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村”裡客滿堂


“石頭村”裡客滿堂

“十一”長假,天津市薊州區漁陽鎮西井峪村裡滿是遊客。天矇矇亮,村內一處民宿院落裡,29歲的民宿主人周雲龍已經開始忙碌。

“從6月恢復營業起,咱家的民宿基本沒空過,每天都滿滿當當。”周雲龍邊忙活,邊和早起的客人聊著天。

周雲龍家的好生意,得益於別具特色的村居風貌。西井峪村四面環山,村民們就地取材,石頭巷,石頭牆,石頭屋,古樸寧靜。

雖然如今“石頭村”成了西井峪村的“名片”,但以前,這裡卻是困住鄉親們的“石窩窩”。

缺地少糧,大部分村民便開始“靠山吃山”,以開石採礦為生,周雲龍的父親周志華也曾靠拉車運石勉強養家餬口。

“小時候總能聽到開山炸石的聲響,有時房子都跟著發顫。山裡汙染嚴重,天空常是灰濛濛的,家裡銀杏樹的葉片上總落著一層塵土。”周雲龍回憶說。

粗放的發展模式,不僅沒讓村民擺脫苦日子,還欠下了大筆“生態賬”。2005年,隨著生態保護意識的增強,採石場被叫停,村民們不得不謀求新的出路。周志華給拉石頭的車上了鎖,在自家堂屋擺上八張單人床,開起了農家院。

周志華說,最初發展鄉村旅遊時,憑藉好風景和價錢便宜,一時間西井峪村遊客也不少。但沒過幾年,“靠走量、管三餐”的低端路子便“不靈了”,村子漸漸沒了吸引力。

遊客不願來,農家院經營就難以為繼。2009年,周志華摘下了農家院的招牌,靠著代代相傳的手藝,幹起了壘石蓋房的活計。

2015年,沉寂的西井峪村迎來了轉機。為了突破瓶頸,鎮裡提出發展生態文化旅遊的思路。還是主打鄉村旅遊,但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村莊開始向高質量、精品化方向轉型。鎮村攜手,一手抓生態環境建設,一手抓基礎設施升級改造,西井峪村的面貌煥然一新。

栽樹植草、修復山體,被毀壞的山體重新披上了“綠衣”;路面加寬、管網入地,基礎設施逐步換代升級;高端民宿落成、配套產業入駐,旅遊業態漸趨多元……隨著鄉村面貌日新月異,遊客們又紛紛回到了西井峪村。

同樣回到村裡的,還有完成大學學業的周雲龍。回家鄉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他2018年開始創業,接過了父親手中的“接力棒”。

“看到村裡發展得越來越好,自己也希望把學到的知識帶回來,讓更多遊客感受到西井峪村的美。”周雲龍說。

修繕石院、改造正房……周雲龍將自家小院整飾一新。時隔多年,描畫著院內銀杏樹風姿的民宿招牌重新掛上了院牆。2019年,周雲龍家共收入十餘萬元,不少遊客成了小院的“鐵桿粉絲”。

如今走進西井峪村,遠方層巒疊翠、雲朵舒捲,村內景緻秀麗、石巷悠長。西井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周維東介紹說,2019年西井峪村旅遊收入超過800萬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約2.4萬元。

依靠綠色發展理念和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天津市薊州區的更多村莊走上了高質量發展之路。截至目前,薊州區共有2500多戶農家院,帶動約6萬名農民就業,西井峪村、郭家溝村、小穿芳峪村等7個村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望著遠處的山景,周維東感慨道:“原本週圍不少山村裡都有石頭房,‘石頭村’的村居保留得更為完好的原因其實是當時村民太窮困,蓋不起新房。誰承想現在石頭房成了我們的‘寶貝’,村民誰也不捨得搬出去,還有不少‘新村民’搶著住進來。”

山中生活“不羨仙”。周雲龍看著自家賓客滿堂的民宿說,自己從沒後悔過回鄉創業的選擇,“現在生活充實又幸福,日子一天比一天甜。”(完)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