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溪穿插,傷亡6位師團幹部,對越作戰僅一例:因天線暴露?

作者:朱炳東

1979年2月17日6時40分許,42軍126師在43軍坦克團的引導下,向越南東溪實施穿插作戰。43軍坦克團1營提前15分鐘佔領東溪,勝利完成作戰任務,成功切斷了4號公路,為跟隨的42軍坦克團搭乘42軍124師步兵經側翼向高平迂迴,圍殲高平之敵打下基礎。使我軍牢牢地掌握了戰役主動權,實現了上級的作戰意圖。

43軍坦克團一營的成功穿插,堪稱經典,贏得盛讚,戰後評價:那蘭山口,他們是撞出來的;班翁泥塘,他們是犁過來的;靠松山天險,他們是飛過來的。當時,廣州軍區副司令員吳忠帶領“前指”,經坦克兵開出的路到達東溪後,感慨地說:這哪是路啊!這是你們坦克兵硬撞出來的,是用你們鋼鐵般的意志和血肉之軀拼出來的勝利之路!

東溪穿插,傷亡6位師團幹部,對越作戰僅一例:因天線暴露?

蛇谷奇兵

東溪穿插,傷亡6位師團幹部,對越作戰僅一例:因天線暴露?

鐵甲008

戰後對比發現:43軍坦克團一營是東線穿插部隊唯一在指定時間內抵達目標地域的單位。以此戰為原型背景的眾多影視、文學作品,有《峽谷奇兵》《鐵甲008》等。東溪穿插,成為我軍裝甲兵作戰教學的“一號戰例”,供後人學習研究。

戰後總結,在肯定這一光輝戰例的同時,也實事求是地起先了檢討,認為東溪穿插雖然成功,卻也暴露出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如後續部隊與步兵在中途曾與坦克一營脫節,另一路步兵4小時後才到達東溪與坦克一營會合,單靠43軍坦克團一營剩餘的坦克,是無法單獨守住東溪的。如果不是越軍驚慌失措,我軍會面臨極為不利的局面。

當然,這次穿插作戰並不是拍腦袋的行動,而是經過縝密的戰前謀劃。從總參到廣州軍區,上世紀七十年代有一批多久經沙場的老將,作戰經驗豐富,作戰計劃經過他們反覆思考。比如考慮到南方的42軍裝備的62式輕坦裝甲單薄,特意把裝備59式中型坦克43軍坦克作為開路先鋒。事實證明,59式比62式更能扛,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開路先鋒林夢珠乘坐的坦克被越軍擊中18次,仍然開到了東溪。

東溪穿插,傷亡6位師團幹部,對越作戰僅一例:因天線暴露?

【戰後,軍委授予43軍坦克團1營“英雄坦克營”榮譽稱號,授予坦克1連“英雄坦克連”榮譽稱號,武漢軍區授予坦克1連指導員林夢珠“戰鬥模範”榮譽稱號】

穿插作戰中,坦克在崎嶇狹窄的山路上行進困難。除了戰損的,陷於河流中的,還有其他損失。據參戰老兵回憶:在一個山路拐彎處,不止一輛坦克由於炮筒向前,猛地插在前面的山體上,致使坦克翻落山崖,後面的坦克將炮筒轉斜才得以前行。此外,由於沒有足夠的裝甲車,部分步兵用揹包帶把自己捆在坦克上,遇到越軍突然襲擊,一時躲不開,導致出現死傷。路上,被擊毀的坦克,散落的裝具,烈士的遺體,不忍睹視。

坦克一營為堅決完成穿插,顧不得步兵是否相隨,全力闖過靠松山,越軍這才清醒過來。只有兩個連的越軍地方部隊,把後續穿插後續部隊攔了下來。43軍坦克團團長王修倫鑽出被打壞的坦克,被慘烈的戰場震驚了。他急忙上了另一輛坦克,坦克團政委吳步坤、副團長孫輝接替指揮。

東溪穿插,傷亡6位師團幹部,對越作戰僅一例:因天線暴露?

在東溪穿插作戰中,我軍一共有6位師團級幹部傷亡,這在整個對越還擊作戰中是絕無僅有的。原因之一,是我軍的指揮坦克、裝甲車都豎著與眾不同的天線

。有經驗的越軍對此很清楚,集中火力攻擊指揮車,造成我軍指揮員傷亡。其中,42軍126師副政委林鳳雲、43軍坦克團政治處主任陳佃合、42軍124師372團麥林達犧牲,負傷有43軍坦克團政委吳步坤、副團長孫輝、124師372團副團長向學華。在一個地域的一場戰鬥中,傷亡如此多的師團職指揮員,在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僅此一例。而越軍部署在這裡的,只是一個地方部隊的獨立營。

東溪穿插,傷亡6位師團幹部,對越作戰僅一例:因天線暴露?

【廣西龍州縣烈士陵園2區1排18號,林鳳雲烈士墓(1928-1979)。1979年2月17日,42軍126師副政委林鳳雲乘裝甲指揮車,指揮43軍坦克團和126師奔襲東溪,在靠松山遭越軍伏擊犧牲,系1979對越作戰我軍犧牲的第一位副師級幹部】

後續部隊臨近東溪時,有一座木橋被前面的坦克壓垮,為架設橋樑、降低河岸高度,又耽誤了幾個小時。後續坦克抵達東溪,已是暮色蒼茫,幸好此時戰鬥已停止。

穿插作戰出現的種種問題,說明作戰計劃存在一些瑕疵。一般來說,制定計劃的人對自己的計劃都是信心滿滿的。會出什麼岔子,在制定計劃時考慮不太多,紙面的計劃看起來總是很完美。如果我們的對手是軍事強國或者與我軍戰技術水平相當,這場穿插可能面臨更嚴重的損失。

這次穿插作戰,有一個細節曾被提起:狂飆的43軍坦克一營軍官,看地圖認為已到了東溪,實際上還在穿山越嶺。幾個指揮員下車對照地圖討論後,決定繼續前行。這也暴露出穿插作戰計劃不周,以及戰前準備、臨戰訓練是存在一些問題的。

東溪穿插,傷亡6位師團幹部,對越作戰僅一例:因天線暴露?

有資料顯示,戰前印度軍隊曾與越軍交流,評價認為我軍的技戰術水平相較於1962年對印作戰,有明顯下滑。當然,軍官識圖用圖、判定方位錯誤,固然有軍事專業素質問題,也有地圖的問題。1978年底我軍緊鑼密鼓準備作戰時,很多參戰部隊領到的地圖,還是法國人幾十年前繪製的老舊版地圖。

開路先鋒林夢珠的坦克在山埡口被越軍放置的大石塊擋住去路時,無法獲得支援保障,只能勇敢地用鋼鐵身軀去撞擊。從佈局關到東溪有五座木橋,我軍雖然設有保障隊,卻沒有架橋的工程車輛,也缺少足夠的坦克伴隨前進的裝甲車運兵車,沒有對道路是否適合坦克行進做詳細的戰前偵察。客觀地說,這些細節暴露出戰前準備不充分的問題。時間急迫,並不是充分的理由,因為作戰籌劃早在越南人攻入柬埔寨就開始了,如果早計劃、早籌劃、早準備,就不會出現上述一系列準備不周的問題。

東溪穿插,傷亡6位師團幹部,對越作戰僅一例:因天線暴露?

越軍伏擊陣地

戰爭是最好的課堂。戰後,針對暴露的諸多不足,我軍進行了全面的反思和改進。比如“81槓”替代了56式半自動,給士兵全面配發鋼盔,研製架橋坦克等,對基層軍官的培養也更加規範和嚴格。弘揚光榮傳統,正視存在問題、不斷解決問題,正是我軍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奧秘!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