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產,如何才能擺脫靠天吃飯的境地?

老園丁


農業生產,對於多數農民來說還是低成本產出。也就是說主要還是靠天吃飯。如何避免渡過天災,一要防範,化險為夷,在天災來臨之際,儘可能降低損失;二要政府要提高救助力度,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


靚仔攝影


毛主席早就說過,人定勝天,農業生產靠天吃飯是過去科學技術落後的時代。現代社會的農業生產完全可以靠人的力量和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從而達到高產穩產,問題是看人的認識態度和方式方法、農業生產要講究的是因地至宜,因勢利導,在實踐中求真理,從實踐中來、得出的理論再回到實踐中去,虛假的東西只能是損害農業生產,人總是會有辦法改造自然、戰勝自然,人類和自然成為一體,達到快樂人間之目的。


段端元


農民如何擺脫靠天吃飯?幾千年來我國人民利用自己的智慧總結了一套科學方法來應對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天氣問題。另一方面,科技的進步,不斷改變著的農業生產模式。因此,回答這個問題我主要從傳統和現代技術兩方面來探討。

1、傳統技術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二十四節氣,老祖宗很早就根據自然天氣的變化做出相信的安排。在哪個節氣做什麼事情,都總結的清清楚楚,所以哪怕是現在,農民扔然按照四季規律從事農業生產。農業要擺脫靠天吃飯,我們就要先了解和掌握他的規律。其實,經過幾千年的積累,農民對許多的自然現象已經有了深刻的認識,並且對天氣也可以做出簡單的預測。具體而言主要可概況為三方面1)節氣時令觀測與預測。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觀星臺用來觀測天氣。《左傳》、《管子》中就多次出現有關清明、小暑、大寒等節氣的名稱。2)風的觀測和儀器。至唐代十二節氣已基本完善,各種觀測天氣的設備逐步出現。3)雲的觀測和古云圖集。《詩經》、《數書九章》、《晴雨錄》、《雨雪糧價》等均對雲雨的觀測做了介紹,逐步建設了各種天文觀測臺。

2、現代技術

現代技術如反季節蔬菜,大棚栽培,蔬菜水培,天氣精準預測等方面為現代農業帶來了巨大幫助。從這個角度看,農業生產利用現代化技術完全可以擺脫靠天吃飯的境地。但是,現代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也不是毫無限制的,百利無害的。現代農業技術的應用,對基礎設施的要求很高,一座大棚的投入在三十萬以上,還有其他的配套設施也是不小的投入。因此,現代農業技術主要應用在規模化的生產上,這樣投入和產出才能對等。近年來,諸如永輝超市、新華都超市等都建立了自己,形成了產供銷一體化模式,為他們帶來巨大收益。

綜上所述,如果只是小農生產,建議根據作物的生長規律進行耕種,及時關注天氣預報信息,適時對作物做好防護,這樣極大降低天氣原因造成的損失。小農生產,不建議利用太多的現代農業技術,例如建大棚、自動澆水系統等,畢竟對於普通農民來說這是很大的一筆投資,收益和產出難以成正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