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上高原教育亮麗的“美育清單”——西寧市城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校園探索

遞上高原教育亮麗的“美育清單”——西寧市城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校園探索
遞上高原教育亮麗的“美育清單”——西寧市城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校園探索

走在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的校園裡,“幸福西寧”這一關鍵詞高頻率地呈現在孩子們的眼中。近年來,西寧市城中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美育各方面、各環節,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學校美育改革發展道路,探索構建以審美和人文素養培養為核心、以創新能力培育為重點的美育課程體系,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美育清單”。

01 “走班”築就理想 “中國夢”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童年,總是能帶給人無憂無慮的美好回憶。西寧市陽光小學是城中區唯一一所公辦農村寄宿制完全小學。除了寄宿生,學校也有許多走讀學生,對學校的管理團隊而言,所有孩子是否都能得到豐富的教學資源,是學校一直探索的一項重要“課題”。

遞上高原教育亮麗的“美育清單”——西寧市城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校園探索

“我為什麼就不能參加這些社團活動呢?”這句話出自一位走讀孩子之口。陽光小學美術組教研組長徐龍說:“自學校於2014年3月開始在住校生中開設活動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每天保證1小時的活動時間。在佈置班級文化牆、組織各類活動時住校學生成了展示才華的主角,走讀學生都很羨慕,也想參加這些活動。”

看到學生有如此高的積極性,陽光小學謀劃著如何在全校範圍內實現滿足學生們的願望。經過反覆的研究和討論,大家達成了一致的看法:實施“走班”學本領制度。學校通過走訪老師、學生,發放問卷調查,全面落實“走班”活動課程,根據師資、場地的實際情況,學校最終在2015年6月確定下來了28個社團。

遞上高原教育亮麗的“美育清單”——西寧市城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校園探索

張怡然是陽光小學六年級的走讀學生,她很喜歡農民畫,將來的夢想便是成為一名美術教師。鉛筆繪描,填充顏色,不一會兒功夫帶有文化氣息的一幅農民畫就躍然紙上。學生愛學,這讓老師們非常高興。在多方協調下,學校邀請了“農民畫非遺傳承人”黨明漢為學生們指導。四年級學生趙星宇說:“特別喜歡每週四下午的‘走班’式少年宮活動課程,為我們最大限度地提供了豐富而可選擇的內容。尊重學生個性,讓我們在教育過程中獲得更多自由、自主發展的空間,這已成為人人喜愛、全員參與的活動了。”

而這一系列的變化都源於城中區委、區政府極力改變農村學生的教育現狀,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措施。西寧市陽光小學,一方面在探索如何做好寄宿制學校的管理,另一方面在思考如何讓學生真正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樣融入學校美育各方面、各環節,陽光小學僅僅是個縮影。

02 版畫引領思想 “好氛圍”

西寧市觀門街小學的美育教育也很有特色。觀門街小學德育主任王平也是教導孩子們版畫的老師。她看著學生從一開始的膽怯不敢動手,到最後自己親手做出的版畫,立體、俏皮、古靈精怪充滿童趣,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任何知識的學習都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我沒想過讓孩子們都成為藝術家,但我想讓孩子們從版畫的動手過程中,感受快樂,感受美,感受自由。讓孩子們的心充滿陽光。”基於這樣的理念,許多對版畫沒有概念的孩子,在王平的鼓勵和讚許中漸漸喜歡上了版畫。王平說,版畫是開發兒童思維,啟迪兒童審美心靈的一把鑰匙。她想讓每一個孩子喜歡上這一門有趣、神奇的引領思想課程。

遞上高原教育亮麗的“美育清單”——西寧市城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校園探索

近年來,西寧市觀門街小學通過優化教育環境,整合優質教育資源,開發特色課程,堅守“以美潤德,以美育人”的辦學宗旨,努力建構一所有思想、有溫度,教師幸福從教、學生快樂成長的特色學校。如今這所歷經100多年歲月洗禮的小學,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堅持改革創新,強化美育綜合改革。這些年來,西寧市城中區統籌各個學校美育發展,促進德智體美勞有機融合,促進學校與社會互動互聯,齊抓共管、開放合作,形成了全社會關心支持美育發展和學生全面成長的良好氛圍。

遞上高原教育亮麗的“美育清單”——西寧市城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校園探索

如今,城中區把藝術特色工作室的建設作為象牙塔尖,再通過塔尖引領全區美術工作的快速發展。前營街小學仿青銅製作工作室,陽光小學漫塑工作室、繪藝黏土畫工作室、大通農民畫工作室,北大街小學劉峰當代民間繪畫工作室,華羅庚實驗學校晁迎霞創意酥油花工作室,南川東路第二小學兒童水墨工作室,南大街小學陳爽手工編藝工作室,南山路小學石膏雕刻工作室,南川東路小學篆刻工作室等14個工作室猶如雨後春筍般蜂擁而出,各自特色凸顯,形成了引領孩子們思想進步的“好氛圍”。

03 黏土喚醒心中 “藝術熱”

在華羅庚實驗學校西寧分校,一朵朵鮮豔的“鮮花”被展示在學校的各個角落,原來這是黏土酥油花。晁迎霞開發的仿酥油花黏土工藝課程,被稱為“指尖上綻放的鮮花”。2018年,她在華羅庚實驗學校西寧分校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一縷霞光”創意仿酥油花工作室,其工作室作品陸續參加了校級、區級、市級的展覽和比賽,得到了領導的認可和好評,並且給予了很多支持。

遞上高原教育亮麗的“美育清單”——西寧市城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校園探索

有15年美術教學經驗的晁迎霞說:“作為土生土長的青海人,讓有特色的民間藝術文化發揚光大,並在孩子們心中種下美麗的種子,既開拓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加強了他們動手的能力,讓他們熱愛自己的家鄉藝術,這才有了酥油花的探索研究和仿製,開發了‘仿酥油花’手工藝教學。我的目的是想讓這項青海本土傳統技藝走進校園,走進孩子們的心裡。”

華羅庚實驗學校西寧分校負責人介紹,校本課程中有一批如養蠶植桑,黏土工藝等的特色課程,現已初步形成了獨具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提供了有力的課程支撐。

遞上高原教育亮麗的“美育清單”——西寧市城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校園探索

孩子們的課程作品還能被社區“愛心換購驛站”給換購。目前,城中區首批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綠色陽光愛心換購”驛站已經成立,未來將逐步推廣至全區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採用志願服務積分換購鄉村學校少年宮學生手工作品的方式,積極推廣“以志願者服務換積分,以積分換志願者作品”機制,實現“服務+獎勵”的良性內循環,用小小驛站串起未成年人的志願精神培養、青少年德育美育、壯大志願者隊伍三條線。

近年來,西寧市城中區通過挖掘青海傳統河湟文化研究,以特色學科藝術工作室為切入點,發揮好學校教師的創造才華和藝術才能,搭建好平臺、創造好條件、提供好保障,把學校、社區和志願者聯繫起來,打造出文化藝術“高地”。

04 陶藝映出生活 “大價值”

走進勞動路小學,學校隨處可見孩子們奇思妙想的作品,樓道、走廊、教室、甚至連衛生間的標識都是孩子們的陶藝傑作。拉坯、捏塑、晾乾、修坯、上釉……陶土在美術老師和孩子們手裡敲打著,揉搓著,旋轉著,再經由1280度高溫電窯燒製,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擺件、花瓶、茶具就誕生了。

在西寧市勞動路小學的陶藝室裡,一群10歲出頭的孩子在老師的指導下,面對可塑性良好的泥塑專用泥,表現出了極強的創作慾望:徒手捏製,靜心修胚,獨自雕塑……他們神情愉悅,專注創作。學校陶藝工作室負責人賈煜蹲在孩子們旁邊,悉心指導。他和孩子們一起,或敲打、或揉搓、或拉團,創作陶藝作品。

遞上高原教育亮麗的“美育清單”——西寧市城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校園探索

西寧市勞動路小學校長王海明介紹,“陶藝教育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創新教育與師生互動協作進取的動手能力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與方式。”王海明說:“學科之間相互貫穿,是學校教育的完整體現。勞動路小學的美育教學充分發揮各學科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從不同學科、不同角度,多方位、多層次,有效地實施美育,重在培養學生認識美,發現美,創造美的敏銳視角 ,從而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和創造能力,從而正確引導學生學習興趣。”

賈煜是學校的陶藝課老師,他說,“在授課的過程中,我特別有感觸,孩子們的思維天馬行空,做出來的作品也很有特色,但是很多好的作品容易裂縫,甚至不能碰,一碰就壞,所以在和王校長溝通後,我們就購買了燒窯設備,把泥塑課變成了陶藝課。”

“一塊泥巴,經過老師的手如魔術般變成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感覺太不可思議了。”六年級學生趙文凱說:“同學們上陶藝課的熱情都很高,在動手實踐中發揮著自己的奇思妙想,都想製作出特別的陶藝作品。”

遞上高原教育亮麗的“美育清單”——西寧市城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校園探索

像勞動路小學讓陶藝走進校園,讓孩子能夠在陶藝製作中感知家鄉文化的魅力,對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思維力及瞭解地方傳統文化有重要的意義。”

家長對勞動路小學陶藝課程好評如潮,好消息也是接二連三,就在前不久,學校接到“2020第三屆中國青少年雕塑大展徵集啟事”的通知後,城中區教育局精心準備報備後,最終有9件作品入選第三屆中國青少年雕塑大展。

如今,勞動路小學在全面完成國家教學大綱的基礎上,攜手青海柳灣彩陶博物館,開設陶藝校本課程,以“校本課程”為突破口,成立了青海省第一個青少年曆史文化彩陶教育基地。通過努力,學生們也已初步掌握了彩陶製作基礎造型技巧。在動手的過程中,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提升了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陶藝校本課程的開設,成為勞動路小學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線,為學校的科學和諧發展,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教育,大力推進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和動力。

解碼西寧市城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校園探索的奧秘,不難發現,那就是“幸福西寧”校園遞上的一份“美育清單”。

—END—

監製 | 劉昌瑛

責編 | 劉幸海

編輯 | 馮麗晨 朱偉林

來源 | 文明西寧

遞上高原教育亮麗的“美育清單”——西寧市城中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校園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