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雷》最近很火,《驚雷》到底是不是一首歌,如果不是,為什麼感覺這麼多人喜歡?

張光久


近日,楊坤談到歌曲《驚雷》,稱其“要歌沒歌,要選旋律沒旋律,要節奏沒節奏,要律動沒律動,就不是一首歌。”也說道:“一聲驚雷把我劈醒了,太難聽了,俗氣,沒有任何技術含量。”隨後,驚雷原唱MC六道回應楊坤,表示音樂沒有高低之分,存在即合理,這麼多人喜歡驚雷,肯定是在驚雷感受到了快樂,給人帶來快樂的音樂就是好音樂。甚至說道:“驚雷比您任何一首歌都火。”

這件事情的起因是有人在楊坤的直播間瘋狂刷屏驚雷,後有楊坤diss驚雷的言論,可能語氣是過激了些,但是他說的,也算事實。能給人帶來快樂的音樂就是好音樂,這句話也有待斟酌,其實有意思有熱度並不代表它就是音樂,就拿現在很火的青春有你2中“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來說,大家也很喜歡,也帶給了大眾快樂,那這能算是音樂麼?

那麼下面首先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驚雷是什麼?網絡上給出的解釋是:《驚雷》是一首很火的喊麥歌曲,原創演唱者為六道。該歌曲深受各位MC和說唱愛好者的喜愛,也是當今時代文藝復興的一帶名曲。驚雷二字一出,內味就有了,喊就對了,可以說跟前幾年最流行的《一人飲酒醉》相媲美。說驚雷不算是一首歌,其實普羅大眾也未必把《驚雷》當做正兒八經的音樂來看,大眾對他的喜歡大多都是建立在其沙雕鬼畜可玩梗的基礎之上。

百度百科上顯示音樂是用組織音構成的聽覺意象,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與社會現實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也是最能即時打動人的藝術形式之一。音樂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卻有好壞之分。常聽說音樂圈有條鄙視鏈,玩古典的看不起玩爵士的,玩爵士的看不起玩搖滾的,玩搖滾的看不起玩流行,玩流行的看不起玩說唱的,玩說唱的看不起玩喊麥的,當然現在還有所有人都鄙視的玩朗讀的。然而,我們能輕易的看出,越是鄙視鏈底層的越容易在短時間內火起來,但他的生存期限也是不長久的。一旦有新梗出現,就會被快速取代。

音樂的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是始終有一個門檻。但喊麥幾乎沒有創作門檻,很容易被說出來,注意是“說”而不是“唱”,它更像是中國傳統快板或者二人轉的一種奇怪分支。對比說唱,它沒有曲調,它聽起來有點燙嘴,只是押韻,但不在曲調上。有網友發表評論:今天,我來教大家如何一秒鐘學會喊麥,首先要熟練運用四個字“我,他,這,那”,然後只要在任意一句詩詞上押韻一下即可,舉個例子:鋤禾,我日當午!汗滴,這禾下土!誰知,那盤中餐!粒粒,他皆辛苦!怎麼樣?你學會了嗎?這固然有搞笑的成分,但不得不提的是,喊麥好像的確如此。

因為製作成本低,操作更簡便,誰都可以做音樂人,導致如今出現太多粗製濫造的歌,但這並不是一種藝術音樂大眾化的體現,我們所說的大眾化是指好的東西傳播開來,而不是指隨便創作一個什麼東西,都可以成為音樂,就像是雅俗共賞,也是需要這些文藝作品要優美的同時也要通俗,能讓各種文化程度的人都能欣賞的來。

驚雷到底算不算是首歌?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會覺得它很好,就喜歡這種調調,也有人會覺得這就是個垃圾,怎麼會有人喜歡。這歸根到底還是一個時代的變化,一個社會的變化,隨著我們社會的進步,一切都在發生改變,人人都說這是一個娛樂至死的年代,其實致死的並不是娛樂,而是娛樂背後我們逐漸固化的思維,也是我們逐漸降低的審美,如果有那麼有一天,眾人的歡樂,需要陪上我們的思想,那這種歡樂,你還要嗎?

希望大家在這個包羅萬象的娛樂時代,始終保持著一份清醒。


音魔人


我覺得不算歌曲,像楊坤說的一樣,太俗氣了,沒有一點技術含量,如果中國音樂被這種風格佔領市場,那完全會扭曲新一代年輕人的審美觀!所以我還是支持傳統音樂!至少要有內容,有自己的想法!而驚雷啥都不是!


海哥貼身攝影強


感謝大家,我是巷子裡的音樂,就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不到之處望指正。

《驚雷》最近是很火,經過楊坤的一頓diss就更火了,楊坤的diss雖然言辭有些過激,但本質還是有些道理,《驚雷》嚴格來說並不能算是一首歌,但具有一定的節奏感,所以跟歌曲的界限並不很明朗。

之所以會有那麼多人喜歡,是因為具有一定的個人英雄主義的色彩,起到可以發洩壓抑情緒的效果,所以深得年輕人的青睞,在生活節奏日益緊張的當下,壓抑的情緒不斷的累積,需要有個發洩的出口,自然《驚雷》順應了這樣的心裡需求,所以火了,跟著很多人進行改編、翻唱,無不是釋放壓抑情緒的表現。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反映出我們音樂人的不足,缺少更多優秀的作品來佔位類似《驚雷》作品的影響力,音樂人更應該像刀郎那樣,不斷的去採風、體驗不同人群的生活,提升音樂創作的靈感,沒有刀郎的採風,怎麼會有經典的《西海情歌》?不去深入群眾,怎麼會有百聽不厭的《手心裡的溫柔》?反對一種音樂作品,就要創作出更多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音樂精品來取代,但願《驚雷》不再是驚雷,而是驚雷化春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