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 焦作孟州遊攻略

小長假怎麼安排?

啦啦啦,放假了,還在想怎麼安排這個加長版的五一假期嗎?讓小編來幫你推薦孟州全域遊,帶你領略孟州的無限美景。


五一小長假 焦作孟州遊攻略

西嶺環遊路線

孟州全域旅遊


在孟州,好玩的地方特別多。孟州市以“四好農村路”為基礎,構建起了總長140公里的嶺區和平原灘區旅遊環線,將全市所有旅遊資源串聯起來、打造了全景式旅遊通道。

天是藍的 樹是綠的

不必遠遊

在孟州的西部嶺區

藏有一條最美春遊路線!

“三溝一嶺一古城”

則是這條旅遊環線上

最耀眼的明珠


“三溝一嶺一古城”

三溝:莫溝 源溝 耿溝

一嶺:馬吉嶺

一古城:古周城

準備好了嗎?

出發!!!


五一小長假 焦作孟州遊攻略

五一小長假 焦作孟州遊攻略

•第一站:老家莫溝•

五一小長假 焦作孟州遊攻略

西虢鎮莫溝村,三面環溝,村西有汶水河貫穿南北。莫溝村具有獨特的生態、人文特色,已打造集宜居宜業、休閒旅遊、生態觀光為一體的城鄉一體化特色鄉村。莫溝村被授予全國美麗休閒鄉村、傳統村落、歷史名村、水美鄉村等榮譽稱號。


五一小長假 焦作孟州遊攻略

•第二站:生態耿溝•

五一小長假 焦作孟州遊攻略

槐樹鄉耿溝村地處孟州、濟源、洛陽三界交匯處,距孟州市區20公里、洛陽市區30公里、濟源市區20公里,交通網絡四通八達。據縣誌家譜記載,金天會六年(公元1128年),耿姓移民的其中一脈,移居太行山餘脈的深溝之腰,村內峻嶺環顧、清澗溪流遍佈、林木遮天蔽日,先民沿坡臨溝散居其間。時至今日,仍保持了原有的原始形貌。

五一小長假 焦作孟州遊攻略

•第三站:歡樂馬吉嶺•

五一小長假 焦作孟州遊攻略

馬吉嶺村原名寄馬嶺,位於今河南省孟州市槐樹鄉,史於王莽追劉秀,劉秀逃到此地將馬寄存在嶺上樹林裡,白馬口渴難忍便用馬蹄在半山腰處刨出一眼泉水,故後人更名為馬吉嶺。馬吉嶺村是孟州市最西部偏遠山村,素有孟州小西藏之稱。馬吉嶺村現有懷王府舊址、旗杆嶺、練兵場、馬刨泉、藏龍洞、青牛觀、黑龍潭等歷史古蹟,村內的德義農莊是一個集農業觀光、特色飲食、親子體驗、科普知識教育、遊樂等為一體的休閒旅遊特色莊園,現有滑草場、弓箭射擊基地、激光槍射擊基地、馬術場地、小型動物樂園、沙灘摩托越野場地等20多個休閒旅遊體驗項目。

五一小長假 焦作孟州遊攻略

•第四站:美麗源溝•

五一小長假 焦作孟州遊攻略

槐樹鄉源溝村位於,孟州市西部嶺區,全村由上源溝、中源溝、下源溝組成。源溝村地勢落差較大,溝壑縱橫,有崖有壁,自然環境優美,是太行山的餘脈、黃土丘陵的起點。源溝村的雙柿樹街是古中原通往陝晉的故道,是關隘重鎮。現在,村內新建的幸福橋、環村遊步道、草莓柿子採摘園深受遊客的歡迎。2018年,源溝村入選農業部“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名單。今年,美麗源溝獲批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五一小長假 焦作孟州遊攻略

•第五站:厚重古周城•

五一小長假 焦作孟州遊攻略

古周城又稱周襄王宮,為春秋時期的古城址。該城北依丘陵,東、南、西三面有順澗湖水環繞,現存南北兩道古城牆,雄偉壯觀,氣勢恢宏,雖歷經2600多年的風雨侵蝕,依然巍然屹立。城樓東西兩道烽火臺遺址,據稱為周襄王修建,城內有古棧道、烈女井和白衣堂等歷史古蹟。東周古城風景如畫,渾然天成,已被確立為焦作市十大景點之一和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平原灘區旅遊路線

旅遊路線是:韓園景區→黃河零堤

→黃河遊覽區→文昌閣

走起……

第一站:AAA韓園景區

韓愈陵園是為紀念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韓愈而建,位於焦作孟州市洛常路北側韓莊村,距焦作市區72公里,南瀕黃河,北倚太行,丘陵環抱,古柏蒼翠,雄偉莊嚴。墓地處丘陵地帶,墓冢高10餘米,冢前建有祠堂,計有饗堂三間,門房三間。祠內共有石碑13通,記載有韓愈生平事蹟等。墓前院內有古柏兩株,相傳為唐代栽植,有清乾隆年間孟縣知縣仇汝瑚碑記“唐柏雙奇”,左株高5丈,圍1.2丈;右株高4丈,圍1.1丈。1986年11月,公佈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晉升為AAA級景區,2006年晉升為國保單位。韓愈陵園自2019年元月一日起免門票供遊客參觀遊玩。

第二站:黃河零堤

黃河在進入孟州市之前,處在峽谷之中,水流湍急,通過小浪底水庫流入孟州境內後進入平原區,河床變寬,水流變緩,泥沙沉積,河床抬高,歷史上每到汛期,常常氾濫。西漢時期修築了左岸西起孟州,右岸西起滎陽,東到入海口的千里大堤,使黃河得到初步控制。

千里黃河左岸堤防修築於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新中國成立後,又先後對黃河進行了3次大規模的復堤。左岸自孟州市會昌街道中曹村大王廟高崖起,到黃河入海口山東墾利縣境,全長700公里。孟州境內的堤防於1974年至1975年又培修增高,形成今日的黃河大堤,全長15.43公里。在中曹村,可親眼目睹為紀念人民治黃五十年的豐功偉績,由孟州河務局自行設計、施工建造的黃河左岸堤防起點紀念碑。紀念碑的碑文記載了黃河風情、歷史概況,頌揚人民治黃50年的巨大成就。該紀念碑1997年11月10日開工,11月28日完工,為黃河千里堤防增加了一處有極大紀念意義的人文景觀。

第三站:黃河遊覽區

孟州市黃河文化苑,以展示黃河文化為主線,融詩詞佳句、諺語民謠及治黃策略等內容於一體,從不同視角、不同層面為人們打開了一扇“黃河文化之窗”。黃河文化苑主要分為黃河風光迎賓區、太行奇石碑林區、黃河文化展示區和石方工程示範教學區四個區域。從四千多年前大禹治水開始,賈讓、王景、潘季馴等歷代治河名人都在治黃史上寫下了自己傳世的一頁,治水名園裡,一座座人物雕像訴說著歷代治河人的光榮業績,九組形態各異的河工雕塑昭示了老一代河工的拼搏精神。文化苑的微縮景觀按比例將整個溫孟黃河灘區濃縮在1500平方米範圍內,形象、直觀地展示了“昔日溫孟灘,今朝米糧川”的繁榮景象。

孟州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野生資源十分豐富,溼地內河流、沼澤、池塘縱橫交錯,水域面積3200公頃,天然溼地面積2719公頃,區內主要景點有:大壩公園、黃河樓、治黃文化雕塑園、民俗村、觀光采摘果園、溼地紅柳林、踩沙場、落雁灘、泳灘、跑馬場、黃河漁家等。

第四站:文昌閣(鎖水閣)

萬里黃河第一閣---孟州文昌閣,又名鎖水閣,是黃河上現存的唯一一座鎖水閣,聳立在北開儀村黃河大堤南側臨水坡,因鎮守黃河而得名。據《孟縣誌》記載: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黃河自南凱儀村決口,奪蟒河北侵,流經海頭、北開儀、孟港、新城、田寺、桑坡等村,沖塌民屋上百間,留下民謠一直流傳到今天:“兩河並一河,先打鎖水閣,撤了化工村,桑坡走黃河”。相傳建於明代崇禎年間,道光十四年間重建。

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過的文昌閣,今尚保存完好。鎖水閣高大挺拔,方正獨特,北依大堤,南臨黃河,氣勢宏偉。它保持了明清兩代藝術建築史上的特色,現存閣為正方體,高九丈有餘,圍足四丈,磚石結構,非常雄偉。閣樓坐北向南,正面上下各有磚券拱門,下楣橫嵌青石。背面高層磚券上升有方形門窗,間含正方小孔木棍,甚是雅緻。東西兩廂中上層各為磚券圓窗,內含斜方小孔木欞,玲瓏剔透。閣內木樓三層,木質樓梯,登高遠眺黃河,氣勢磅礴。

如今,文昌閣在百姓心目中成為一座即能鎮妖祛邪倡揚文化,又能鎮水禎災確保昇平的神聖寶殿。閣兩側是古代治黃的大壩遺址。登上此閣觀望,可見黃河煙波滾滾,河灘翠綠如毯,使人襟懷開闊,情趣怡然。此閣屬孟州八大景觀之一,有文閣垂蔭之說。

文化之旅

孟州是“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的故里,孟州有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資源,據考古資料顯示,在新石器早期,就有人類在孟州居住。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在孟州較為廣大的地區都有發現,從古至今,孟州一直都處於中華文明的核心區域之內。

孟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全市共有文物保護單位61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韓愈陵園和元代的顯聖王廟;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有6處,主要有東孟港村的玄帝寶殿、梧桐村的觀音堂、南關村的岳雲宮、義井村的龍山文化遺址、巖山村的聖佛寺、古周城村的河陽故城;孟州市文物保護單位53處,分佈於每個鄉鎮、辦事處,除了剛才介紹過的老家莫溝、韓園、 古周城 、文昌閣之外,小編再給大家重點推薦一些孟州具有濃厚歷史氣息的地方。這個五一,讓我們來一場孟州歷史文化之旅,一起感受孟州文化的深厚和悠遠。


1

觀音堂

觀音堂,又名無樑廟,俗稱白衣堂,位於孟州市河陽街道梧桐村中段,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觀音堂始建年代不詳,據乾隆《孟縣誌》和堂中碑石記載:“復修於明代嘉靖十二年(1533年)七月。”

觀音堂座北向南,面闊一間,進深一間,為一座仿木結構的磚石建築,頂部全部為紅、綠琉璃瓦覆蓋,十字形九脊,懸山造。四沿各有仿木磚石鋪作三朵,四角各一朵仿木磚石轉角鋪作,鋪作之間和十字形雙脊上都刻有高浮雕壁畫,共計三十八組。每組都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神話傳說,內容主要有民間故事、歷史人物傳說等等,全為五彩琉璃磚燒製,故事內容有彌勒佛講法、觀音布經、犀牛望月、唐僧取經、白馬馱經、三打白骨精、古城會、過五關斬六將和一些佛教活動動場面的故事 ,內容十分廣泛,寓意奧妙,造形精美,別有洞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它是無樑廟是山西、陝西、河北、河南諸省中罕見的高浮雕建築精品,對研究明代的戲劇發現史、民間故事傳說、浮雕藝術和建築藝術均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關於觀音堂的來歷,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哩,與明朝年間何塘何老先生是密不可分的,有時間走一走,聽一聽當地的民眾是怎樣說的。

2

城隍廟大殿捲棚

城隍廟大殿捲棚位於縣城會昌街道西街學校院內,始建年代不詳,明弘治、正德、清順治、康熙、乾隆皆重修。1999年被公佈為孟州市文物辦保護單位。原為市區內最大的一座廟宇,由於年久失修和認為拆除,目前只剩大殿捲棚。

大殿捲棚,座北向南,面闊三間,進深五架椽,高米,長米,寬米,四梁八柱,為疊式三架樑,斗拱為單抄單下昂,琴面昂,柱頭鋪作與轉角作一置,當心間兩朵,交間一朵,斗拱用材較小,滴水和板瓦、筒瓦全系綠色琉璃瓦,保存基本完好。

3

岳雲宮

據乾隆《孟縣誌》記載,岳雲宮創造於元朝世祖忽必烈前至元六年(1269年)。原有山門、前殿、配房、戲樓、捲棚和大殿等建築三十餘間,中軸線排列,座北向南,石碑幾十通,現大多數建築和石碑早已蕩然不存,惜今不能見其全貌。岳雲宮目前有元代大殿五間,另存的明代殘碑一通和一個碑趺。

1984年6月,經省專家楊煥成考證,岳雲宮為元代建築,特別是面闊五間的元代建築,在全國來講也十分少見,但是有一些主體結構,為明、清兩代修補替換,對研究元代的建築藝術,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相傳,元世祖忽必烈時,雲南大理國一得道高僧來到孟州,說玉皇大帝從雲南起駕路徑孟州,要地方官員捐糧捐款修建一座宮殿式建築,並塑聖像迎駕玉帝,因是玉皇大帝的行宮,又稱玉皇宮。目前岳雲宮經過重修,以它原有的面貌迎接四方香客的朝聖。

4

大王廟

大王廟位於市區西南4公里的會昌街道中曹村南的黃河大堤北,原為一處黃河廟,規模宏大,現僅存大殿三間,座北向南,進深四架椽,懸山捲棚殿頂,收分不明顯,幾乎沒有柱側角,四梁八柱,前金柱為四方青石柱,下為方形雙層青石柱礎,立枋臥枋呈丁字形。

據乾隆《孟縣誌》記載:大王廟修建於清代早期,不過現存大殿為清代晚期建築。近幾年又經過多次復修。殿前金柱為四根石柱,上刻有兩副對聯。明間石柱上刻:上聯為“注灌遍九州砥柱中流明德遠”,下聯為“經營通萬里保障下土聖功宏”。次間兩根石柱刻為:上聯為“人存恭敬之心默然感應”,下聯為“神有高遠之功蕩乎難名”,另殿前存石碑一通,為清代道光年間年立。大王廟大殿捲棚為我市僅存的一處黃河,為研究黃河河段形成歷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觀價值。

5

顯聖王廟

顯聖王廟位於孟州市會昌街道堤北頭村,顯聖王廟大殿系元朝吳門橋都元帥寧玉(1236—1302)的後人捐地捐款於至正十一年(1351)修建。大殿稱三聖殿,亦稱顯聖王殿,該廟原建在堤北頭村東南約一公里處的小金堤之東側,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黃河北齒。大廟被水圍困。乾隆二十四年(1759),遷到此處,經過1985年和1995年的兩次修整,顯聖王大殿、舞樓、戲樓形成一處具有一定規模的古代建築群。

2013年5月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傳修建此廟時還有一段生動的傳說故事呢。

大殿:座北向南,面闊三間,進深四架椽,單簷五脊懸山造。殿頂坡度平緩,出簷深遠。五彩琉璃蟠螭脊,四條戧脊前端各有一個單腿獨立的陶人,名曰“四短”。覆瓦為明清時期的板瓦和筒瓦,滴水為元代典型的“重唇板瓦”,上刻連珠紋和鋸齒紋。明間置乳釘實榻門兩扇,上有門釘九十九顆,門楣上有菊花形門簪四枚,次間板靈窗各一扇。

舞樓:原建於大殿東鄰的堤北頭學校院內,座南向北,面闊九間,雙層捲棚式建築。

戲樓:座南向北,面闊三間,雙層捲棚式建築。

顯聖王廟是河南省現存為數不多的元代建築之一,簷柱為覆盆式柱頭,上端略向內斜,有較明顯的柱側角,各間簷柱高度不同,有明顯的柱升起。殿內用減柱造,減去前內柱兩根,後槽用內柱兩根,為素面覆盆式青石柱礎。殿內樑架為徹上明造,梁枋構件作工粗糙,大梁為元代典型的雙木拼梁。是研究河南省元代建築地方做法的典例。

6

玄帝寶殿

玄帝寶殿位於城東六公里化工鎮東孟港村學校內。

該殿始建年代不詳,明嘉靖十九年重修,清道光十八年再次復修。因殿內供奉的是神州中的北方之神“玄天上帝而得名。”此殿面闊9.7米,進深6米綠琉璃瓦復頂,據該村老人介紹,祖師廟座東向西,佔地約10畝之大,有寶殿一座,有南北廊坊、耳房,鐘樓捲棚和戲樓,廟內供有祖師、太尉、白龍玉、紅龍玉、十八羅漢等塑像,現除該大殿外,其餘建築均已拆除。

7

韓湘子墓

位於大定街道廟底村西,湘子,即傳說中的八仙之一,韓愈侄孫,十二郎韓老成之長子,湘子墓的規模原本不小,但“文革”期間墓冢、圍牆,石碑被損壞無存。

韓湘,傳說中的八仙之一,長慶四年(823)進士,官至大理寺丞。據說韓湘辭官歸隱,修道成仙得到一寶藍,後來孟州遭遇水災,為拯救百姓,將寶藍中的土撒到地上,形成一道天然屏障,阻擋了洪水,拯救了百姓,可是自己的生命也到了盡頭,邊乘青風升了天,人們將他的衣冠收斂入葬,並在墓前立碑刻石。

八十年代,隨著韓學研究的影響不斷擴大,又重新在原址上起冢,立碑,砌圍牆數十米,同時,市委、市政府決定,為了加大孟州市的旅遊事業,著手開始擴建湘子墓,相信不久的將來,湘子墓將重現當年的輝煌。

8

聖佛寺

現保存有殿房十二間,分別是大殿三間,水陸殿三間,四大天王殿和白衣堂各三間。水陸殿和白衣堂前牆中,分別鑲嵌重修水陸殿碑和重修白衣堂碑。

現在聖佛寺的保護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重視。據民國《孟縣誌》記載:“金明昌四年(1193)年建後牆碑文和牽杆所載,嘉慶十七年七月初一重修和大清道光十九年三月重修。

據縣誌記載,為孟州市最古老的寺廟之一。各建築內和山牆上皆有彩繪,技法高超,保存完好,為孟州市最好的彩繪殿內,對我們今後研究清代古建和彩繪藝術提供了實物資料。

聖佛寺位於孟州市區西17公里槐樹鄉巖山村學校院內,據《民國孟縣誌》記載“金明昌四年(1193年)建”,為孟州市有歷史記載最古老的寺廟之一。

現聖佛寺中保存有殿房十二間,分別是大佛殿三間,水陸殿三間,四大天王殿和白衣堂各三間。

大佛殿座南向北,面闊三間,進深四架椽,五架樑,殿頂覆以灰色板瓦、筒瓦,鳳紋龍紋瓦當,滴水有龍、鳳等圖案。大殿前簷下當心間施鋪作兩朵,兩次間各施鋪作一朵,後簷各間不施斗拱。前簷鋪作結構為:四鋪作單下昂(假昂)計心造,內轉四鋪作單抄偷心造,壁內僅施一道泥道拱。昂頭和耍頭全部雕為龍頭式樣,且用材較大。殿內梁、枋、椽、檁上和山牆上的彩繪精美,技法高超,且保存完好,在孟州市可以說是最好的一座彩繪殿堂。

水陸殿座南向北,面闊三間,進深四架椽,殿頂覆以灰色板瓦、筒瓦,鳳紋龍紡戊當,滴水也全部為龍鳳圖案。殿內的梁、枋、檁、椽上全部繪有彩繪,保存較為完整。

四大天王殿,座東向西,面闊三間,進深四架椽,青磚灰瓦,殿內梁、枋山牆上繪有精美的彩繪。

白衣堂,座北向南,面闊三間,進深兩間,殿頂覆灰色板瓦和筒瓦。前牆上嵌有民國時期修補白衣堂石碑一通。殿內梁、檁、枋、椽上繪有彩繪,且保存完整。

9

上清宮

位於孟州市西北23公里槐樹鄉袁疙瘩村。上清宮建築年代,據廟中碑石記載,創建於元代,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清康熙十七年(1688年)和光緒十七年(1891年)曾多次重修。

現存大殿三間,戲樓三間,西廊房六間,東廊房九間,共計二十七間。

大殿重修於清康熙年間,座北向南,面闊三間,懸山造,五架樑。長10米 ,進深四架椽,寬7.8米,簷高4.2米同,山牆高7.6米,灰瓦覆頂,正脊為灰色盤龍脊。前簷施斗拱八朵,明間、次間各兩朵,柱頭兩朵,單抄單下昴,全為假昴。殿內梁桁畫工精美,保存基本完好。

戲樓,建於清光緒年間,座南向北,面闊三間,進深四架,四架樑,竭山造,牆體收分明顯。上下雙層,上層為古時唱戲用,下層為寺廟的正門。樓板保存基本完好。明間簷枋和簷桁中間墊一透雕團花,十分精美。惜 西山牆有較大的裂縫。

東西廊房共計十五間,建於清咸豐年間,雖外觀非常一般,但其樑架、桁幾乎全部繪有精美的彩畫。

10

耿則璞地坑窯院

耿則璞地坑窯院位於河南省孟州市槐樹鄉耿溝村三隊村東嶺下高臺上,是一所地坑窯院,始建於大清同治五年。院內分南院和北院。

南院為傳統四合院,座東向西,主房為窯洞,明券磚石結構,進深9.2米,另有南北廂房和街房七間,保存完整。

北院內有八孔窯洞,目前保存完整的有四孔,院內還有有二間敞棚,原為栓馬所用。

門洞窯設內外兩道門,外門齊腰高處有火槍孔四個,原為防禦土匪所設。該建築集四合院與地坑窯於一體,工程浩大整保存完好,為研究豫北民居建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今天小編的推薦就到這裡了

看了有沒有很心動,快快行動起來吧

最後祝大家節日快樂

希望孟州的美景

能給大家帶來一個歡樂的假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