與不學究竟有何區別?以經驗見長的領域,一紙文憑又是否必須呢?

在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經過一年學習的“金牌月嫂”李文麗舉例說:“有一次遇到客戶在生產時早產大出血,之後患上了很嚴重的抑鬱症。我很想幫助她,卻有心無力。現在,我學了心理學知識,如果今後再遇到這種問題,我就知道怎麼去幫助她,可以使更多的產後媽媽受益。”

“我們有的畢業生已經拿到30萬元的年薪。”清遠職業技術學院旅遊家政與藝術學院院長陸紅光說,“目前家政業考慮母嬰、幼兒、老人等照護功能比較多,但是真正能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條的人是比較稀缺的。”

“隨著接觸和了解,學生會發現家政其實是一門大學問,有其知識體系和職業體系。”吳瑩告訴記者,2019年吉林農業大學家政學院本科生開始實施大類招生,經過一年半的專業基礎課進行分流時,社會學大類的180人中有120人主動選擇了家政專業,這說明學生對專業前景和培養方式的認可。

“目前,家政學在我們國家只到碩士層次,而且數量很少,而日本、美國和歐洲,家政學都設有博士點。”吳瑩說,“到實踐領域,這也正是高品質家政的題中之義,不是收費高就叫高端。說到底,家政服務是製造體驗的,核心在於人。”

“職業感”“職業素養”是採訪中被反覆被提及的關鍵詞,參照系正是菲傭、英國管家等世界家政行業的高峰。“菲傭從不跟僱主一起吃飯,這並不是不平等,而是恪守職業規範,她清楚到別人家庭中是進行服務的。相反,我們的家政人員到客戶家裡可能去追求和家庭成員的同等地位,甚至反客為主,這就是不專業。”陸紅光說。據介紹,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從菲律賓聘請了3名大學教師進行全職教學。

李浩平則認為,樹立職業尊嚴感、提升家政從業者的職業意識,不是單靠教育就可以實現的。國務院“家政36條”頒佈後,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婦聯聯合啟動了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領跑者”行動。吉林長春、浙江杭州、山東濟南、湖南長沙等32個城市成為首批“領跑者”城市,每個城市推薦5家左右領跑示範企業和1至2所領跑學校。

與此同時,教育部積極推動的“1+X”證書制度,也有助於家政人才培養避免脫離實際、缺乏標準等彎路。目前,湖南金職偉業、濟南陽光大姐等一批家政業領跑企業與職業院校合作,已推出幼兒照護、母嬰護理、失智老人照護三項與家政相關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記者採訪的幾所高職均參與了試點。

“當前,國家提出大學生社區就業,與家政服務網點進社區不謀而合,這種基層網點的經營管理很可能就是新的就業機會。未來應該是一種‘大家政’的概念,將吸納更多優秀人才入場。”李浩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