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蹲——來自古老東方的“神祕力量”

亞洲蹲——來自古老東方的“神秘力量”

亞洲蹲,指亞洲人常採用的蹲姿,即雙腳要完全著地,臀部貼近腳踝而雙膝要分開,傳說只有亞洲人能夠做到,歐洲人很難做到這個蹲姿,因此而得名。

亞洲蹲——來自古老東方的“神秘力量”

正確的亞洲蹲講究‘腰馬合一’

在中國人的肢體語言中,下蹲代表著一種舒適、愜意和放鬆,我們總是契而不捨的追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而唯獨不講究“蹲相”,因此當你看見一個人蹲著時,他可能正在與全世界的規則對抗。

對中國人而言,“蹲”似乎是一種是一種天賦技能,不用練習就能輕鬆掌握:排隊累了蹲一蹲,逛街腿痠了蹲一蹲,拍照擺造型蹲一蹲,甚至還開發了蹲馬桶…...

亞洲蹲——來自古老東方的“神秘力量”

如此簡單的姿勢,歐美人真的做不來嗎?

我們看到在各種場合展示蹲姿的歐美人,多數都是踮起腳尖或將雙腳分的很開來保持平衡的。

亞洲蹲——來自古老東方的“神秘力量”

研究表明:僅有的美國人可以做到亞洲蹲,這些人中9%擁有亞洲血統,他們不是美籍亞裔,就是瑜伽達人。為什麼亞洲人可以輕鬆完成的動作,歐美做起來這麼難?

其實和身體構造、生活習慣,都脫不了干係。

1.身體重心不穩。

而導致人體重心不穩的,一是太高,二是太胖。某研究團隊分析了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各國1914年和2014年18週歲人口的身高數據,全世界男女平均身高排名前十位的都是歐洲國家。《Brightside》所統計的各國男女平均體重數據顯示,歐美人平均體重普遍高於亞洲人。

2.在於腳踝和跟腱柔韌度。

專家們在討論亞洲蹲時最常談到的就是一個人的“柔韌度”。畢竟,在能做到“亞洲蹲”的歐美人裡,大部分都是瑜伽和運動達人。“亞洲蹲”要求腰-髖-膝-踝四個關節密切協作,豎脊肌、臀大肌、股四頭肌、小腿三頭肌、膕肌多塊肌肉也要相互配合,下蹲的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無法完成一個標準的“亞洲蹲”,比如腳踝的靈活度,2009年一項日本的研究發現,無法做到深蹲的人,腳踝都很不靈活。

加州一位理療師布萊恩·奧辛海勒(BryanAusinheiler)說,自己女兒出生一天後,他就測量了女兒的腳踝靈活度,她的最大背屈是70°,而西方人的平均值是30°。只有腳踝足背屈能力強的人,才能成功做到亞洲蹲。而這一能力的強弱,則受到跟腱長度的影響。如果天生跟腱太短卻硬要拉伸的話,甚至可能出現跟腱斷裂,這也就是為什麼強行蹲下去的歐美人會覺得痛。

3.生活習慣。

中國沒有使用坐便器的歷史,“蹲”對我們而言,是一種日積月累的習慣。西方人到中國,必須要克服的就是如何輕鬆使用蹲廁,畢竟西方人從古羅馬時期就是使用坐姿排便,各大軍隊配備的野戰廁所也是坐的而非蹲著的,中國的各種公共場所中,蹲便器也比坐便器更為普及,正是如廁這個“代代相傳”小習慣,讓中國人做起亞洲蹲來毫不費力。

其實勤加練習誰都也可以“亞洲蹲”,雖然現在有的歐美人看見中國到處是蹲廁就一臉崩潰,但其實1950年左右,美國曾一度非常流行亞洲蹲,甚至還給這種蹲法取了個名字叫“hunkerin”,只是隨著社會發展,他們逐漸不再使用亞洲蹲,加上習慣了坐著上廁所,缺乏訓練,自然就很難再做到。就如文章視頻中那位成功蹲下的運動達人一樣,外國人並非完全無法做到。

亞洲蹲——來自古老東方的“神秘力量”

如今,在歐美亞洲蹲也成為了一種拉伸塑形,鍛鍊身體的潮流方式。2013年,莫斯科的地鐵站推出了一款讓人“雙腿發軟”的售票機,它不接受任何貨幣,只要求買票的人做三十個深蹲,地鐵票就會彈出,官方表示,這款機器是為了鼓勵民眾多加鍛鍊、健康生活。

亞洲蹲——來自古老東方的“神秘力量”

可能有人覺得亞洲蹲作為一種如廁蹲姿,在大庭廣眾之下顯得有點失禮節,但在火車站等車等到雙腿發軟時,和朋友一起路邊侃大山時,商場飯店如廁時……蹲一蹲絕對是當時一個好的放鬆方式。

亞洲蹲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姿勢,它早已融入中國人的生活。

那麼,今天你亞洲蹲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