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販賣焦慮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有時候,正當你暖陽寫意、朗月聽風時,總會遭遇這樣的暴擊——

那些販賣焦慮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以前住衚衕裡你張叔孩子畢業去了投行,他跟我說一月五六萬呢,嘖嘖嘖!”這是我媽掃地時候故意站在我邊上。

——於是,躲出去上班。


“聽說咱處借調過的小王,回單位提拔當局長啦,嘖嘖嘖!”這是辦公室裡扯閒天的倆大姐。

——於是,躲樓下抽菸。


“不知道吧,就你最瞧不上209宿舍最作女生,她老公是啥上市公司高管,那一個月賺我一年呢,嘖嘖嘖!趕明我得找來攢個飯局!”這是同學聚會K歌包間裡經常互爆的高能信息。

——於是,點一首離歌,最大音量的。


“昨天依依媽媽群裡說了,就是那個轉國際幼兒園的,她給孩子報了英語藝術表演課,一年學費就三萬多呢!嘖嘖嘖!”老婆漫不經心跟我嘀咕。

“呀,媳婦,我給你打洗腳水去。”我推門出去,路過孩子床邊,見他拿著他的小玩具卻一腦門官司,問道:“什麼事啊寶貝?”

“多多有一整套咖寶車神,二十多個呢,我給他看我這個,他說是假的!”

我於是加快了去倒洗腳水的腳步。

那些販賣焦慮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這樣暴擊也許天天發生在你我周圍,“文學一些”,管這個叫販賣焦慮,熬毒雞湯,不管是拿吸管吸的,還是拿大碗灌的,是應該打住了。

1 是誰在販賣焦慮?

說的泛一些,是每一個人。

沒錯,是我們每一個人,即是受體又是配體。一邊大口喝著一邊也吆喝著快來喝。


那些販賣焦慮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小的時候,父母親戚就會面前炫耀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奧數冠軍、鋼琴十級、幾國外語,直到自己家孩子以為是別人家的。


大了,就會了有同學、同事、朋友,甚至妻兒向你兜售,誰誰年薪四五十萬、誰誰年紀輕輕海外買房、誰誰不上班網上視頻帶貨年入不菲。彷彿一瞬間,除了自己像個Loser,人人都是人生贏家。

要是關閉現實社交呢,在網絡上似更尋不到安寧。

在自媒體2.0的時代裡,傳播信息更加迅速但也使之更難以甄別,關於拜金、消費主義的論調一直屢屢冒頭,假勵志實散播悲觀情緒也比比皆是。之前就有那位鼎鼎有名千萬級流量的網紅毒雞湯教主MM。


這裡歪個樓,以前有個同事言必稱MM說,“比錢你拿不出手,比別的,你更拿不出手”,後來MM醬被全網口誅筆伐時,她又說:“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一邊又把朋友圈轉發的MM醬毒雞湯換成羅胖的微毒湯。

看來這種毒雞湯即容易傳染也容易變異。

2 販賣焦慮的人有什麼特徵

首先是看別人太高。動不動就驚為天人,羨煞旁人。說話永遠一驚一乍,跟自己毫無相干、跟自己學識、專業領域毫不搭界的也會不假思索的追捧。就像坐擺渡船都會嘔吐的人,去羨慕買遊艇出海遊玩的,毫無意義。

然後是看自己太低。很多時候人會自我渲染一種悲觀情緒,對自我缺乏認知和挖掘,把別人的成事歸罪於自己微不足道、平庸無能,但又不去自省努力,久而久之,形成了即使本來的“小確幸”也變成了“小確喪”,甘心情願貶低自己,把仰望當做固有視角。

再有就是漠視凡人之光,妄用無恥之力。很多喜歡996的公司都會打著階級固化的幌子跟員工擺譜,講公司至上,甚至打起標語

“這個時代拋棄你,都不會跟你說一聲”。還有一些人,甚至反其道行之,運用網絡謠言、焦慮引起的人們的反感和牴觸去引導更多的散播,那就不僅僅是道義的喪失了。

那些販賣焦慮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3 買賣焦慮的人後來怎樣了

先說買方。

這是涉及70後到00後的,這裡要對60後肅然起敬,因為他們經過更多的社會變革,無論在哪個階層都已相對認同自己的社會身份,對網絡傳播也相對免疫,體內逐漸已形成抗體。

70後一代逐漸進入中年階段,面對周邊的焦慮傳播,多采用默默忍受的態度,每每反抗的時候或是想說上幾句的時候,一想起今天晚上炸醬麵的滷子和麵碼還沒弄的時候就先奔菜市場了。

80後不知不覺活成了他們20歲時最反感的那一類人,一方面社會責任感逐漸加強,一方面社會壓力更是超越了這一切,房、車、孩子哪樣也不輕鬆。對於焦慮正所謂有時反抗,常常頹唐,時時逃避。偶爾想躲在虛擬遊戲中也會被人從遊戲公會里揪出來嫌棄或根本聽不懂現下年輕人的網絡切口而懊惱。

90後應該是最後荼毒的一代了,現下的社會重擔和前驅應該是他們了,但他們也面臨著更多的風險與困擾。基本沒有在物質匱乏年代走過,但卻在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迷失,不知哪些該去追求,哪些該去珍惜,哪些不值得去認同。

最早的00後一代,也步入成年——或還在象牙塔中,或已浸漬社會風雨,當所謂粉絲時代、流量時代、娛樂至上時代來臨,往往不知所措或盲目跟從。當聽說有人靠直播賣口紅就可以年入千萬,選秀吸粉就可以北上廣輕鬆買房,那麼憑什麼安撫他們專心地去苦讀聖賢呢?

這些買了焦慮的人,自然也慢慢販賣主體。說白了也是有各種奇葩的買家秀,才讓賣家更加活躍起來,但實際上後來他們怎麼樣了呢?

那個名言是“只有財務上的自由,才有選擇上的自由,甚至才能有人格自由”的網紅MM,帶著她顛倒的價值觀已經被全網唾棄了,在所有公眾號、營銷號,自媒體行業消失,但據說她想在會在短視頻平臺復出,希望再來是積極、善意的,畢竟她的文筆還是雋永的,願心存初心吧。


還記得那一則嗎——“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那個被捧上天的摩拜創始人胡瑋煒的神話,曾經月薪三千的白領,搖身一變資本創業,最高時摩拜品牌被捧至估值78億。讓億萬年輕人都惴惴不安又蠢蠢欲動。都幻想著被融資、創業擊中。雖然如今已被美團接手,但胡瑋煒仍然以4億身家成功脫身的案例(被謠傳15億),又被年輕人咋舌不已,夫復何求!

那些當初慨嘆胡瑋煒人生贏家的人,已經不再惦記她了,而是去追尋新的神話了。但殊不知胡瑋煒自己被不認為那是神話,而是這背後的一路辛苦打拼、踟躕前行,她曾說資本捧了她,但資本如潮水,來的有多兇猛,就要做好準備撤走時有多無情,這樣的預知風險而從容笑對,才配做得上人生贏家。

可見此種焦慮只被販賣者持有,“焦慮”本身卻並不焦慮,甚至不怎麼知情也不在乎,只是販賣者製造的蒙太奇,給那些愛好者罷了。當賣的這種焦慮消失了,販賣者也消失或是去物色新的可販賣焦慮。

再有一種是販賣者與所販賣的焦慮是“一體的”。曾有幾年知乎上網友對羅振宇有“販賣焦慮的羅胖”之稱,鄙夷他所倡導的種種付費知識、講座,如同許多商場門口販賣健身卡的會籍教練一樣,口若懸河卻從不鍛鍊。關於他,如果說他是販賣者,那他也是焦慮本身,他在傳統觀點中加入自己觀點並加以宣揚,初期確實遭到了不少人質疑,也動搖了很多人的價值觀。但此種販賣者是智者,他自省、自立,迅速更新糾正自己,完成自我版本的更替,並善於整合資源,讓自己慢慢成為正確觀點的調動者,修正自己。用真理和科學去洗白,這樣的“販賣者”才能被多數人銘記。

那些販賣焦慮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4 焦慮的心理學根源是什麼

現代心理學植根於哲學,歐洲派系又結合了精神分析和生理學。


比如存在主義就認為焦慮可以是一種狀態,刺激個人去探尋個人價值與社會責任之間的關係,並逼迫自己做出改變,具有正反兩面功效,不可一概否定。


那些販賣焦慮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在性別上也是有區分的。

男人的焦慮主要來自同性,同性間權、錢、物的鄙視鏈清晰明瞭。

而女性的焦慮即來自同性也來自異性,如今女性的社會地方已大大提升,但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那傳統上女性依賴男性主體的意識(如彼方丈夫、男友、公婆的一系列社會關係),則轉加在女性身上,使女性的焦慮更為嚴重。


同時有研究表明,由於女性在社會中承擔更多家庭生育哺育任務,所以體內雄激素比男性要低,如果產生過分焦慮,那麼女性體內就會產生去雌性化現象,表現為機體會應激性的提高甲狀腺素、雄激素的分泌,以來提高肌肉的數量和質量用於抗壓:如果長期焦慮,就會轉為甲亢,身體消瘦脾氣暴躁和甲狀腺結節,最終如甲狀腺崩潰則轉變為甲減,則更加消極;同時女性雄激素激增,也會導致肥胖、卵巢囊腫甚至不孕不育。


5 怎麼去應對或疏導

那麼40幾歲年薪不足50萬究竟算不算失敗;在北上廣每月沒有2萬到底能不活;一畢業是不是就應該馬上買房;沒有學區房、沒上過雙語幼兒園、沒有一個腰桿硬的爺爺、多金的爸爸是不是已經輸在起跑線上?

其實這些都沒有答案,又有著各種各樣的答案等著你去陷落。

年薪50萬將碾壓全世界99%的上班族;9000的月薪超過全國80%人口;世界第一經濟體的美國,那裡年輕人從來不知道什麼是買房;全國超過本科學歷的人口不到3%;芬蘭人崇尚最好的學校就是家門口的學校,還沒學會拼讀的時候小朋友先學會了滑雪……

有些焦慮真是自找的,全中國有13億人,沒有做過飛機佔10億,那麼當我們看到朋友圈幾張海島遊照片就以為人人都活的這麼輕鬆,顯得非常可笑。


而且,這是缺乏判斷力的表現,只會使人迷失在虛幻的臆想世界裡!


我們大可不必焦慮,並且也不是所有焦慮都能轉換為動力。

持續暴露在焦慮的環境中,不僅無助於成長,反而會損害身心健康。


如果真的焦慮喘不過氣,做好的辦法就是給自己定個長期目標:

告訴自己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路都是一步步走出來的,千萬不要著急!


同時給自己定一個個短期目標:從養成幾個好習慣開始,比如早起、讀書、運動。


腳踏實地的做事,一步一步推進,事情每做一點,焦慮就會少一分

做著做著就會有出路!

有人說傳統戲曲衰落了,那是因為票友少了;

但為什麼偏偏相聲又火了呢,那不是因為聽相聲的人變多了嗎!

那麼如果要擺脫販賣焦慮的人,那我們就不要吸附焦慮,積極看待一切!我也在努力!


那些販賣焦慮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一期一會,下期再會!

循微瞰宇宙,抿悸感磅礴... 等你來@但欲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